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节日饮食应追求吃得科学、卫生、健康,改变过去那种“平时节俭省着吃,等到过节集中吃”的习惯。合理健康的饮食就是每日膳食中各种食物及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营养均衡。“两节”将至,一定要安排好节日期间的饮食,以排除健康隐患。
一、早餐安排要合理
节日期间,不少人喜欢睡懒觉,一觉醒来已是九、十点钟,免早餐、直接等着中午大吃一顿往往成了他们的选择。但这样的做法实在不可取。节日期间一日三餐的热能比例分配要合理,不吃早餐而午餐、晚餐超量,容易代谢超负荷而导致肥胖。节日期间的早餐应以高蛋白食物为主(如一袋牛奶、一个鸡蛋和粥),还可以喝一点咖啡或茶,以便提神醒脑。
二、荤素蔬搭配
炒菜选用花生油、大豆油、橄榄油等植物油,少吃油炸、油煎食品,避免肥胖、脂肪肝、高血脂等病症的发生。可多吃一些菌类,如黑木耳、银耳、蘑菇、香菇等。黑木耳富含矿物质钙,而钙对人体肌肉、心、脑等细胞的功能起主导作用;蘑菇含有蘑菇多糖,可抵抗绿脓杆菌的侵袭。荤素蔬搭配,可以激发人的食欲,保持营养及酸碱平衡。冷热菜肴的口味要甜、咸巧调理,麻、辣巧配比,达到五味俱全。精粗搭配,是要适当吃些粗粮、粗纤维食物,帮助消化。
三、主副食搭配
节日聚餐时,很多人只吃肉菜不吃主食,却不知每餐进适量主食才能保证充足体力而又不肥胖。一般原则应为:主食吃少,副食吃饱。
四、多吃高纤维素、高矿物质食物
选用高纤维素、高矿物质的食物,增加黄绿色蔬菜与时令水果的摄取,不仅可以补充人体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不足,还可充分满足人体肝脏的需求。荠菜、油菜、芹菜、菠菜、马兰头、枸杞头、香椿、蒲公英等可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开胃等作用。适当吃些葱、姜、蒜、韭菜,可以祛散阴寒、杀菌防病,减少感冒的发生。
五、酸碱性搭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摄入的肉类、蛋、禽类、鱼虾类等酸性食物日渐增多,由此造成人体内环境偏酸性,易导致各种代谢疾病。因此每日要增加胡萝卜、菠菜、芹菜、花菜、油菜、莴笋、莲藕、柿子椒等时令蔬菜、水果、豆类及其制品和奶类等碱性食品的摄入,以保持身体酸碱平衡,增强免疫力,远离疾病。
六、戒烟、限酒
“酒逢知己千杯少”,节日期间人们开怀畅饮,最容易饮酒过量。此时应注意饮酒适量、少吸烟或不吸烟。
七、慎防节日病
1、零食综合征。以零食代替主食,容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如食入大量生冷水果易引起腹泻,贪食炒货可引起口唇起泡和便秘。
2、海鲜过敏症。鱼、虾、蟹都是高蛋白食物,有过敏史者应慎用。
3、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胆囊炎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发生多由暴饮暴食、过贪过饱引起。
4、各种慢性病急性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