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我国每年新发胃癌患者超过40万人,死亡30万人,而且已呈现年轻化趋势,30岁以下年轻人的比例由上世纪70年代的1.7%升至当前的3.3%,胃癌已成为威胁人们身体健康及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
尽早发现癌前病变,防患于未然
尽管胃癌的发生机制尚不是十分清楚,但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目前的观点认为绝大部分胃癌是由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发展而来。
癌前疾病是指发生胃癌危险性明显增加的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息肉、胃溃疡,特别是超过2厘米的胃溃疡,其癌变程度更高。癌前病变是指有可能发生癌变的病理改变,主要有不典型增生和一部分肠上皮化生两大类,其中,不典型增生更为重要。不典型增生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可以逆转或阻止其发展为重度不典型增生,而重度不典型增生者转变为早期胃癌的几率可达10%—83%。所以,预防胃癌,要尽早发现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
定期检查很关键
目前而言,对胃的检查最好的手段仍然是胃镜。通过胃镜检查,不仅能够直接发现胃内疾病,更主要的是可以钳取胃内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的病理改变,进而判断癌前病变的有无。对于年龄大于40岁、有上腹不适症状的患者,应该定期做胃镜检查,尤其是对于55岁以上的男性人群,不论有无不适感,都应该将胃镜检查作为常规的体检项目,因为一些胃癌患者并没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可以这样讲,胃镜检查的目的应该在于发现早期胃癌疾病、癌前病变,因为一旦发展为进展期胃癌,预后大多不理想,而早期胃癌是可以治愈的。所以对于内镜医师来讲,细致、深入的检查至关重要,尤其是放大内镜和内镜下染色的应用。
胃内有一种叫幽门螺旋杆菌的细菌,其与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的发生有关。所以,对于有这种细菌感染的患者,要对其进行根除治疗。对于有胃内息肉的患者,尤其是腺瘤样息肉,要在胃镜下给予切除。有不典型增生的患者,要动态观察,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必要时考虑在胃镜下予以切除。对于考虑有早期癌变者,要尽早行胃镜下切除或手术切除,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小常识:
健康生活防胃癌
预防“癌从口入”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称,每年新发现的胃癌有近一半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中国大约有60%的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据研究证实,清除胃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可使癌前病变及胃癌的发病风险降低40%。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要把住“入口关”,尽量吃高温加热过的熟食。
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预防胃癌的保护因素,大量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可降低胃癌的发生,比如卷心菜、胡萝卜、菜花、洋葱、柑橘等,这些都是预防胃癌的“黄金”食品。同时,牛奶、豆制品、鲜鱼、鲜肉、蛋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对致癌过程和亚硝胺形成有抑制作用。
性格内向、爱生闷气的人易患胃癌 现代医学研究已表明,人们在遭遇一系列紧张或悲伤的事件后,淋巴细胞活性下降,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为肿瘤发生创造了条件。通过对癌症患者进行测试,发现癌症患者有抑郁、内向、不灵活的个性特点。遇到生活事件而受到精神打击越严重,胃癌发生的相对危险性也越高。
吸烟又喝酒,胃癌风险增加4.9倍 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吸烟的男性死于胃癌的人数是不吸烟男性的2倍,吸烟时间越长或还伴有胃溃疡病史的人患胃癌的可能性更大。并且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早、每天吸烟的次数越多、持续吸烟时间越长,胃癌的发病风险越高。与不沾烟酒的人相比,每天吸烟超过20支,同时每2周饮酒超过5次的人,胃癌的发病风险增加了4.9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