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是由于在胎儿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心脏血管畸形,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心脏病。据有关文献报道,其发病率约占存活婴儿的0.4%~0.8%,也就是说在我国每年的新生儿中,约有10万以上患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诱发因素
先心病的病因,大致分内因和外因两大类。内在因素即遗传因素,约10%的先天性心脏病具有一定程度的家族发病趋势,可因遗传基因、染色体畸变引起,如马凡综合征、21-3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等。外部因素主要为:孕期前4个月受到病毒感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冒。主要致病病毒为流感病毒、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妊娠早期应用了某些有致畸作用的药物,孕妇酗酒等;食用了被化学品污染的水、食品;孕妇患有糖尿病也可引起胎儿患有先心病;孕妇接受了过量辐射或大龄孕妇,特别是年龄接近绝经期的孕妇所孕胎儿易患先心病。
先心病的分型
根据血液分流情况,临床上根据有无紫绀及紫绀出现的早晚,把先心病分为三型:1.非青紫型:即含氧量低的右心血不进入左心,不产生紫绀。如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单纯性肺动脉扩张、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2.潜伏青紫型(右左向分流型):此型有心脏左右两侧血流循环途径之间异常的通道。早期由于心脏左半侧体循环的压力大于右半侧肺循环压力,所以平时血流从左向右分流而不出现青紫。当啼哭、屏气或任何病理情况,致使肺动脉或右心室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压力时,则可使血液自右向左分流而出现暂时性青紫。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3.青紫型(右向左分流型):此型心脏左右两侧血液循环途径之间有异常通道,使血流从右侧心腔向左分流,大量静脉血注入体循环,故可出现持续性青紫。如法乐氏四联症、法乐氏三联症、大血管错位等。
八大症状提示孩子患有先心病
各种类型先心病表现的症状轻重不尽相同,当小儿出现下列症状时,无论是家长还是医生,应该想到是否有先心病:1.出生后持续心脏、呼吸功能不良;2.烦躁不安、哭声高尖、吃奶时吸吮无力、喂奶困难,体重不增;3.持续青紫或反复神志不清,哭闹或活动后容易气喘,并且口唇青紫;4.肺部反复出现“肺炎”表现;5.大一点的孩子会诉说胸闷、心前区疼痛、心慌,特别在活动以后,这些症状更明显;6.有些青紫型先心病小儿,还可出现杵状指趾(即手或足趾末端软组织增生肥大,呈鼓槌状),指甲纵横径均过度弯曲如鹦鹉嘴状,这都是由于慢性缺氧所造成的;7.青紫型先心病常有几种特殊姿势:婴幼儿期抱着时双腿不伸直,喜屈曲在大人的腹部,坐着时喜将脚抬到凳面上,站着时下肢保持弯曲的姿势。年长儿走路时,走一段时间就蹲下来两膝紧贴胸部休息片刻,医学上称为“蹲踞”现象,这些姿势是为了改善缺氧状况。
治疗先心病有哪些方法
1、手术治疗:对于血液分流量大、症状明显者,应力争尽早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时机、方案由心脏外科医师决定。
2、介入治疗:先心病介入治疗,是在心导管检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经导管操作完成治疗,目前主要适用于部分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等。
内科治疗:这主要是为了确保患儿健康成长,安全地达到适合手术的年龄。具体措施包括:定期随访、预防各种并发症等。
医患连线:
关于先天性心脏病何时手术的问题,许多家长来院或打电话咨询,认为:“孩子年龄太小经不起手术的创伤,还是等孩子年龄大些、身体壮实些再做手术比较安全。”这种想法是人们对于小儿先心病手术时间认识上的误区,在这里专家对于先心病患儿手术时间的问题给予解答。
温馨提示:
先心病是危害儿童健康的一种严重疾病,在这里专家提示:胚胎在母体内形成2周时,心脏发育开始,约在第4周即有循环作用,到第8周心脏外表已有心房、心室形成。在胚胎发育的这个关键时期,任何影响心脏发育的内在或外在因素都能使心脏某一部分发育障碍,从而形成各种类型先天性心脏病。因此,为预防先心病,准备做妈妈的妇女应注意避免上述一切不利因素的影响,以减少小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