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医院在我市率先改进胆总管囊肿切除矩形瓣防反流胆道重建术
日前,承德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在我市率先改进胆总管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通过增加一个小小的防反流瓣,有效防止了术后并发症,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家住平泉县的付女士就是此项技术的首位受益者。
2011年7月初,22岁的付女士突然发现镜中的自己一改往日的白皙,肤色明显变黄,而且还出现了尿黄、皮肤瘙痒、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短短半个月下来,体重竟然下降了10斤!当地医院诊断为肝功能异常,但进行保肝治疗后效果却不理想。
7月27日,在家人的陪伴下,付女士慕名来到承德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李秀娟仔细询问了病史,并为她进行了详细的检查,诊断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致梗阻性黄疸,进而导致肝功能明显异常。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又称胆总管扩张症,为先天性肝胆系统囊肿中最多见的一种疾患,如不及时治疗,不但黄疸会逐渐加重,还会损及肝脏、肾脏,甚至发生癌变,目前公认的最佳治疗方法是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消化内科医务人员在给予患者保肝治疗的同时,急请普外科会诊。
针对付女士的病情,普外科姚秀霞主任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患者诊断明确,身体条件尚可,无手术禁忌症,可进行手术治疗。但传统的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难以解决肠内容物反流问题,而一旦发生肠内容物反流,便可导致上行性胆管炎,引起吻合口狭窄、结石形成,并可因反复炎症刺激而继发癌变……从事外科临床工作以来,传统手术的弊端便一直困扰着姚秀霞主任。目前仅在北京几家国内知名医院推广应用的空肠矩形瓣防反流术,是现今国内最先进的囊肿切除胆道重建防反流技术,可有效杜绝肠内容物反流入胆总管这一最为常见而又后患无穷的并发症,但在我省尚无相关报道。
基于30多年外科临床工作和千余例手术经验的积淀,经过慎重权衡和周密论证,姚秀霞主任认为以其为首的普外科医疗团队已具备开展此项技术的条件和能力。8月3日,姚秀霞主任在王晓春、缪国东医师的协助下,成功为患者实施了手术,不仅为患者切除了胆囊及大小约为6cm×5cm×4cm的胆总管囊肿,而且重建了胆道,并在远端空肠与近端空肠吻合口处切开浆肌层约3.0cm×2.0cm,使之两肠管对合缝合,因其完全丧失了原有的收缩功能,从而确保了肠内容物顺流而下,对防止反流形成了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付女士重又恢复了青春活力,未发生任何术后并发症,并已于8月19日痊愈出院。日前来院复查的她,笑称:“我很庆幸成为全市的首位受益者!现在距离手术已经3个多月了,但我没有丝毫不适,若不是腹上的手术疤痕,我可能都会忘了这场患病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