3+2”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即3年在医学院校完成基础课学习,2年在教学医院完成临床课学习和实习。2009年3月2日,承德医学院首批实行“3+2”教学模式的135名临床本科生正式进入我院,他们将在我院完成两年的临床学习。至此,我院成为了承德市首家承担“3+2”本科教学任务的医院。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对医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临床教学是培养学生基本的临床知识、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以及与患者、带教老师、护士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是完成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过渡的重要阶段,因此,要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离不开临床教学。我院作为承德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是经历了半个世纪发展历程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拥有医学博士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40余人。多年来,我院一直承担着承德医学院本、专科理论课教学工作,同时,作为河北大学、承德医学院、承德卫校的临床实习基地和承德市首家乡镇(社区)医师培训基地,平均每年带教本、专科学生100余人,每年培训乡镇(社区)医师120多名,这些为我院开展临床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无论是培育医学生还是培训乡镇(社区)医师,我院在教授临床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医学人文思想的培养,使他们在我院独特的医院文化氛围中逐步提升医学人文素养。
为了使此项工作能够更好的进行,尽一切可能给学生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院领导高度重视,院党委书记、院长李建华多次召开专项工作会议,并成立工作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学生管理、教务等方面的专项培训,并先后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新举措。多方筹措资金购买和装修了学生宿舍楼,优化了住宿条件;挑选了临床一线的科主任、副主任和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作为授课老师;调整了职工食堂面对学生的就餐时间、菜谱,并在饭菜价格上做了适当的下调;院内浴池、职工活动室、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专门规定了只面对学生开放的时间;建立了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随时掌握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作为红十字承德市急救中心、承德市紧急救援中心,以我院急诊急救特色品牌为平台,挑选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成立“急诊急救学习班”,对学生进行急诊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开展临床教学工作是我院由“技能型”医院向“学院型”医院转变的必经之路,是我院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历史性机遇,在我院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学习《协和医事》一书,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学院型”医院的建设这一弥足珍贵的体制对于一家医院的发展是何等重要。我们要处理好医疗与教学的关系,进一步探索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以医疗带教学、以教学促医疗的工作格局,不断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紧紧抓住建设“学院型”医院的历史发展机遇期,通过“学院型”医院的建设来实现我院医务人员个体品质和能力的提升,实现医院从成功走向卓越和辉煌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