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如累及其他脏器,可引起心包炎、心肌炎、胸膜炎、间质性肺炎、肾淀粉样变以及眼部疾患(如巩膜炎、虹膜炎),还可并发血管炎以及末梢神经损害等等,其关节症状特点为关节腔滑膜发生炎症、渗液、细胞增殖、血管翳形成,软骨及骨组织破坏,最后关节强直,关节功能丧失。发病者多为青壮年,男女之比约为1:3.5。本病多侵犯手、足、腕等小关节,常为对称性,呈慢性过程,发作与缓解交替,对人体消耗大,致残率高。
西医治疗
多选择非甾类消炎止痛药(消炎痛、布洛芬、双氯灭痛、万络等)以对症治疗,用改变病情的药物(甲氨喋呤、爱诺华、羟氯喹、硫唑嘌呤等)控制病情进展。出现虹膜睫状体炎,严重血管炎影响重要器官功能时,加用激素治疗。
中医治疗
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
活动期:
一是卫阳不固,痹邪阻络,症见周身关节疼痛剧烈,屈伸不利,怕冷,晨僵明显,舌淡,苔薄,脉紧。采用祛寒除湿、和营通络的方法。选用秦艽、羌活、独活、桂枝、茯苓、黄芪、白术、防风、甘草等药物治疗。
二是邪郁而雍,湿热痹阻,症见发热、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手不能握捏,足不能履步,口渴不欲饮,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数。选用防己、蚕沙、苡仁、连翘、苍术、山栀、黄柏、牛膝、忍冬藤等药物治疗。
缓解期 :
一是痰瘀互结,经脉痹阻,症见关节肿痛变形,活动时痛,屈伸受限,肌肉刺痛,痛处不移,肢体麻木,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涩。治以活血化瘀,祛瘀通络,选用桃仁、红花、当归、香附、秦艽、没药、川芎、枳壳、羌活、甘草等药物治疗。
二是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症见关节变形,肌肉萎缩,活动受限,腰膝酸软无力,舌淡,苔薄,脉细弱。治以培补肝肾,益气养血,选用党参、独活、寄生、秦艽、防风、当归、芍药、川芎、杜仲、牛膝、黄芪、白术、肉桂、甘草等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