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患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根据老年人的特点,正确合理使用心血管药物尤为重要。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逐渐衰老,各脏器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退行性改变。影响到老年人的心、肺、脑、肝、肾、胃肠、骨骼,甚至皮肤和肌肉等,所以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都会发生变化。临床用药主要有口服、肌肉注射、静脉输液、皮下注射等方式。大多数心血管用药为口服给药,当合并严重胃肠疾病和营养不良,可延缓药物的吸收。老年人局部血循环差,皮下和肌肉注射给药时吸收减慢。老年人体液总量随年龄增加而减少,体内脂肪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血浆蛋白减少,导致血药物浓度增加,药物在体内蓄积,清除时间延长,从而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增多。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改变,使药物代谢清除减慢,容易导致药物蓄积,产生药物的毒副作用。
老年人患心血管疾病时,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要遵从医生指导的药物剂量和服用时间,尽量多了解些常用心血管药物的特性,正确规律坚持用药您会得到更大的获益,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当出现病情变化时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下面就介绍一下常用心血管药物应用时要注意的问题:
1、硝酸酯类(硝酸甘油、消心痛、欣康片等),因老年人对其敏感性增加,同时服用其它扩血管药物时,易发生低血压。长期应用可产生耐药而造成药物失效。尽可能小剂量使用,根据病情逐步增加或调整剂量,注意血压变化,不要突然停药。
2、洋地黄(如地高辛),老年人长期服用非常容易发生中毒,所以当合并有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电解质紊乱、严重心肌缺血和甲状腺功能降低时需特别注意,要严格听从医嘱,定期复诊,经常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电解质和肝肾功能等。
3、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噻)老年人使用时容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和体位性低血压,故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严密监测电解质和血压情况。痛风病人应慎用。
4、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心得安、氨酰心安)老年人对β受体阻滞剂的耐受性差,个体差异性大,服药后应密切观察心率和血压的变化,从小剂量开始,确认无严重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时再考虑逐渐加量。这类药物也不可以突然停药,部分患者突然停药可发生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支气管哮喘、严重支气管疾病和心动过缓应禁用。
5、钙通道阻滞剂(如心痛定、尼群地平、非洛地平),服用时应注意这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如头痛、心率加快、面色潮红、踝部水肿等,避免大剂量使用短效制剂,监测血压。
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和转换酶受体拮抗剂(如科素亚、代文)好多服用过卡托普利的患者都知道这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就是干咳,当不能耐受时可换用转换酶受体拮抗剂。服用这两类药物可引起高血钾,应注意监测电解质和肌酐水平。
7、他汀类(如洛伐他汀、氟伐他汀)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肌酶的变化。
8、抗血小板药(如肠溶阿司匹林),应注意胃肠道反应和出血倾向等不良反应,可饭后服用。
9、中药:避免多种活血化淤药物同时使用。
老年人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同时长期服用多种药物,所以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做到受益大于风险。老年人不要自己乱用药,一定要听从专科医生的指导。老年人用药要从小剂量开始,根据个体差异调整。联合用药时医生会尽量为您考虑到一药多用。
老年人记忆力差,有时生活不能自理,造成经常不按照医嘱用药,或随意停药、减少用药次数或错误用药,导致不良后果。作为家属,我们都应更加关注老年人,细心照顾老年人,多与医生沟通,使老年人晚年生活更加愉快,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