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小司在当地医院做了剖腹产手术,母子平安全家人都很高兴。拆线回家后因怕伤口痛而不敢活动,每天躺在床上休息。出院十天后,她突然发现左腿肿胀,明显比右腿增粗,疼痛难忍不能下床行走,家人立即把她送到医院。医生给其明确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大家可能都会有疑问,为什么生小孩还会得这样的病呢?
我们都知道,人体的血液在动脉和静脉组成的血管中流动,静脉系统负责将全身各部位的血回收到心脏。下肢静脉是由深、浅静脉组成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由足到大腿根部。如果经常运动,在活动时肌肉会收缩挤压深部静脉,使得静脉血流加快,从而可防止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流淤滞、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内膜受损等因素有关。而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多而复杂,手术后、骨折等外伤后、分娩后、慢性疾病长期卧床、肥胖、糖尿病、高血脂、高龄、下肢静脉曲张等都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长时间乘坐飞机、火车、汽车的人,在电脑前久坐的人也易患此病。
深静脉血栓形成因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但多发生在一侧或两侧小腿。临床表现有下列三大症状:肿胀,紫绀,血栓形成的疼痛和压迫痛。肿胀往往先从闭塞部末梢开始出现。患侧与健侧肢体的周径有明显的差别,有时肉眼可以看出明显的差别。患肢疼痛会因步行而加重,许多患者被误认为是肌肉拉伤、筋膜炎、受凉等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严重的并发症肺栓塞还能威胁生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包括:
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下床活动后穿弹力袜。药物治疗包括抗凝、溶栓、中药辅助治疗等;介入治疗包括血管造影,下腔静脉滤器植入防止肺栓塞发生,采用溶栓导管局部溶栓等;外科手术治疗有静脉切开取栓等。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可以预防的
日常生活中,最好不要穿腹带等束身衣裤,以防止血流不畅,宜穿弹力袜,避免血管扩张;多饮水、少饮酒,以稀释血液;忌长睡,宜多走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避免久坐,尤其是喜欢玩电脑的朋友,即使是坐在座位上,也应时常做一些下肢自我按摩或勾脚动作,以促进腿部肌肉活动。长时间卧床患者,要下床走动时应先在床上适当活动一下双下肢或慢慢将下肢抬高一会儿,再下床活动。另外,有凝血机制障碍家族史者、血液粘稠度高和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患者、高龄、肥胖者,应尽量避免长途旅行。
文章开头提到的小司因为病情比较严重,医生为她进行了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球囊扩张及局部溶栓加药物治疗,半个月后,已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