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两年前,霍英东先生因淋巴瘤辞世;今年3月,青年演员李钰(《情深深雨濛濛》中方瑜的饰演者)因淋巴瘤离世;6月5日清晨,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罗京因淋巴瘤在北京病逝。悲痛之余,人们不禁要问,淋巴瘤究竟“恶”到什么程度?为什么在积极合理治疗的情况下,罗京连一年都没能扛得过?
淋巴瘤俗称“淋巴癌”,是一种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亦属于免疫系统或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它是我国最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在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中,在男性恶性肿瘤中占第9位,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占第10位,在儿童恶性肿瘤中居第3位。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增加,据报道,全球每9分钟就有1例新发病人。最新数据显示,其发病率已达3.5人/10万,较5年前增加了1倍。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4.5万人,死亡病例超过2万人。发病年龄高峰在40—50岁,近年来前移为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根据其组织病理学改变,可分为霍奇金氏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两大类,其组织来源、病变部位、临床表现、染色体易位和治愈的可能性均有不同。
解读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中枢淋巴器官包括胸腺、胚胎肝、骨髓;周围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扁桃体、脾及沿消化道、呼吸道分布的淋巴组织等,与造血系统相通并有一部分重叠。淋巴系统主要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其功能细胞为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分为T细胞(在胸腺成熟),参与机体的细胞免疫;B细胞(在骨髓成熟),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淋巴结分布在全身各处淋巴回流的通路上,分浅、深两大部分,浅表淋巴结主要分布在耳前后、颌下、颈部、锁骨上、腋下、肘部、腹股沟等处,深部淋巴结主要分布在纵隔、肺门、肠系膜、腹膜后等处,淋巴结与淋巴管连接,是淋巴回流的重要滤器,也是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重要场所。在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某种免疫细胞恶变,可导致淋巴瘤的发生。
远离患淋巴瘤的危险因素
淋巴瘤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感染因素:特别是病毒感染,如EB病毒、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等;细菌感染,如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黏膜相关淋巴瘤。2、免疫因素: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与淋巴瘤发病密切相关,如免疫缺陷病人、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者易发生淋巴瘤,肿瘤病人化疗致第二肿瘤发生时易为淋巴瘤等。3、理化因素:如化学药物、染发剂、苯制剂等。4、环境污染、电离辐射等。5、遗传因素:肿瘤发生具有家族倾向,说明与某些基因类型有关。另外,一些专家认为,精神过度紧张、工作压力过大、内分泌功能失调、生活节奏紊乱、熬夜等可导致机体免疫力减低,免疫功能下降,致癌物质作用于机体,导致基因突变,发生肿瘤。
及早发现淋巴瘤的蛛丝马迹
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因为淋巴组织分布于全身各个部位,因此,可以以任何系统症状为表现,但无痛性、进行性浅表淋巴结肿大是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深部淋巴结肿大压迫邻近器官,可引起相应器官的表现,如压迫上腔静脉可引起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压迫食管和气管可引起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胃肠道挤压可引起肠梗阻,肾盂受压可引起尿毒症等;淋巴结外淋巴组织病变,可引起肝脾肿大、胃肠道症状、胸腔症状,还可引起骨骼、神经系统、心脏、胸腺、乳腺、甲状腺、骨髓、皮肤损伤等相应症状;部分病例以不明原因的持续或周期性发热为主要症状,伴有盗汗、体重减轻、乏力、皮肤瘙痒等。
科学施治 淋巴瘤并不可怕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淋巴瘤已成为可以被治愈的恶性肿瘤之一。经合理治疗,霍奇金氏淋巴瘤患者约60%—80%可以治愈,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患者约50%可以长期存活。疗效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合理治疗。
霍奇金氏淋巴瘤 在临床上主要分4期,Ⅰ、Ⅱ期的霍奇金氏淋巴瘤,5年生存率可达98%;而到了Ⅳ期,5年生存率仅为31.9%。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根据组织病理学分为若干亚型,根据淋巴细胞来源分为B细胞和T细胞来源两大类,根据恶性程度分为低度恶性、中度恶性、高度恶性,根据侵袭程度又分为惰性淋巴瘤、侵袭性淋巴瘤、高度侵袭性淋巴瘤。参考霍奇金氏淋巴瘤分期标准,亦分为4期,不同的分型及分期预后不同:Ⅰ、Ⅱ期的非霍奇金氏淋巴瘤,5年生存率可达50%—70%,而Ⅲ、Ⅳ期的病人,5年生存率不到30%。
我国央视著名主持人罗京所患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属于中度恶性侵袭性的B细胞淋巴瘤,该病如在Ⅰ、Ⅱ期得到合理诊治,其5年生存率可达70%,到了Ⅳ期,则预后较差。罗京因工作繁忙,忽视体格检查,发现时已到Ⅳ期,虽经积极治疗,仍未能挽留住年轻的生命。所以提示要早期发现,合理治疗。
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放疗、联合化疗、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早期进行规范治疗非常重要,可以达到长期存活甚至治愈的目的。总之,越早发现、淋巴瘤恶性程度越低,其预后越好。
六项措施可防淋巴瘤
预防淋巴瘤的秘诀十分简单,就是常吃碱性食物以防止酸性废物的累积,因为有研究表明,淋巴瘤不能在弱碱性的人体中形成。调整体液酸碱平衡,是预防淋巴瘤的有效途径。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极易导致酸性体质。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如果人们都不再吸烟,5年之后,世界上的癌症患者将减少1/3。
2、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可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3、以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压力过大易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还可导致精神紧张等。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多出汗可将体内酸性物质排出体外,避免形成酸性体质。
5、生活要规律。生活不规律的人,如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等,都会加重体质酸化,易患癌症。
6、避免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发霉的食品等;多吃绿色有机食品,防止病从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