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已成为严重危害国人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据权威调查数据显示,近两三年来我国痛风患者增加一倍多,其中95%为男性,发病年龄一般在30至70岁之间,并呈年轻化趋势。
痛风属代谢性风湿病,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晶体性关节病,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急性关节痛、尿路结石等,严重者可出现关节致残、肾功能不全等。该病发作时疼痛剧烈,甚至行走困难,但在疾病早期即使不治疗也可在数天内自然痊愈,许多患者因此放松警惕,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
痛风发病的六大相关因素
痛风为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因体内嘌呤代谢异常、血中的嘌呤代谢产物——尿酸含量增高所致。据统计,目前30岁以上的国人中两成以上有尿酸过高的情形,而尿酸过高的患者中有5%—12%会发展成为痛风。分析痛风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与性别有关:
痛风的男女发病比例约为20:1,这主要是因为女性体内雌激素能促进尿酸排泄,并有抑制关节炎发作的作用;而男性较女性参与社会活动多,喜饮酒、赴宴,喜食富含嘌呤的食物,导致体内尿酸增加、排出减少。
二、与肥胖有关:
饮食条件优越者易患此病,肥胖者减轻体重后,血尿酸水平会下降。这说明长期摄入过多和体重超重与血尿酸水平持续升高有关。
三、与高脂血症有关:
约75%-80%的痛风患者有高甘油三脂血症,个别有高胆固醇血症。
四、与糖尿病有关:
糖尿病患者中伴有高尿酸血症患者占20%—50%,有人认为,肥胖、糖尿病、痛风是现代社会的“三联杀手”。
五、与动脉硬化有关:
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本身就与动脉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资料统计100例患者中,因动脉硬化而发生急性脑血管病的患者有42%存在高尿酸血症。
六、与饮酒有关:
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血尿酸增高,从而诱发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
及时发现痛风的蛛丝马迹
一、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
体温37℃时血清中尿酸含量男性超过416微摩尔/升、女性超过357微摩尔/升,即为高尿酸血症。但并不意味着肯定会出现关节症状,有的患者有很多年的高尿酸血症却终生不发作,但随着年龄及高尿酸水平的增加,痛风的发生率也会增加。
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80%的患者有诱发因素,如大量饮酒、进食过多富含嘌呤的食物、过度疲劳、寒冷刺激、应用利尿剂、接受化疗等,近2/3的患者以第一跖趾关节受累最为常见,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和活动受限。症状多在午夜出现,来势较急,进展迅速,疼痛在数小时达到高峰,剧痛难忍,多于数天或数周内自行缓解。部分患者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及全身不适等。
三、痛风石形成及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石形成的典型部位在耳轮,也常见第一趾、指、踝、膝、腕、肘等处,小的像芝麻,大的像鸡蛋。在关节附近的痛风石,易破溃成瘘管,有白色糊状物排出,不易愈合,最终导致关节发生僵硬、畸形。
四、肾脏病变
40%的患者伴有肾脏损害,是仅次于关节的常见表现,与关节炎的严重程度不平行,尿酸结石症状甚至可在关节炎之前出现。
1、慢性尿酸性肾病:因尿酸钠在肾髓质内沉积引起,单侧或双侧肾脏均可受累。病情进展,一般在10年左右肾小球受损、滤过功能下降,部分患者呈进行性肾功能衰竭,占死亡原因的10%以上。
2、急性尿酸性肾病:多发生在继发性痛风患者,尤其癌症病人放疗或化疗之后。因血尿酸急剧升高,可高达正常10倍,大量尿酸由肾脏排泄,沉积在肾小管造成梗阻,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3、尿酸结石:痛风患者尿路结石的发生率为10%—25%。小的结石可随尿排出;较大的结石阻塞输尿管可引起肾绞痛、血尿,或者继发感染。
