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原因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斑块。冠状动脉负责心脏的血液供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血管狭窄,就会使流到心脏的血流减少,心肌缺血缺氧,能量供应减少,有害的代谢产物堆积。轻者心脏能够代偿,还不会表现出症状来,但当血管狭窄到一定程度,超过70%,就会有活动后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心慌、憋气的症状。人们常说的心绞痛不一定是感到心前区疼痛,感到胸闷、憋气或哽咽感等都可能是心绞痛,往往不能用一个手指指出来具体的部位。当冠状动脉狭窄超过95%以上或—些狭窄较轻的冠脉斑块突然破裂、血栓形成,就有可能将血管完全堵塞,造成心肌梗死。绝大多数猝死是由冠心病导致的。
冠心病可以使用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检查,但这些检查看不到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和血管形态,而冠状动脉造影可以清楚地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和程度.是哪一根血管狭窄,狭窄到什么程度,这是其他检查方法做不到的。对于冠心病心绞痛频繁发作者,尤其是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者,都应当进行造影 检查,看看是否有冠状动脉狭窄;对于冠状动脉狭窄,传统的内科治疗方法主要是依靠药物,但难以逆转已经形成的动脉硬化斑块及血管壁组织形态学改变,所以疗效并不理想;而通过介入治疗方法,可以直接解决血管狭窄甚至堵塞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急性心梗的病人,最简单的方法只要在阻塞的部位扩张一下,将血管打通,血流重新供给梗塞部位的心肌,就可缓解病人症状,明显减低死亡率。
经皮冠心病介入治疗(PCI)是指所有采用经皮穿刺方法减轻冠状动脉狭窄的各种心导管技术的总称。其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冠脉旋磨术、冠脉旋切术、激光血管成形术、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等。其中,PTCA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在临床应用最为广泛。
PTCA是采用经皮穿刺方法,在医学影像的指示下,利用特珠的器械,通过一定的血管路径,将球囊导管送入并扩张狭窄冠状动脉的一种心导管技术。为有效防止术中血管闭塞及术后再狭窄,应在球囊扩张后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
血管狭窄到什么程度才需要做介入治疗呢? 介入治疗的主要作用是缓解心绞痛。一般而言,没有症状的不应行冠脉手术。患者有心绞痛症状,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管狭窄超过70%,该血管支配较大区域的存活心肌,则应进行介入治疗。如果狭窄为50%或60%,则建议吃药治疗;但如果发现此病人狭窄处有斑块破裂,即有血栓,也应该进行介入治疗,并进行积极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有的患者没有心绞痛症状,但血管狭窄超过70%,心肌缺血严重,也适用于介入治疗,它可以改善心肌缺血,保护心脏功能。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手术较静脉用溶栓药物治疗开通血管的成功率高,无残余狭窄,脑出血危险性低。因此,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小于12小时是手术的绝对适应症;在溶栓治疗后病人仍有持续性胸痛或反复心肌缺血,也可以再进行冠脉手术叫补救性冠脉介入手术。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冠脉手术,通常称为延迟的冠脉介入手术,其手术时间的选择最好在急性心肌梗死后2周至1个月左右进行,这样对于病人相对安全。
承德市中心医院心血管病治疗中心拥有高素质的医务人员和世界领先的德国西门子C型臂血管显影机,该中心自2002年开始开展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为广大冠心病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