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节假日,来医院就诊的各种急症病人都明显比平时增多。究竟怎样进行节日保健,才能避免“节日病”作祟扰乱喜庆吉祥的节日气氛,成了大家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节日病”有因可循
“节日病”主要是由节日期间生活不规律引起的,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起居反常
节日期间,人们往往打破了往日的生活规律,而且饮食的质量也发生显著变化,一些青年人节日里纵情欢娱,甚至通宵达旦,第二天睡到日上竿头,殊不知,这样的懒觉只会让人感觉更加疲劳。这种反常的生活方式,势必扰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各系统、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同时也是引起“节日病”的主要原因。
二、暴饮暴食
在节日里,亲朋好友聚会难免会“吃吃喝喝”,使肝和肾的负担加重。近年来,年轻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由于年轻人的代谢功能比较好,有了高血压、高血脂,身体往往也没有什么反应。节日期间如果放纵自己暴饮暴食尤其是高脂饮食,就可能诱发心悸、心慌甚至猝死等“节日心脏综合征”。
三、“搓麻”无度
节日期间长时间搓麻将,无疑会影响到身体健康,直接和间接地诱发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方面的疾病,导致心肌梗塞、腰肌劳损、消化不良,还可能染上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菌、结核杆菌等传染病毒。而长期的心理紧张,或兴奋或沮丧,容易造成植物性神经紊乱,出现头晕目眩、记忆力下降、失眠等症状,更会使人郁郁寡欢,患上抑郁症。
四、连续上网
长时间上网,会使人过度疲劳,一方面受到的辐射较大,另一方面会对眼睛造成不小的伤害。而且手握鼠标太久,会出现肩臂酸痛,严重者还会延伸至整只手臂,更会出现精神方面的不平衡。
不同人群的健康指南
一、老年人的健康指南:
1、情绪稳定。不大喜,避劳累,起居如常,使“生物钟”仍保持规律、平衡的稳定状态。
2、娱乐有节制。时间不宜长,不参加竞争性强的活动,电视也要少看,切忌通宵达旦地泡在牌桌上。
3、适量进餐,不暴饮暴食。饮食荤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少吸烟,少喝酒。
4、有病的老人需常备一些应急药,尤其是正在用药治疗的老年病人,在节日期间一定要坚持治疗。
5、一旦老人心脑血管疾病发作,要让老人平卧,并以最快的速度给急救中心打电话。
二、中青年人的健康指南:
1、切莫贪杯。烈性酒最好不喝,啤酒、果酒和低度白酒也不可多饮,而且每天不能超过一次。亲人朋友不要频频敬酒,切不可斗酒,酗酒。据科学分析,每天每公斤体重可代谢1克酒精,即一位60公斤体重成年人可代谢酒精60克,相当于白酒二两,超过此量,对肝脏有害。
2、娱乐要适度。通宵达旦地搓麻、唱卡拉OK、看电视、高谈阔论,不仅消耗营养,损伤肠胃,而且破坏生物钟节律,削弱机体免疫防卫功能,罹患多种疾病。
3、饮食要卫生。准备过年的鸡、鸭、鱼、肉、蛋、水果、蔬菜都要选择新鲜的,逛庙会吃小吃时更要格外注意卫生。
4、出外旅游尤其要注意饮食和环境卫生,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三、孩子的健康指南:
1、少吃甜食少吃肉。孩子喜欢吃肉、吃甜食,但肉吃多了,饮料喝多了,都容易造成消化不良,也容易患呼吸道感染。因此,家长要让孩子多饮水,多喝水分多的汤,荤素要搭配得当,并多吃水果。
2、屋里人多空气不好,在风小太阳好的中午,尽量让孩子走出屋子到室外或公园来个“日光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