预防痛风把住入“口”关
高嘌呤、高蛋白质饮食是痛风的重要危险因素,为了预防痛风要严格把住入“口”关,在饮食上应做到三多三少:
(1)多饮水,少喝汤。血尿酸偏高者要多喝白开水,少喝肉汤、鱼汤、鸡汤、火锅汤等。因为白开水的渗透压最有利于溶解体内各种有害物质,多饮白开水可以稀释尿酸、加速排泄,使尿酸水平下降;而汤中含有大量嘌呤成分,饮后不但不能稀释尿酸,反而会导致尿酸增高。
(2)多吃碱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痛风患者本身有嘌呤代谢紊乱,尿酸异常,如果过多吃酸性食品,会加重病情,不利于康复;而多吃碱性食物,能帮助补充钾、钠、氯离子,维持酸碱平衡。
(3)多吃蔬菜,少吃饭。多吃蔬菜,有利于减少嘌呤摄入量,增加维生素C和纤维素;少吃饭有利于控制热量摄入,限制体重,减肥降脂。
在限制总热量的前提下,三大营养素的分配原则是:高碳水化合物、中等量蛋白质和低脂肪。
(1)碳水化合物:米面、包括蔬菜和水果,应占总热量的55%—60%。如此可以减少脂肪分解产生酮体,有利于尿酸盐排泄。但应尽量少食蔗糖或甜菜。
(2)蛋白质:蛋白质应占总热量的11%—15%,通常每日为0.8—1.0g/kg体重。
(3)脂肪:总热量的其余部分则以脂类补充,通常为40—50g/日。由于脂肪氧化产生热量,约为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的两倍,为降低体重无疑应该限制。
STRONG>科学施治祛痛风
如果能够早期诊断,且严格按医嘱治疗,现代治疗方法能使大多数痛风患者重新过上正常生活。
一、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疼痛缓解后,方可恢复活动。急性期治疗的目的,是迅速控制关节炎的症状。经常使用的药物有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但这些药物有相应的副作用,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应用,以免出现不良后果。
二、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性发作及慢性期的治疗
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及慢性期的治疗,主要是维持血清尿酸值在正常范围和预防急性发作。降尿酸药物包括促尿酸排泄以及抑制尿酸生成药,对于那些上述药物控制血尿酸仍超过正常范围、每年急性发作在2次以上、有痛风石或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选用降尿酸药物。
在治疗痛风的过程中,限制饮食尤为重要。因为无节制的饮食可使血尿酸浓度迅速达到随时发作的状态,同时痛风患者常同时伴有高脂血症、血糖偏高或高血压病,这些疾病本来也需要控制饮食。一般原则是避免进食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沙丁鱼、蛤、蟹等富含嘌呤的食物;至于水果、蔬菜、牛奶、鸡蛋等,含嘌呤很少。同时需多饮水,并严格戒酒,尤其是嘌呤含量较高的啤酒。
专家提示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易与哪些疾病相混淆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关节部位往往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一些外科医生容易误诊为丹毒或蜂窝组织炎,应用青霉素治疗无效,延误病情。丹毒或蜂窝组织炎是链球菌感染的结果,主要表现是局部软组织肿胀,关节痛不明显,血白细胞升高更明显,亦无血尿酸升高。
另外,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易与感染性关节炎混淆。感染性关节炎好发于大关节,如膝、髋等负重关节,关节液为脓性,涂片及培养可发现致病菌,无尿酸盐结晶,血尿酸正常,抗感染治疗有效。
小知识:痛风喝点苏打水
痛风患者在选择低嘌呤饮食减少嘌呤摄入的同时,还要想办法促进血液尿酸的排泄。尿酸最终是由肾脏排泄出去的,所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大量饮水。另一个有效促进肾脏排泄尿酸的措施是喝苏打水。苏打水有较强的碱性,在肾脏可以使尿液呈碱性,碱性环境有利于肾脏排酸。
实际上,在痛风的临床治疗中也经常要吃苏打片,道理与喝苏打水一样——促进尿酸的排泄。苏打水一般以罐装饮料的形式出售,里面通常会加入碳酸气。很多人不喜欢苏打水的味道,但冷藏后口感会有很大的改善,所以苏打水最好冷藏或冰镇后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