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据调查,我国40岁以上的人80%患有各种脊椎病,许多人的头痛、颈痛、背痛、腰痛和手足麻木都源于脊椎异常。目前脊椎病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并且越来越呈年轻化趋势。
汽车突然刹车,坐在车上的王先生猛然向前一倾,腰部扭了一下,顿时,他感觉腰部剧痛、不能活动。原来,王先生的腰椎原来就有退变,椎骨线长期“偏位”,间隙变窄,弹性消失,使腰椎间盘受力不均,此次遇到突然振动,椎间盘髓核向外突出,压迫神经造成了疼痛和功能障碍。
难以承受脊椎“偏位”之痛
人体脊椎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它由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的24块骨头组成,可形成上亿种不同转动方向的排列组合,而任何一块骨头的错位都有可能造成身体的不适。
正常的椎骨体排列呈现优美的几何曲线,从侧面看有四个弯曲:颈曲、胸曲、腰曲和固定的骶骨弯曲。脊椎的每条线都应该是“对位”的,椎间盘基本平行、左右对称。当椎骨退变后,椎骨线出现“偏位”,不能有效化解外力所带来的冲击,从而易造成椎骨损伤。
脊椎从30岁左右就开始退化。退化程度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无症状期:脊骨线开始变形,但还没有症状,这时疾病具有相当大的隐蔽性;
二是轻度退化期:椎骨线“偏位”,出现脊椎关节病变。此时伴随神经受压症状,可出现手臂、腿脚发麻等现象。一般多发生在30岁至50岁之间;
三是明显退化期:症状明显加重和持续,但是还没有达到完全丧失功能的水平,多发生在50岁至65岁之间;
四是功能障碍期:某些关节完全“锁住”,神经受到压迫并且影响了某些器官的正常功能,一般发生在65岁以后。
典型脊椎病症包括:
颈椎综合征:表现为头痛、头晕、头部活动受限、手臂麻木等;
胸椎病症:表现为背酸胀痛、呼吸不畅、功能性心脏病、胃肠功能紊乱等;
腰椎病症:表现为腰痛、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下肢麻木等。
矫正让脊椎永葆年轻
随着年龄的增长脊椎会出现退变,但这种退变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矫正的。矫正应该从儿童期做起,有症状的人要通过矫正进行治疗,无症状的人要通过矫正进行“维护”。
脊椎矫正学是医学与美学的综合学科。在美国,脊椎矫正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在我国还是一门尚不被人们重视的年轻学科。它以X线学、解剖学、生物动力学等现代医学为基础,容纳了中医按摩等传统手法,被称为“不见血的手术”。它注重人体的整体研究,用维护、修复自然生理与物理平衡的方法,通过施于脊柱的外力,使人体的脊椎骨之间产生方向准确的移动,达到调整脊椎“偏位”的目的。
脊椎矫正适用于因脊椎不正常所引起的大部分急慢性脊椎病,包括各种椎体综合征、脊柱侧弯、各种急慢性脊柱损伤、腰椎病变等疾病。脊椎病是机体退变所引起的疾病,因此通过矫正给脊椎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可减缓退变的发生,使脊椎病的发病率保持在一个相对低的水平上。同时再配合服用根痛平颗粒,可对脊柱的康复产生极大的效果。
专家建议:
要保持脊椎的年轻状态,除了由专科医生进行脊柱矫正外,还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1、生活节奏有张有弛,防止过度疲劳引发脊椎病;
2、要保持良好的工作体位、生活体位、运动体位及睡眠体位,做到“站如松、坐如钟、睡如弓”;
3、避免外伤,中年人要特别避免突发用力,搬重物时最好戴腰围(或在腰部缠上布带);
4、风寒、风湿是脊椎病的两大主要诱发因素,应尽量避免;
5、女性最好少穿高跟鞋、厚底鞋,否则不仅会增加女性患膝关节炎的危险,也会诱发脊椎关节病;
6、加强体育锻炼,通过医疗体育、保健操等手段,加强对脊柱肌肉的强化练习,以保持脊椎具有较好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