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喜讯传来:在2013年1月7日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我院脱颖而出,荣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作为一家位于塞北山城的国家级三级甲等医院,如何让这项全国卫生行业最高荣誉实至名归?
纵观医院近年来的发展轨迹,科学决策的大智慧、择善执着的大气魄如影相随。2002年我院因不适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大潮的挑战而深陷发展困境,临危受命的李建华院长和新一届领导班子以“做好今天的工作,预期好明天的发展,准备好后天的变革”的理性发展思维,对承德医疗市场进行了充分详实的调研和分析,确立了“各学科全面发展,以复杂、疑难和急危重症为突出品牌特色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的发展战略,建设“学习型、学院型、人文型、节约型”医院的发展目标及“打造承德地区最具实力、群众首选、同行尊重和认同、令员工骄傲和自豪的品牌医院”的共同愿景,带领医院走上了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化蛹为蝶、涅槃重生的嬗变。
精益管理 提升内涵 确保患者安全
肩负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和使命,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我院始终将医疗质量作为立院之本,将患者安全作为精益化管理的核心,将JCI患者六项安全目标列入重点安全管理内容,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医疗内涵质量,为患者安全构筑起坚实的绿色屏障。
基础质量是医疗质量的根源。我院将夯实基础质量作为精益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持续加强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通过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院讲学、开展“安全源于细节”主题学习大讨论、组织医务人员参观北京协和医院病历展等多种途径,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安全意识;实行住院医师三年培训制,形成了打造高素质住院医师的良性系统,医护人员在全市“技术大比武、岗位大练兵”活动中连年夺冠,并代表承德市参加河北省岗位技能竞赛取得优异成绩。2012年6月,国家发改委项目、承德市重点社会事业项目“承德市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在我院正式启动。
在环节质量和医疗质量形成过程的管理方面,我院严格落实15项核心工作制度,并做好习惯化培养,逐步实现由制度化向文化的升华;充分发挥院、科两级质量控制体系作用,加强医疗质量实时和全过程监控;进一步加强药事管理,住院患者药占比在37%以下(国家三级医院标准为45%);通过落实《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医疗纠纷定期点评制度》,建立良性循环的患者安全改进措施。
面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我院立足长远,制定了《医院学科建设和发展五年规划》,各专业学科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科学选择发展方向和目标,捕捉发展机遇并形成技术与学术优势。目前,急诊科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心胸外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为省级医学重点发展学科;普外科、妇产科等13个科室为市级重点学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等9个科室为市级名科。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熔铸发展之魂
多次为外国游客提供医疗服务,赢得外国友人的一致赞誉
“员工因梦想而伟大,医院因文化而繁荣。”我院领导班子以超凡的远见卓识,把医院文化建设作为建设“人文型医院”、提升医院软实力的有效途径,别开生面地开展全面系统的“铸魂”工程,形成了浓厚的医院文化氛围和独具特色的人文气息。目前我院的医院文化建设已取得累累硕果,多次在国家及省市级会议上做经验交流,全国多家医院前来参观学习。
价值理念体系的提炼与灌输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2005年我院在全市同行业中率先开展医院文化建设,按照以精神文化为核心、规范行为文化、推动物质文化的总体思路,提炼出具有医院鲜明职业特色、被全体员工认可并自愿遵循的价值理念体系,并制定了系统的培训计划,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员工进行“养成教育”。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等国内知名专家来院做《团队沟通与合作》、《工作就是责任》、《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等相关主题的全员培训20余场;每年分批组织中层领导干部外出参加1至2场封闭式培训,培植先进的管理理念,为医院发展与学科建设助推提速;充分利用医院文化知识竞赛、主题演讲会、下乡义诊等活动载体,在全员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价值理念体系教育。