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听到周围的亲友诉说疲劳等症状,到医院就医做了许多检查却各项指标都正常,找不到肯定的病因所在,“病人”、医生常常感到茫然。
机体没有明确的疾病,但表现为疲劳、生命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和反应能力不同程度减退,现代医学将这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心理功能低下的状态,称作亚健康状态,也叫第三状态或诱发病状态。虽然从现代临床医学分析,其病理改变及多种生化检查结果不足以明确诊断某种疾病,但很大程度上潜伏着疾病,它涉及全身各个部位,尤其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功能紊乱更为明显,如果不及时处理,就可能发展为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性调查发现: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15%,患有疾病的人约占15%—20%,而60%—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且亚健康人群的比例还呈上升趋势。有专家预言:亚健康是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大敌。因为人体从健康发展到疾病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动态过程,而亚健康就是其中的过渡阶段。
亚健康作为一种偏离健康的生理状态,其表现主要以主观感受为主,伴随各种本能行为障碍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客观体征极少或没有,症状可单一、交替或合并出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躯体方面症状
失眠或嗜睡是生物节律失调所致,为亚健康最常见的症状。失眠多见于精神紧张;而嗜睡多由理化、营养、内分泌、行为、躯体、病原体感染等因素引起。健忘多为短期记忆力下降,远期记忆一般不受影响。头痛、头晕、胸闷、心悸、气短,均是常见的躯体症状。食欲不振可见于任何因素所致的亚健康状态。还可表现为性功能低下。而疲乏无力可因各种因素引起,常与其他症状相伴随。免疫功能低下也是常见的表现,经常感冒或有感冒症状,皮肤轻微感染,咽喉不利,口腔粘膜溃疡等。有些人可有尿频尿急,大便稀,轻微腹泻或里急后重,有时可伴随轻微腹部不适或腹痛、肢体麻木、瘙痒、酸痛等。
心理症状
1.烦躁不安,易激惹,情绪不稳定,易于失控或极端化,或有精神快要崩溃感,也可因极度疲劳、低血糖、极度恐惧、过度紧张而引起。
2.抑郁或消沉: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没有好奇心,感觉孤独无助,前途无望,缺乏人际交往的欲望。往往伴随失眠或嗜睡、食欲不振、性欲低下等。思维缓慢,反应迟钝,联想困难。思路闭塞,缺乏主动语言,在情绪低落的背景下产生自责、自罪观念或种种疑虑病症。
3.焦虑不安:往往忧心忡忡,坐卧不安,有大祸临头感,或担心某事某人而不能解脱。
社会行为异常
由于躯体和心理因素,常致生活懒散,退缩或易冲动,意志薄弱,做事不能专心,社交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等。还可因为疑病而反复就医。
慢性疲劳综合征即所谓的“慢疲”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谈论。“过劳死”也常被谈起。疲劳是亚健康最典型的表现和主要标志。它分为身体疲劳、心理疲劳、病理性疲劳和综合性疲劳四种类型。
身体疲劳
是指由于机体劳动强度过大,体内组织器官急需的营养和氧气供应不足,代谢产生的废物如乳酸、二氧化碳等积蓄太多,不能及时从体内排出,从而身体产生疲劳感,出现四肢乏力,头昏眼花,瞌睡,反应迟钝,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这种疲劳是持续的,长时间得不到缓解。
心理疲劳
也是我们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主要是外界或自己本身的因素,生理负担重,压力过大,感觉难以解脱、活得很累,“没意思”、“没劲”是这些人常说的话。这种疲劳需要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节才能缓解。
病理性疲劳
指的是由各种疾病引起的疲劳,是病态的疲劳。许多疾病特别是早期都可使患者感到莫名其妙的疲劳,其特点是:轻微活动即可出现,程度重,消除慢,经休息后不易缓解。常有其他伴随症状。
综合性疲劳
现代生活导致的疲劳往往不是单一因素的,既可有体力、脑力的原因,也有心理、社交的原因,还可能夹杂着疾病的原因,使各种单一疲劳的“症状”不很突出和典型,易被忽视。
“慢性疲劳综合症”就是一种被美国医学家研究定名的亚健康中最具代表性的病症。它的表现以持续疲劳、软弱无力,病程长、反复发作为特点。常伴低热、咽痛、淋巴结肿大、体力低下、肌肉关节疼痛、头痛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精神恍惚等症状。但未发现任何器质性病变。其产生原因可有精神情志受到负性刺激、不良习惯、过度劳累等多种应激源,导致人体神经、体液、内分泌、免疫等诸系统的调节失常,终致表现以疲劳为主的机体多种组织、器官功能紊乱的一组综合征。
那么亚健康是怎样引起的呢?
多数专家认为,亚健康与疾病的形成原因基本相同,是由社会和环境(为外部因素)、心理、生活方式和行为、生物、遗传(是内部因素)等诸多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认为亚健康状态实际上是一种人体网络(NICE)系统的失衡状态。人体网络指的是由人体的神经(N)、免疫(I)、细胞基因(C)、内分泌(E)等系统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抑制、共同维持人体生理功能平衡的网络系统。当恶劣环境、过度疲劳、饮食结构失衡、心理的不良刺激,使NICE对人体的调节失去控制,不能很好地对机体内外环境进行识别、传递和调节,引起机体功能障碍,就会出现亚健康状态或进一步发展为各种疾病。
亚健康多表现为主观感受,其病理信息量小,体征隐匿,常规医学检查完往往检测不到其发病信息。因此诊断亚健康需要更精细敏感的检测手段和更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识别亚健康状态极需要对健康、亚健康、疾病的概念认识清楚,也需要掌握它们之间的转化规律与特性。现在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体能监测法、MIO健康监测评估法、唾液检测法、全息分析法、一滴血检测法和量子检测法等。
早期干预亚健康就是中断或延缓发展为疾病的进程,尽量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 2000年前《黄帝内经》就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未病先防”的重要医疗原则。毛主席在20世纪60年代就为现代医学指明了发展方向:医疗以预防为主。由此看来认识亚健康是维护自身健康的重要举措。改善生活环境是外因,加强自我保健是内因。我们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讨论一下亚健康的自我调节:
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做到对人对己对事不追求完美,保持清醒的头脑、良好的情绪、乐观的态度和理智的行为;善于理解和包容他人;要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和可以促膝谈心的朋友;对家人、朋友、同事、邻里真诚友爱;参加必要的文体活动。
注意科学饮食,平衡膳食营养:
营养与热量的过剩和不足均可导致疲劳的出现。疲劳状态的人不能耐受酒精、咖啡和糖等食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其中任何一种缺乏,都会影响人体对活动的耐受能力。营养专家建议每天的食物种类越多越好,各营养素之间比例适当,保持适宜的体重。进清淡低盐饮食,戒烟限酒,保证食物清洁不变质。
合理安排体育运动:
适量的有氧运动,可改善循环,增加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促进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保持骨钙,改善新陈代谢,消除体内多余能量,保持血压。还可增加抗疲劳能力。但注意掌握运动的量,要进行。
保证充足的睡眠:
足够的睡眠是消除疲劳最有效、最彻底的方法。午睡可使工作学习效率事半功倍。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过剩的热量、高糖饮食、以车代步、生活无规律、饮酒无度、滥用保健品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导致了生活方式病的发生。因此,提倡健康、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至关重要,是预防亚健康状态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