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多年前,护理事业先驱——弗罗伦斯•南丁格尔放弃了富足的贵族生活,手提油灯穿梭于克里米亚战场4 英里之遥的英国营区,逐床查看伤病员的场景。“灯光摇曳着飘过来了,寒夜似乎也充满了温暖……”士兵们亲切地称她为“提灯女神”、“克里米亚天使”。
150多年后,在我院有一支500多名护理工作者组成的护理团队,怀着对南丁格尔的敬仰之心,追随着南丁格尔的足迹,传承践行着南丁格尔精神,以精湛的技术与无私的关爱,为一条条濒危的生命重新燃起希望,被患者家属动情评价为:“精诚仁朴、厚德济生的天使!”
在又一个“5•12”国际护士节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进他们的忙碌生活,体味他们如南丁格尔般的高贵与平凡,喜乐与甘苦——
不见太阳的“生命天使”
重症医学科一病区护理群体是整个护理团队的奇兵,他们终日奋战在“对抗死神的静谧战场”、“天堂与地府的过道”,给一个个处于生死一线的患者带来温暖和希望;加班加点成了他们另类的生活习惯,只要患者需要,他们便匆匆集结毫无怨言;每天的太阳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他们也因此被护士姐妹亲切地称为不见太阳的“生命天使”。
由于每天面对的均是心脏术后患者、重症复合伤患者、外科术后危重患者等随时可能突发意外的特殊病患,他们不仅要熟练运用各种高端精密监护仪器对患者进行实时观察和严密监护,而且要及时捕捉和判断患者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从容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还承担着患者的生活护理和心理疏导。在每天至少12小时的工作时间内,他们必须始终保持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除了医生的临时医嘱还要完成30多项日常护理……多少次患者从睡梦中醒来,看到他们如雕塑般静静地站在监护仪器前,粉红色的护士服、别致的燕尾帽、窈窕挺拔的身影加上一丝不苟的神态,在患者眼中幻化成了世上最美丽温暖的风景。
对于这些原本已风雨飘摇的脆弱生命,一旦感染无疑将雪上加霜,而对心脏术后患者更几乎注定了生命之花的凋零。他们秉承“安全源于细节”的理念,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同时,将护理细节做到了极致:所有的管道每日更换,如有污染随时更换;穿刺处、呼吸机管道衔接处,就连预防压疮的水囊都用无菌治疗巾包裹;床单、被罩、枕套、病号服一律高温灭菌消毒,每日更换;呼吸机、监护仪、床头桌、听诊器,甚至输液器吊架、门把手和病历夹都要擦拭消毒;一根小小的体温计,也是专人专用,每天消毒更换……细节决定成败!正是这些年年岁岁总相似的繁琐小事,让一个个在生死边缘徘徊的危重患者转危为安。一位同时接受了换瓣和搭桥手术的76岁老年患者,全身上下几乎布满了粗细不等、大小不一的管道,呼吸机辅助呼吸28天,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创造了护理史上的奇迹。
担任副校长和省人大代表的敖女士,因感染继发脓毒血症导致肺脏、肾脏等多器官损伤并伴急性心包填塞入住重症医学科一病区。仅仅3天,她就被这些“生命天使”深深打动,脱离危险后发给丈夫的第一条短信不是报告平安,也没有诉说思念,而是让他带纸笔来。积淀于心的感悟落成具体的字眼:“你们用柔弱的身躯撑起患者新生命的风帆,用博大的爱心融化患者病态中的混沌和迷乱,用温暖的话语重新激起患者对生命的真诚渴盼……我仅以患者的身份,代表那些曾受惠于你们的患者及家属,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与死神赛跑的“爱心天使”
在我院,急诊科护理群体也是一道别样的风景线。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他们除了穿梭在病房就是颠簸在出诊的路上,即使是风雨交加的深夜或寒风刺骨的凌晨,即使车祸现场在几百米深的山崖下,即使冰雪暴雨后道路危险难行,即使前方是不可知的触电或燃气管道泄漏现场,即使面对的是抡着棍子的醉酒者,他们一次次迎难而上,倾情演绎“和天使比爱心,与死神争速度”的120精神。
还记得汶川地震中感动国人的“最美妈妈”吗?就在我们身边,这样的感动也曾经上演。那是一个天色灰蒙的下午,高速路上发生了严重车祸。做了10多年急诊护士的赵爱香,转身提起急救箱与同事们一起登上了救护车,尽管经历的车祸现场数不胜数,可是这次却让她感到无比震撼:那对年轻夫妇已没有了呼吸和脉搏,而他们用身体作为盾牌保全下的可爱男婴,脸上、身上尽是挫伤后的血迹。来不及悲伤,急救人员马上查看了婴儿的伤情,还好伤势不致危及生命;可是这个痛失双亲的可怜孩子,还是歇斯底里地哭喊着……初为人母的赵爱香热泪纵横,哽咽地说出的竟是:“来,妈妈抱……”轻柔地把孩子拥入怀中,惊恐的他仿佛突然间找到了依靠,天真无邪的大眼睛眨呀眨的,两片小嘴唇不时地嘬弄着。孩子肯定饿坏了!来不及多想,正在哺乳期的赵爱香毅然解开了扣子,将乳汁无私地哺喂给孩子……
“我只是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我相信每位母亲在当时都会那么做。”尽管孩子的亲属几次来院探访,但赵爱香却始终缄默不语,“在我们急诊科,这样的事情太多了。”
是啊,在这个与死神赛跑的爱心群体,有许多故事让人动容——
在一个炎炎的夏日,一位50多岁的流浪汉掉进了陕西营的一个公厕,随时都有溺亡的危险。接到急救电话迅速赶到现场的魏海亭等急救人员,合力用双手将流浪汉拉了上来,并急中生智用急救平车套给他做了身临时衣服。回到医院,赵益树等男护士自告奋勇,将他领到卫生间用温水一遍又一遍清洗。
一次在去北京往诊返程途中,王久吉等急救人员发现路边发生了一起车祸,一个伤者躺在路边呼救。虽然地处北京地界,但他们还是立刻停车施救。初步处置完伤者后才发现路上竟撒满了人民币,他们一边捡拾一边呼吁围观者帮忙。当3万元一分不少地交到伤者手中时,他感动得痛哭流涕……
这就是我们可敬可爱的白衣天使,我们无法一一罗列他们的名字,也无法逐一讲述他们的故事,但类似的温暖和撼动人心时刻都在上演。作为我院护理团队的一份子,他们与其他护理工作者一样,在浓厚的医院文化氛围和独具特色的医学人文气息中,将责任和荣誉根植于心,并逐渐升华为对护理事业的超越生命的热爱和信仰;以精湛的技术和天使的情怀,温暖着一颗颗饱受重创的心灵,复苏着一个个行将冷却的希望;用平凡朴实的行动,对“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医学人文准则进行了完美诠释,奏响了“以人为本,全人医疗,人文关怀”的动人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