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今年6月24日为第五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危险因素,预防卒中发作”。脑卒中被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21秒就有1人死于脑卒中。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大国,每年新发病例200万,致死160万人,是位居肿瘤之后的城乡居民第二大死因。在存活的患者中,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占40%。专家预计,到2020年,中国脑卒中死亡人数将增长三倍。
脑卒中,即脑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凡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流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的疾病都可以称为脑卒中。所以,脑卒中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不论是缺血性脑卒中还是出血性脑卒中,都会造成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脑组织损害,因而产生多种多样的神经精神症状,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
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病例总数的60%-70%,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前者由于动脉狭窄,管腔内逐渐形成血栓而最终阻塞动脉;后者则是由于血栓脱落或其他栓子进入血流中阻塞脑动脉。如某些心脏病病人心腔内的栓子脱落便可引起脑栓塞。不论是脑血栓形成还是脑栓塞,都可统称为脑梗死。
临床表现 有一些病人脑血管没有真正堵塞,只是暂时性缺血而造成一过性脑损害的症状,称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卒中或小中风,可出现突然发作的一过性黑朦、一侧肢体无力、麻木,有的发生失语和轻瘫以及眩晕、偏盲、复视等症状,一般病人意识清楚、症状持续时间短,多不超过1小时而自行缓解。部分病人可反复多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研究指出:曾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患完全性脑卒中的危险可能比正常人高6倍以上。这些都不可小视,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必要的动脉血管彩超、血糖血脂等检查及预防性药物治疗。而大部分到医院就诊的病人多为脑缺血严重,有脑血栓形成或脑栓塞造成脑的缺血性坏死,称之为脑梗死或脑梗塞,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说话不清、口歪、流涎、半身麻木、偏瘫,或眩晕、视物不清及逐渐加重的神智不清等。
应对措施 溶栓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之一;无条件溶栓治疗者可给予扩容剂,应用脑保护剂,解除血管痉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
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病例的30%-40%,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又分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由于脑内动脉破裂,血液溢出到脑组织内。蛛网膜下腔出血则是脑表面或脑底部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容有脑脊液的蛛网膜下腔和脑池中。
临床表现 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长期高血压以及老年血管退行性变或糖尿病等使血管硬化弹性减弱、脆性增大而致血管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在临床也很常见。发病时可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昏睡或昏迷不醒、呼吸鼾声等。
应对措施 对于出血量在30ml以内者适合内科保守治疗,出血量大于30ml者,应考虑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或血肿清除术。
哪些因素可致脑卒中
1、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这一点已被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所证实,并且为国内外学者所接受。高血压本身又可由诸多因素造成,主要有食盐摄入过多、肥胖、精神长期紧张、高血脂症及家族史等,这些影响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也间接影响到脑卒中的发生。
2、高胆固醇和其他血脂症:有些研究结果表明,血脂水平与脑卒中的发生有一定联系。
3、心脏病:如左心室肥厚(LVH)与房颤。
4、糖尿病:糖尿病也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5、高尿酸血症。
6、肥胖:现已肯定肥胖是高血压、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7、吸烟、饮酒:有证据证实吸烟、饮酒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8、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史(TIA)。
9、其他因素:其他可能与脑卒中发病有关的因素,如气候条件、水质、微量元素。
10、不可控制因素:年龄(大于60岁)、种族、脑卒中家族史等。
八项措施预防脑卒中
1、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卒中的头号诱因。应至少半年或每年测量一次血压,如果上值(收缩压)经常高于140毫米汞柱或下值(舒张压)经常高于90毫米汞柱,应咨询医生,经医生确认患有高血压后,应坚持有规律的运动锻炼、服用药物,并注意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
2、治疗房颤 房颤可使血液聚集在心脏腔室中,易形成血栓而引发心源性脑栓塞。如果患有房颤,要及时就医,并坚持服用药物,不能因自觉无不适就自行停药。
3、戒烟 吸烟可使卒中的危险增加一倍。如果马上戒烟,卒中的危险性即开始下降,五年后得卒中的危险性将与那些不吸烟的人一样。
4、限酒 每日只喝一杯葡萄酒或啤酒可减少患脑卒中的危险性,但大量饮酒则有害无益,酒还可影响药物的疗效。
5、控制胆固醇 如果胆固醇高出正常值,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控制,以减少患缺血性卒中的危险。轻度胆固醇升高可通过减少饮食脂肪和运动控制,中、高度升高则需加药物治疗。
6、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有较高的卒中危险。多数糖尿病可以通过控制饮食得到控制。
7、运动 养成运动的习惯,每日至少30分钟。轻快的散步、慢跑、骑车、游泳或其他活动,可以在多方面改善健康状况,同时减少患卒中的危险性。
8、限盐 高血压患者要低盐(钠)饮食,少吃油腻食物。减少饮食中的钠,不仅可以降低血压,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患卒中的危险。
温馨提示:
发现脑卒中患者该怎么办?
①初步判定为脑卒中后,应把病人头肩部稍垫高,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通畅,防止痰液或呕吐物误吸造成窒息。
②解开病人领口、领带、裤带,如有假牙,也应取出。
③如果病人是清醒的,应注意安慰病人,缓解其紧张情绪,保持镇静,切勿慌乱。不要悲哭或呼唤病人,避免造成病人的心理压力。
④打电话给120急救中心,寻求帮助,必要时不要放下电话,询问并听从医生指导进行处理。
⑤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检查,如用手电筒观察病人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如有可能应测量血压。
⑥有条件者呼叫救护车来运送病人。若自行运送,在搬运病人时方法要正确,应2—3人平行托起病人移至硬木板床上或担架上,不要在搬运时把病人扶直坐起,勿拖、背、扛病人。
⑦在没有医生明确诊断之前,切勿擅自作主给病人服用止血剂、安宫牛黄丸或其他药物。
前沿技术
承德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集临床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下设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神经内科普通病房、卒中单元、神经诊断科、神经内科门诊等五部分。现有医护人员56人,其中高级职称8名,中级职称11名,医学硕士3名。目前开展的脑出血微创治疗、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为了提高公众的健康保健意识,该科定期举办健康教育大课堂,宣传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知识,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该科卒中单元现有丹麦神经网络重建治疗系统、德国vocaSTIM吞咽言语诊疗仪、人体重心平衡系统、减重训练机、多功能起立床、电刺激仪、运动疗法及作业疗法的整套训练设备,康复医师均在北京天坛医院进修学习。卒中单元以“还患者一个生命的春天”为工作宗旨,创新管理模式,完善救治流程。病人进入卒中单元后,临床医师、康复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立即给予病人生命支持、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治疗等正规、专业、系统的综合治疗。制定有“出血性脑卒中应急救治预案”和“卒中紧急救治流程”,对于卒中病人立即启动预案,按照紧急救治流程,医务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对病人进行评估、检查、甄别、诊断及最有效的治疗,使许多卒中患者得到了及时的救治和康复。该单元上依托北京天坛医院卒中中心,紧扣最新医学动态脉搏;下与县区乡镇医院及社区医疗联合,形成网络;横向与神经外科、急救中心、导管室紧密联系,构建“大卒中单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