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2003年非典期间,著名血管外科专家汪忠镐院士先后4次因喉部异常发紧、几乎无法呼吸而送至医院抢救,最严重的一次已窒息、不省人事,直到2005年5月底才最终认定为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喉气管痉挛;日前更有医学专家提出,享誉东方世界的甜歌皇后邓丽君、被誉为“亚洲第一飞人”的著名影星柯受良,很可能不是死于哮喘,而是被胃食管反流病夺去了生命。虽然胃食管反流病给患者带来诸多困扰,但由于患者缺乏相关知识,所以鲜有主动就医而延误了治疗。
胃炎,许多人知道;胃溃疡,很多人了解;可是胃食管反流病这种同样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却鲜为人知。如果你常常感到反酸、烧心、胸骨后区烧灼感,就可能已经患上了胃食管反流病。
胃内容物为何反流至食管
人体具有三种机能阻止胃内容物反流:1、在食管下端紧接胃贲门处,有略增厚的环形肌,长约2—4厘米,称为食管下端括约肌,在防止反流上具有重要作用。此括约肌处于紧张、收缩状态,可阻止发生反流。2、正常情况下,食管排空迅速,即使有胃液与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也会立即刺激食管使蠕动加强,将反流物往下排空。另外,口腔中的唾液吞咽进食管,对反流物起着稀释、中和与缓冲作用,减轻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侵蚀作用。3、食管黏膜正常的屏障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抵御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损害。
当上述三种防御机制减弱,食管下端括约肌经常处于松弛状态,反流必然会增多。另外,还有两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促使胃食管反流:一是常服硝苯地平等钙拮抗剂与消心痛等硝酸酯类药物,这两类药物均能降低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张力,加重其松弛状态,促进反流;二是人胃动力不足,胃排空延迟,也易导致胃内容物反流。临床上可将胃食管反流病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三种类型,也可称为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疾病,其中非糜烂性反流病最为常见。反流性食管炎可合并食管狭窄、溃疡和消化道出血,Barrett食管有可能发展为食管腺癌。
认清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
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的症状:主要表现烧心、反流和胸痛。烧心是胃食管反流疾病常见的症状,表现胸骨后区烧灼感或不适,常在餐后半小时出现,尤其是在饱餐后。躯体前屈上位或用力屏气时加重。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在无恶心和不用力的情况下涌入咽部或口腔的感觉,含酸味或仅有酸水时为反酸。反流的刺激可引起食管痉挛性疼痛。反流酸刺激引起上食管括约肌压力升高时表现有癔球感。在有食管炎特别食管粘膜糜烂时常有吞咽性胸痛,有的胸痛酷似心绞痛,疼痛向肩背、上肢、颈部或耳后放射。
食管以外的刺激症状:肺对胃内容物的微吸入产生酸和酶的损伤引起咽喉炎、慢性咳嗽和哮喘;胃反流后刺激食管继发神经调节的反射性支气管收缩可引起咳嗽、支气管哮喘、窒息等症状。有的患者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咽喉痛、声嘶、发音困难及口咽部症状:流涎过多、牙齿受损、牙周病、中耳炎等。反流症状可不明显。
多种方法可诊断胃食管反流病
根据胃食管反流病症状群作出诊断:①有典型的烧心和反流症状,且无幽门梗阻或消化道梗阻的证据,临床上可考虑为胃食管反流病。②有食管外症状,又有反流症状,可考虑是反流相关或可能相关的食管外症状。③如仅有食管外症状,但无典型的烧心和反流症状,尚不能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宜进一步了解食管外症状发生的时间、与进餐和体位的关系以及其他诱因。需注意有无重叠症状(如同时有胃食管反流病和肠易激综合征或功能性消化不良)、焦虑、抑郁状态、睡眠障碍等。
胃镜检查:有助于确定有无反流性食管炎及合并症和并发症,如食管裂孔疝、食管炎性狭窄、食管癌等;有助于非糜烂性反流病的诊断。
诊断性治疗:对拟诊患者或疑有反流相关食管外症状的患者,尤其是上消化道内镜检查阴性患者时,可采用诊断性治疗。质子泵抑制剂诊断性治疗已被证实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建议服用标准剂量质子泵抑制剂,一日两次,疗程1—2 周。服药后如症状明显改善,则支持酸相关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如症状改善不明显,则可能有酸以外的因素参与或不支持诊断,需要进一步检查或调整药物。
胃食管反流证据的检查:包括X线片和放射性核素检查、24小时食管pH 监测等。其中24小时食管pH 监测的意义在于证实反流存在与否,可详细显示酸反流、昼夜酸反流规律、酸反流与症状的关系以及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使治疗个体化。其对反流性食管炎的阳性率>80%,对非糜烂性反流病的阳性率为50%—75%。鉴于目前国内食管pH监测仪的应用仍不够普遍,主张在内镜检查和质子泵抑制剂试验后仍不能确定是否存在反流时应用24小时食管pH监测。
其他方法:食管测压、食管胆汁反流测定、对食管黏膜超微结构的研究可了解反流存在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综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改变生活方式:
胃食管反流病病程较长,易反复,要想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首先要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
1、定时定量进食,饮食宜清淡(或少食多餐),晚餐不宜饱食,睡前3小时不宜进食;
2、减少脂肪摄入,烹调以煮、炖、烩为主,不用煎炸;
3、戒烟酒,尽量少饮浓茶、咖啡,少食巧克力;
4、减肥。肥胖会使腹内压力增加,诱发胃内食物由胃反流到食管。
药物治疗:抑制胃酸分泌是目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措施,包括初始与维持治疗两个阶段。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包括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等,常用药物包括雷尼替丁、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
1、初始治疗:可尽快缓解症状,治愈食管炎;是维持治疗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
2、维持治疗:是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可用最小的剂量达到长期治愈的目的,治疗应个体化。目前维持治疗的方法有三种:维持原剂量或减量、间歇用药。
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已在世界各国得到认可。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短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试验表明,质子泵抑制剂治愈食管炎和完全缓解烧心症状的速度较H2受体拮抗剂更快。标准剂量的各种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基本相同。质子泵抑制剂对H2受体拮抗剂抵抗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同样有疗效。
对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失败的患者,应寻找原因,积极处理。有部分患者经标准剂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后,症状不能缓解,可能的原因有:
1、患者依从性差,服药不正规;
2、与个体差异有关;
3、存在夜间酸突破;
4、内脏高敏感;
5、存在非酸反流。
专家提示
胸痛、咳嗽久治不愈应考虑胃食管反流病 由于胃食管反流病的很多患者会出现胸痛、腹痛、恶心、发作性胸闷、气急、慢性咳嗽、咽痛或咽部不适、吞咽困难等,让人误认为是其他疾病。如果患者长期得不到合适的治疗,将可能引发诸如食管狭窄、食管炎等并发症,甚至引发食管腺癌。因此对不明原因的上述症状且反复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应考虑病因是否为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不及时治疗有潜在危险 胃食管反流病如果不及时治疗,还潜伏着更大的危险,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溃疡:食管溃疡是胃酸反流的结果,部分食管溃疡的患者可以出现出血。狭窄:反流物可以导致食管出现疤痕和狭窄,导致食管梗阻。肺和咽喉疾病:反流物到咽喉部,造成声带的炎症,产生咽痛、声音嘶哑等不适;如果反流物到肺,可造成吸入性肺炎和哮喘症状,并可造成持续的肺损害,形成肺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