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关心健康的话题,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日趋增高,但遗憾的是,很多人是在自己或亲人发生骨折以后才认识到骨质疏松症的危害,所以有人说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
科学施治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特点是骨量减少、骨组织细微结构破坏,导致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性增高。我们经常所说的骨质疏松是指原发性骨质疏松, 其中包括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减少引起的Ⅰ型骨质疏松和由衰老因素引起的Ⅱ型骨质疏松。因为女性人群受到绝经后雌激素减少和衰老双重因素影响,所以骨质疏松症对中老年妇女的危害更大。
哪些症状提示骨质“松”了
骨质疏松症早期可无症状,当出现症状时则已有较长病程。1、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可扩散到胸腹部,弯腰、咳嗽、劳累后疼痛加剧,休息时疼痛减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日间疼痛轻。2、身高变矮、驼背:主要见于中老年妇女,多在腰背疼痛后出现。因为骨质疏松后脊椎椎体发生微骨折,椎体压缩出现楔状变形所致,表现为驼背或圆背畸形,患者身高变矮,身长平均缩短3-6cm,严重者可缩短10cm以上。3、骨折:是很多患者首次就诊的主要原因,特点是患者仅仅受到轻微碰撞或走路跌倒就可能发生骨折,坐车颠簸时可发生脊椎锥体压缩骨折,甚至有的老太太在做饭转身取酱油时就发生了髋部骨折,国外有学者将老年髋部骨折称为“取酱油骨折”,这一切都是由于患者骨量减少、骨质松脆造成的。关于骨折的部位,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早期多发生脊椎和腕部骨折,65岁以后髋部骨折开始增多,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经济负担,并严重限制患者的活动,甚至因发生并发症而缩短患者的寿命。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锥体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凸,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老年人肺功能随着增龄而下降,再加上骨质疏松症所致胸廓畸形的进一步影响,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1、基础治疗: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摄入富含维生素D、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如沙丁鱼、小鱼、虾、鸡肝、羊肝及鱼肝油、豆类制品、牛奶、蛋黄等,并多到室外接受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使皮肤中的维生素D原转化为维生素D3,促进肠钙的吸收。
2、药物治疗:有抑制骨丢失和促进骨形成的药物,如双磷酸盐、降钙素、雌激素、甲状旁腺激素和锶盐类,以及部分中草药制剂等,治疗的目的是抑制快速骨丢失、改善骨质量、提高骨强度、减轻骨折后疼痛症状,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日后再骨折的发生率,由于这些药物有严格的使用方法,所以需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应用。
3、合理使用钙剂和维生素D3:正常人群个体每日钙需要量800——1200毫克,我们饮食中可提供约400——600毫克左右,剩余部分口服钙剂补充,骨折患者可酌情加大补钙剂量。
教您正确补钙
首先以分次补充为好,因为同一剂量的钙剂分次服用比一次服用能获得更好的吸收,其次进餐时不宜补钙,因为纤维性食物含有较多的草酸和植酸,可与钙离子结合被带出体外,动物性食物含有大量脂肪,其中的脂肪酸可与钙离子结合成“钙皂”不能被人体利用,要在两餐之间补钙,以白开水送服,不与其他食品或饮料同服。维生素D3是钙质吸收的忠实伴侣,除了能促进肠钙吸收,减少骨钙的释放和增加肾脏对钙离子的重吸收,还有促进骨形成和骨矿化的作用,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改善神经肌肉协调性,对防止再次跌倒有积极意义。
骨质疏松的三级预防
目前的观点认为骨质疏松的病程是不可逆的,现在还缺乏绝对有效、安全的方法使疏松的骨骼完全恢复正常,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讲,骨质疏松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根据骨质疏松的病理生理特点,尽管此病的发生是在中老年期,但预防必须从青少年开始。人体骨量从出生后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到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骨量最大值,即骨量峰值,随后维持在这一水平一段时间,随年龄增长骨量缓慢减少,到妇女50岁左右进入绝经期后骨量减少加速,在绝经后最初5——10年,每年骨量丢失率可达3%,如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很有可能发生骨质疏松。根据骨量的变化特点,分为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早 从婴幼儿开始就要摄入足量的钙,在青少年期要注意合理膳食营养;高 食用钙含量高的食品,如豆类制品、乳制品、绿叶蔬菜、蛋类、粗杂粮等;少 就是尽量摆脱“危险因素”,如不吸烟,少喝咖啡和浓茶及含碳酸饮料,少盐饮食;多 多参加体育锻炼、每天多接受日光浴;足 妇女在孕期和哺乳期注意钙剂补充足量,通过这些措施在人生骨量增长期尽量达到最大骨量峰值,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
二级预防: 人到中年尤其是妇女绝经后,骨量丢失加剧,每年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尽早采取防治对策,对绝经后妇女可进行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进行预防补钙、补充维生素D等。研究发现,承受重量的运动,能增加骨质量,通过体育活动,调节全身代谢状态,改善骨骼血液循环状况,增加外力对骨骼的刺激,从而可缓解骨质疏松。
三级预防: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应积极进行抑制骨丢失(雌激素、降钙素、钙)和促进骨形成(活性维生素D)的药物治疗,加强老年患者肢体肌肉功能锻炼,增加肢体活动协调性,老年朋友要采取防摔、防碰、防颠等措施,同时强调老年朋友不宜参加剧烈活动,锻炼以散步、交谊舞等方式为宜。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骨骼发育、成长、衰老的基本规律,但受着激素调控、营养状态、物理因素、生活方式、经济文化水平、医疗保障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青少年期就应该重视骨骼的发育质量,尽量达到最大骨峰值,人到中年要增强保健意识,提高自我保健水平,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定期检查骨密度,发现骨质疏松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干预,进入老年期对骨质疏松症要规范治疗,采取防范措施尽量减少外伤,通过这些措施是可能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并减轻其带来的伤害的。
专家答疑
张女士打电话咨询,前两天不小心摔了一跤至踝骨骨折,听说喝骨头汤能补钙,请问金主任喝骨头汤能补钙吗?
金宝城:很多人认为,骨头汤含钙丰富,是补钙的佳品,所以骨折病人常常用骨头汤作为补钙首选。其实,这是不科学的,有实验表明,用1千克骨头炖煮2小时,汤中的含钙量仅20毫克左右。因为有骨髓的缘故,骨头汤中的脂肪含量很高。正常情况下,成人每日需要的钙,推荐摄入量为800毫克,骨折病人需要补充更多的钙。豆类、乳类以及小鱼、小虾、虾皮含钙丰富且易吸收,加工制作也简单,可作为人们的补钙首选。
●链接 承德市中心医院健康体检中心是我市唯一经省卫生厅批准的市级健康体检中心,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保健需求,承德市中心医院对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了再次规划和扩建,最新引进了美国enCORE骨密度仪,能够通过高分辨率测量人体的骨质密度,了解是否有骨质疏松,预测脆性骨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