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肛门闭锁?”家住围场县的徐某夫妇怎么也想不到,才15个月大、漂亮可爱的儿子竟先天无肛,而他们认为孩子只是长偏了并有点小的“肛门”,原来只是一个小瘘口!他们也察觉孩子的“肛门”有些异常,早晚要手术,可是没想到这么严重,而且完全出乎他们的想象……
2005年末,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婴的降生,为这个农民家庭送来了最好的新年礼物!可是孩子出生后,徐某夫妇发现小宝宝的“肛门”有点“特别”,只有黄豆粒大小的小孔,每次只能挤出很细的便条,每到排便时孩子就哭闹不止。前8个月,孩子虽有哭闹,但每天仍能排便3~4次,没有其他症状。但随着孩子食量的增加,排便时孩子的哭闹越来越凶了,而且出现了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孩子的肚子逐渐膨起并形成包块。今年正月初六,徐某夫妇再也按捺不住担心,带着孩子到几家医院就诊,均被告知“孩子没事”。
“孩子没事,腹胀的症状怎么会越来越厉害呢?肚子的右边摸起来都是硬的了!”3月23日下午,徐某夫妇带着腹部膨隆如小鼓的儿子慕名来到市中心医院,当天就住进了普外科。普外科姚秀霞主任、项征剑副主任医师给孩子作了详细的检查,发现患儿右腹部可触及一约25×20C㎡大小的巨大包块;未见正常位置肛门,肛周左侧可见一隐窝,右侧可见一直径约为0.5cm的瘘管开口。该男孩被初步诊断为先天性肛门闭锁合并会阴瘘,患儿腹部的巨大包块为一年来积存的大量粪便堆积所致,目前孩子已有肠道梗阻表现,如果不及时清除长时间聚积在肠管的粪便,随时可引起肠穿孔、腹膜炎、腹腔感染等并发症而危及孩子的生命。姚秀霞主任决定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患儿洗肠,清理出积存的粪便。由于患儿瘘口小,积存粪便多、时间长、质地硬,使用传统的洗肠方法,孩子的痛苦大,效果也大打折扣,普外科护士长戴春艳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尝试使用三腔尿管并适量加压为患儿清洁肠道。一段时间后,患儿腹部包块明显减小,肠腔内积存粪便大量排出,但仍有12×8C㎡大小的积存粪便不能清除,考虑为长期粪便积存、水分吸收后形成的粪石。
4月6日通过结肠造影进一步明确患儿为先天性肛门闭锁合并会阴瘘,并确定了远端闭锁的长度。术前准备完成后,4月20日上午9时,姚秀霞主任、项征剑副主任医师为患儿实施了手术。此种疾病的传统手术治疗要历时6个月左右,需要结肠造瘘术、肛门成形术、关瘘术等多次手术,而且结肠造瘘术后,由于家长不懂正确的护理,常出现造瘘口周围皮肤糜烂、造瘘口出血等并发症,并可能出现一段时间的大便失禁甚至终生大便失禁,患儿痛苦大,家庭经济负担重。术者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超的手术技巧,熟练取出了积存一年多的粪石,给患儿进行了一次性瘘管切除及肛门成形术,免除了患儿需3次手术之苦。麻醉科副主任彭印明以满意的麻醉效果,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4个半小时,守候在手术室门口的徐某夫妇却仿佛等了一辈子,直到手术室的门打开,看到心爱的宝宝安然无恙,他们悬在半空的心才落了地。然而手术后的恢复也是一大难关,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加上手术打击,患儿身体状况极差,随时可能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儿科主任刘建英、心胸外科副主任石秀霞与普外科进行协调会诊,研究调整治疗方案,从抗感染、防粘连及给予营养支持等方面进行科学系统的治疗和护理。术后第二天,孩子通过“肛门”排便了;术后第五天,孩子有了明显的饥饿感,并很快有了便意,每当要排便时,他都会拉拉妈妈的手;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孩子的身体状况恢复得很好,术后体重增加了4斤,已于近日痊愈出院。
“感谢市中心医院给了我们一个健康的孩子……”与医护人员告别时,怀抱着可爱的宝宝,徐某的眼中是泪,脸上却挂着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