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在世界范围内,白内障是致盲的首要病因,现在世界上大约有2000万人是由于白内障而致盲,另有1亿白内障患者需要手术恢复视力。我国目前有白内障患者500多万,急需手术治疗的白内障盲人将近200万,每年新增的白内障盲人约40万,每年接受白内障手术者约60万例。而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白内障的发病率以及患者人数都在不断上升。
眼睛是心灵之窗,通过它人们可以看到多姿多彩的世界,及时获取外界信息。但在生活中,很多人因患上眼科疾病而影响视力,白内障“当之无愧”地成为威胁人类眼部健康的罪魁祸首。
什么是白内障
白内障是因眼睛内晶状体发生混浊由透明变成不透明,阻碍光线进入眼内,从而影响了视力。初期混浊对视力影响不大,而后逐渐加重,直至明显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根据发病原因,白内障可分为先天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新陈代谢性白内障、药物性白内障及老年性白内障等种类。其中,老年性白内障最常见,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晶状体慢慢发生硬化和混浊而逐渐引起的视力障碍。据统计,60岁至80岁的老人中,白内障的发病率近80%,而90岁以上老人白内障发病率则高达90%以上,失明率亦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白内障的主要症状
白内障的主要症状是视力减退,视物模糊,由于白内障部位及程度的不同,其对视力的影响也不同,若白内障长在晶状体的周边部,视力可不受影响,若混浊位于晶状体的中央,轻者视力减退,重者视力可能只看见手动或光感。此外还可表现为近视度数加深,需要经常频繁更换眼镜;单眼复视或多视症,眼前固定性黑影或视物发暗,畏光等症状,一般情况下白内障眼无红痛症状。 部分老年人平时需要戴老花镜看书读报,但忽然他们发现自己不需要戴老花眼镜也能看得很清楚了,这也是白内障的早期症状之一。
预防白内障的五大对策
1、经常在户外活动、从事野外露天作业和在日光下曝晒时间长的人,一般戴上质量符合要求的墨镜就可阻挡住90%的紫外线进入眼睛,从而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2、患有慢性疾病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肺心病的人,要积极进行治疗。
3、在膳食中要多吃富含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E的蔬菜和水果。维生素C能减弱光线和氧对晶状体的损害,具有防止白内障形成的作用。研究表明,服用维生素E的人比不服者得白内障的机会少50%,服用维生素C的人则少70%。
4、减少阅读、写作时间,不要使眼睛过度劳累。每隔1小时应到户外活动或闭眼休息10—15分钟。
5、预防脱水。人体在发生脱水的情况下,体内液体正常代谢紊乱,就会产生一些异常的化学物质,损害晶状体,导致白内障发生;而对已有白内障的患者,脱水可使病情加剧。因此,一旦遇到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呕吐,或在高温条件下大量出汗,都应及时补充液体,一般情况下,只需喝白开水、茶水即可。
白内障的治疗
白内障的药物治疗主要有两条途径,即利用药物溶解白内障或利用药物控制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白内障药物防治研究已取得一些进展,例如醛糖还原抑制剂能阻断晶体内葡萄糖、半乳糖转化为多元醇,为防治糖性白内障提供了新的途径。
但治疗白内障的最好方法还是手术。如果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视力低于0.4,则应采用手术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最安全的手术方法,但如果白内障已经成熟或过熟,手术方式则应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有些人认为白内障即使成熟不做手术也无妨,孰不知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及危险的。在白内障的发展过程中,如果不及时治疗,会产生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如青光眼、色素膜炎等,这些眼病多发生在白内障的中期和晚期,不仅能引起失明,有时可还以引起眼内严重的炎症,致使眼球萎缩;有的病人可因为长期眼痛无法忍受,最后不得已必须做眼球摘除。因此提醒大家,白内障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手术治疗。
医患连线
问:白内障手术有年龄限制吗?
温力主任:白内障手术的最大年龄医学上没有统一的限定。有些高龄老人身体素质良好,血压、心脏情况稳定,而且目前白内障手术多采用眼部点麻药(表面麻醉),痛苦很小,因此多能承受手术。目前承德市中心医院眼科白内障手术最高年龄为93岁。所以能否承受白内障手术并不取决于年龄,而取决于病人的身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