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由于冠状动脉硬化的速度不同,受侵血管的范围不同,狭窄的程度不同,各人的代偿能力不同,所以,冠心病的表现也不同。有些中老年人虽然也存在着冠状动脉硬化,但动脉狭窄的程度较轻,或有较好的侧支循环代偿,所以,他们平时并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即使进行心电图检查,也只有一部分能发现有异常,而另外一部分要通过一定的运动试验方法才能表现出来,这类病人被称为“隐性冠心病”;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的加重,使心肌血液供需矛盾激化,发生暂时性的心肌缺血缺氧,此时病人可感到胸前区闷痛,或重压紧缩感,这在医学上称为“心绞痛”;当冠状动脉狭窄进一步加重,管腔完全闭塞,那么,由这支冠状动脉供应的一片心肌,由于血液供应中断而发生心肌坏死,这称为“心肌梗塞”;当心脏长期供血不足,可能使心肌发生萎缩退化,引起心律失常,心脑极大及心力衰竭;少数病人可因为缺血心肌的“心电”不稳定,产生严重心律失常而突然死亡,医学上称为“猝死”。冠心病的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自40岁开始,每增加10岁,冠心病的患病率增加1倍。所以冠心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就非常重要了。
一般来说,有下列症状须引起注意: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者。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者。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胃痛、腿痛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者。4、饱餐、寒冷或看惊险片时出现胸痛、心悸者。5、熟睡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者。6、夜晚睡眠平卧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或立即坐起、站立方能缓解者。7、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者。出现上述情况,要及时就医,尽早发现冠心病,以免延误病情。
冠心病是由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而致的疾病,对于这些危险因素进行有效预防与治疗就可以避免冠心病的发生。1、年龄与性别:40岁后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期后与男性相同。2、高脂血症:除年龄外,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因素。3、高血压: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4、吸烟: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唯一可去除的冠心病的危险因素。5、糖尿病:冠心病是糖尿病患者的首要死因。6、肥胖症:已明确为冠心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可增加冠心病死亡率。7、久坐生活方式:不爱运动的人冠心病的发生和死亡危险性将翻一倍。8、遗传、饮酒、环境因素等。及时排除冠心病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冠心病非常重要。为尽早发现冠心病,40岁以上的人应定期进行相关体检。对于冠心病的高危人群,要定期做心电图检查。患了冠心病后也不要有太重的思想负担,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目前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通过介入技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等技术治疗冠心病。
据报道,美国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冠心病,超过任何其他原因造成的死亡人数。了解以下对于冠心病的错误认识,就可以降低罹患冠心病的危险。误区1:心绞痛能扛就扛,尽量不吃药。很多冠心病患者,平时犯心绞痛的时候,总是先忍着,尽量不吃药,以为药如果经常吃,以后可能就没效了。其实不然,一方面,心绞痛急救用药最常用的是硝酸甘油,这类药物只有心绞痛发作时含服,不需长期应用,如心绞痛发作频繁则需尽快到医院就诊治疗;另一方面,心绞痛发作时应及早地给药治疗,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肌缺血的损伤程度,减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如果发作心绞痛且含服硝酸甘油半小时后症状仍没有缓解,要高度警惕是否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应及早去医院救治,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心肌坏死。误区2:急性心肌梗死宁可保守治疗,也不愿意手术。冠心病介入治疗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它的出现为冠心病提供了药物治疗外又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除了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差的患者外,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尤佳,血管再通机会明显优于药物治疗,急性期的死亡率由原来的30%下降至5%以内,并且明显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然而,有些冠心病患者对新技术、新疗法了解太少,觉得手术有风险,不愿选择最佳急诊介入手术,造成救治良机错失甚至危及生命。有资料表明,仅有30%的急性心绞痛、急性心梗等患者在发病后6小时内接受了紧急介入手术,高达70%的急性冠心病人由于种种原因选择了药物保守治疗,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冠心病患者要改变这种认识上的误区,怀疑急性心肌梗死时要尽早就医,在有做介入治疗条件的医院,如经济条件许可,采用急诊介入手术治疗方法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误区3:冠心病放上支架就万事大吉了。现代医学飞速发展,支架植入技术的出现为冠心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很多经常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做完支架手术后症状就消失了,甚至恢复了体力活动。因此,有些人错误地以为,放完支架后就没事了。其实,支架治疗只是一种物理治疗,通过改善血管局部狭窄,从而减轻心肌缺血而使心绞痛得到缓解,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由于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其他部位同样也会发生狭窄,冠心病的危险性仍然存在,也就是说冠心病没有“治愈”。况且,有些患者血管病变较多,支架只放在了几个重要的部位,还有的狭窄血管没有放支架(血运重建不完全),或者支架植入后又出现了再狭窄,都会使患者继续出现心绞痛症状。因此,即使放了支架,也不等于就万事大吉了,同样应注意控制血脂、血压,适当运动,戒烟,改善生活方式等,且应根据病情按医生要求继续服用阿司匹林、消心痛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