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入院 原是胃癌作祟
杨大娘有50多年高血压病史,10年前突发的急性心肌梗死,更是让她经历了一场生死劫难。自那以后,老人常年应用药物治疗……可是从2007年10月开始,老人突然感觉腹胀、乏力,3个月里体重下降了10多斤,走10多米的路就喘憋得厉害。尽管家人十分焦急,但老人一直不肯到医院检查,直到2008年1月8日,才因为黑便两天慕名来到承德市中心医院。
该院副院长、消化内科主任、医学博士李建辉给老人做了详细的检查,确诊为肿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李建辉副院长亲自为老人做了胃镜下止血后,老人被紧急收住消化内科。虽然出血暂时止住了,但病因——肿瘤不除,老人的病情就有可能进一步加重,发生再出血或消化道梗阻。更何况老人患的胃底、胃体低分化腺癌,是胃癌各种类型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如不及时治疗,半年至一年中就可能发生扩散、转移。
可是,老人的生命危机还不仅在于此。她不仅患有高血压、失血性贫血、缺血性心肌病,在接下来的检查中,还被发现患有心尖部室壁瘤——这是一种极其凶险的致命性疾病,瘤体可随时破裂危及生命。李建辉副院长邀请肿瘤科、心血管内科等科室专家对老人进行了3次会诊,并多次与肿瘤科副主任王翔进行沟通。
经过积极、有效的对症治疗,老人的上消化道出血得到了控制,全身状况也得到了很好的调节。1月21日,老人被转入肿瘤科。
手术风险极大 医患同受挑战
这个拥有10个子女、160多个家庭成员、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经过多次商议,家属决定面对现实,配合治疗。但对于老人来说,保守治疗已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外科手术才是最佳方案!可由于老人高龄并有多种严重基础性疾病,手术耐受力差,术中、术后都可能出现心肌梗死、室壁瘤破裂、心脏骤停、心肺肝肾功能衰竭、脑梗死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危险情况而危及生命。如此大的手术风险,别说老人的家属难以接受,对于医生也是极大的挑战——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还需要超常的勇气。
在院长、肿瘤科主任李建华的指示下,医务科组织肿瘤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麻醉科等十余位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进行会诊,副院长、急救中心主任程瑞年全程主持,制定周密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治疗方案。
在治疗原发病、调节血压、增强心功能、纠正贫血的同时,医务人员对老人进行了科学、系统的静脉营养支持治疗。院长、肿瘤科主任李建华高度关注老人的情况,并多次亲自查房,调整、部署治疗方案。终于,老人的病情平稳,全身状况也调整到最佳状态。
手术成功完成 老人顺利出院
1月28日下午,在对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作出了充分评估和应对准备后,肿瘤科副主任王翔、副主任医师张学东应用娴熟的手术技巧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成功避免了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为老人实施了全麻下胃癌根治术。麻醉科满意的麻醉效果保障了手术的顺利进行,为了确保手术安全,麻醉师还为老人实施了持续监测动脉血压技术,随时观察老人的各项生命体征,并给予及时调整……一个半小时后,王翔副主任、张学东副主任医师成功摘除了10×8×6㎝大小、已经侵蚀胃底血管的肿瘤。
在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平稳度过两天后,老人回到肿瘤科重症监护室。翻身、拍背、协助排痰、全身按摩等日常护理自不必说,护理人员更多地承担起了亲人的责任。老人平日里儿孙成群,而此时在重症监护室,每天和家人只有5—10分钟的会面,为了排解老人的孤独,护理人员一有时间就给她读报纸,陪她聊天,告诉她哪些家人守在外面……在精湛的医疗技术和“视患如亲”的爱心呵护下,老人恢复得很快,术后第10天就能下床溜达,而丝毫不见之前溜达一会儿就喘憋严重的现象。
2月16日,在医护人员的声声祝福中,老人顺利出院。两天后,老人在家人的陪伴下再次来到肿瘤科,这次她带来的是一面鲜红的锦旗,是对承德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不尽的感激和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