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ECT检查吗?
ECT是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的简称,是继CT之后在临床上应用的一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它分为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ECT检查是利用特定的显像剂对某种组织或脏器进行选择性定位并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种医学影像检查。与CT、X线摄片等放射学检查不同的是,ECT检查利用的放射线不是来源于检查设备,而是来自特定的显像剂。具体地说,ECT是检测注入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发射出的光子,以组织器官吸收放射性核素浓度的高低和变化作为重建图像的参数,根据放射性药物在组织器官内的分布重建图像,以血流、功能、代谢的变化作为诊断依据。当疾病早期病变组织结构尚未破坏、密度变化不大而只是血流、功能、代谢发生改变时,显像剂在该部位的聚集就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在体外利用ECT采集将病变以图像方式记录下来,医生就可依据图像变化对疾病做出早期诊断。
ECT检查的结果对医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作为肺癌等易发生远端转移的恶性肿瘤的治疗前分期检查,骨显像是常规检查之一,若肺癌治疗前患者的骨显像检查显示患者有骨转移,其临床分期已达IV期,首选治疗方案不是外科手术切除,而是全身化疗。再如: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显像,早期乳癌患者通过核医学前哨淋巴结示踪检查配合外科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案:如果活检切下的前哨淋巴结没有癌转移.则可选择“保乳术”,免去腋窝淋巴结清扫,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ECT检查的部位及特点
1、骨显像扫描:ECT是目前唯一可实现一次扫描完成全身骨检查的影像设备,可早于X线3—6个月发现骨转移灶,同时对原发骨肿瘤的诊断、骨痛的筛查及预后的判断都有很大的帮助。
2、心肌灌注显像:主要观察心肌供血情况,诊断适应症包括: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急性心梗的诊断,心肌缺血治疗后的效果评价,心肌病和心肌炎的辅助诊断,评估心肌细胞的活性。
3、泌尿系统:肾图和肾小球滤过率的测定,诊断肾血管性高血压,分肾功能的判断,移植肾成活与排泄反应的观察,尿路梗阻的诊断。
4、内分泌系统:了解甲状腺位置、形态、大小及功能状态,异位甲状腺的诊断,寻找甲状腺癌转移灶及疗效评价,了解甲状腺术后残余组织的再生、修复情况,甲状腺结节的功能及良恶性的判断。
5、脑血流显像:短暂性脑缺血及可逆性脑缺血的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AD),脑肿瘤术后复发与坏死灶的鉴别,癫痫灶的定位。
6、肿瘤代谢显像:对甲状腺及乳腺肿瘤的诊断定性有很大意义。
7、异位胃粘膜显像: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定位。
8、唾液腺的功能显像:评价唾液腺功能,诊断干燥综合征、及唾液腺的占位等。
ECT检查的优点
1、图像清晰:成像清晰,后处理软件强大,配套准直器齐全、完备,对临床诊断、肿瘤病程分期、治疗方案拟订、疗效随访、预后评估均有很大实用价值。
2、安全可靠:根据不同的部位,ECT可做动态、静态,全身、局部检查,门控电路心脏功能显像检查以及各种断面显像,对人体无损害,可以多次重复检查。
3、检查范围广:检查者完全处于生理状态下,更直观地显示脏器的形态、位置、大小,可动态观察脏器血流、功能变化,能重建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图像,确定脏器内有无肿瘤存在,其准确位置、大小、范围如何,血流供应,功能及组织形态有无变化,人体全身骨骼及各种脏器都可以用ECT检查。
健康咨询热线: 2028821
病例摘要:
病例一:一位近50岁的男性患者,开始腰痛,就诊多家医院,经药物、按摩等方法治疗均不见好转,后发展为全身疼痛来我院做ECT全身骨检查。结果诊断为全身多发骨转移癌,进一步检查发现是由肺癌转移而来。
病例二:一位46岁的女性患者,心前区不适,心电图示有早室性早搏,心情非常紧张,怕患上了冠心病,做ECT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结果显示心肌血流灌注良好。随访至今患者冠状动脉供血良好,无冠心病征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