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近年来我院把提升医务人员的医学人文素养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重点,多措并举对员工进行医学人文素质的培育。组织医务人员观看了《医学模式与医学实践》讲座光盘;为医务人员订阅了《医界名家从医感悟》、《协和医事》、《第五项修炼》、《紧紧握住病患的手》、《向世界最好的医院学管理》等书籍;组织学习了《为医学人文找一个依托》、《沟通,不仅仅是简单的说话》等多篇有关医学人文的文章;在全院开展了职业精神等多场主题大讨论及读书活动,引导医务人员树立了正确的幸福观和发展观;李建华院长还亲自撰写了《熠熠闪光的铭言》、《工作 生存 发展》等多篇文章,促进医务人员医学人文精神和能力的提升。“尊重生命,呵护健康,做一名技术精湛、亲和善良、精神高贵的医务工作者”已在全员中形成共识;“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医学人文准则逐步渗透到临床工作的各个细节,形成了人文服务的良好氛围。2012年1月,我院被中国医师协会批准为“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基地”。
人文服务 质优求精 打造优势品牌
荷兰代表团来我院访问
置身我院,您会真切感受到人文理念贯穿服务的细微之处,让人如沐春风:候诊大厅播放着画面唯美、配乐温馨的专题片,笑容可掬的导医导诊穿梭忙碌、轻声解答;行动不便的患者坐着贴有显著医院标识的轮椅,天真可爱的患儿在童车上重绽笑颜;电梯内回旋着舒缓怡情的优美旋律……
这源于我院坚持践行“以人为本、全人医疗、人文关怀”的核心价值观,将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服务举措、拓展服务内涵,形成了诊前、诊中、诊后完整的服务体系。 在诊前服务中,按照国家级标准扩建、装修健康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一站式完成;全面推行预约挂号服务;各专科相继举办健康教育大课堂,提高公众的健康保健水平。
在诊中服务中,实行“首问首诊”负责制;推行“无假日医院”诊疗服务;延长专家门诊时间;实行门诊会诊制度,提高复杂患者的门诊确诊率;在妇产科、消化内科增设超声室;各超声室设超声文案岗;购置爱心服务车,送患者出院以及接送血液透析患者;配置爱心便民车,方便患者携带物品;为每间病房订阅《承德晚报》,丰富患者的文化生活;在全市率先开展住院患者包餐制,为患者量身定做个体化治疗营养膳食方案;在候诊大厅、电梯和手术室内播放轻音乐,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设置温馨舒适的重症和手术患者家属 等候区,循环播放重症和手术患者护理专题片。
在诊后服务中,为出院患者免费提供爱心药盒和服药卡,指导用药;实行出院患者院、科两级随访制度,给予用药及康复指导;在门诊各窗口及病区安装患者满意度评价系统,充分发挥患者的评价权与监督权。
医疗惠民 博施济众 彰显大医情怀
具有特色的医院文化及服务体系在承德市医院卫生行业形成品牌优势
作为公益性医院,我院始终把协助政府缓解群众在就医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作为基本责任和义务,认真贯彻落实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实施医疗惠民工程,赢得社会广泛赞誉。
在省内率先开通急危重症患者“绿色通道”,先治疗、后办相关手续,年受益8000余人次;每年组织下乡义诊10余次,为农民送医、送药、送技术;作为全市首家乡镇、社区医师培训基地,为基层卫生院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自筹资金救助新农合住院患者,自2005年5月至2011年3月累计支出460余万元救助参合患者1.2万余名;自2011年4月在全市率先实行新农合“出院即报”工作,年垫付补偿款2000余万元,减轻了农民患者的经济负担;每年投入30万余元无偿救治流浪及无名氏患者;作为农村特困先心病儿童医疗救助定点医院、白内障复明手术扶贫定点医院和“微笑列车”项目合作医院,为200余名患者进行手术,减免医疗费用200万余元。
汶川地震发生后, 我院立即组织医疗救护队前往德阳开展救助工作,被当地民众誉为“最可爱的人”;积极组织“招募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活动”,200余名医务人员加入中华骨髓库,其中心胸外科李立医师成为我市志愿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第三人。
奉献爱心与责任,收获满意和尊重。据不完全统计,我院年均收到表扬信200余封、锦旗70余面,受新闻媒体表扬100余次,患者的综合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9%以上,先后荣获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中华医学会“医院人文管理荣誉奖”、河北省医德医风示范医院、河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北省创建“诚信医院”先进单位、河北省“白求恩杯”竞赛优胜单位等诸多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