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时下,一部叫《李小龙传奇》的电视剧风靡全国,李小龙的英雄气概给世界华人以极大鼓舞,但他的英年早逝又给人们留下莫大遗憾。关于他早逝的原因有很多猜测和版本,其中“脑瘤夺命说”的根据是他有阵发性头痛、晕厥、性格变异和最后突然昏迷猝死。
脑瘤又称颅内肿瘤,是神经外科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据统计,其发病率为4/10万—10/10万。在全身肿瘤的发病率中,脑瘤的发病率仅次于胃、子宫、乳腺及食管肿瘤,居全身肿瘤第五位,约占全身肿瘤的2%,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随着CT和磁共振检查的普及,很容易做到早期发现,只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就可避免李小龙悲剧的发生。
脑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脑瘤可发生于脑组织、脑膜、脑神经、垂体、脑血管及胚胎残留组织等。继发性脑瘤指身体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或侵入颅内形成的转移瘤。脑瘤虽可分为良性与恶性,但由于颅腔内容积不允许扩大,因此,不论何种肿瘤都可直接引起脑组织的局部损害,影响脑血液循环,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造成颅内积水或脑水肿,以至于发生脑疝,威胁患者生命。脑瘤又被称为隐藏在颅内的“炸弹”。
及早发现脑瘤的蛛丝马迹
吸取李小龙的教训,人们应该学会早期发现脑瘤的蛛丝马迹。脑瘤的症状主要归纳为颅内压增高症状和局灶性症状两大类:颅内压增高三主征是头痛、呕吐及视神经乳头水肿,其余症状还可有癫痫、精神障碍及生命体征变化;局灶性症状是肿瘤对周围脑组织造成压迫或破坏所致,临床表现主要决定于肿瘤的生长部位,因此可以根据患者特有的症状和体征做出肿瘤的定位诊断。我们建议如果患者出现以下的症状及体征之一时,应警惕脑瘤的发生,及时到医院行头颅CT或MRI检查。
1、间断性发作的头痛及喷射性呕吐,头痛可阵发性加剧。
2、精神症状:主要是反应迟钝,生活懒散,近记忆力减退甚至丧失,亦可表现为脾气暴躁、易激动或欣快。
3、癫痫发作。包括全身性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后者对脑瘤的诊断更有意义。
4、椎体束损害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半身或单一肢体力弱或瘫痪。
5、感觉障碍: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的痛温觉、位置觉、图形觉及两点辨别觉的障碍。
6、视力及视野改变。视力及视野的突发性改变常常提示脑瘤的存在。
7、内分泌功能紊乱:如性腺功能低下,男性表现为阳痿、性欲减退;女性表现为月经间期延长或闭经;生长激素分泌过盛在发育成熟前可导致巨人症,发育成熟后表现为肢端肥大症。
8、小脑体征:患者出现持物不稳、步态蹒跚等表现时提示脑瘤的存在可能。
9、桥脑小脑角区的症状:主要有耳鸣、听力下降、眩晕、颜面麻木、面肌抽搐及麻痹等。
专家提示:当患者出现视力进行性下降、耳鸣、听力下降或者突发的肥胖、发育迟缓、女性闭经、男性阳痿等症状时,患者第一选择常常是到专科就诊,建议有这些症状的患者在看专科的同时做头颅CT检查,排除脑瘤的发生。
哪些人易患脑瘤
脑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0—50岁为最多。少年、儿童以后颅凹及中线肿瘤较多见,主要为髓母细胞瘤、颅咽管瘤及室管膜瘤。成年人以大脑半球胶质细胞瘤最为多见,如星型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其次为脑膜瘤、垂体瘤及听神经瘤。这些肿瘤均以40岁为发病高峰。老年人以胶质母细胞瘤和转移癌为多。颅内原发性肿瘤发生率在性别上差异并不明显,男稍多于女。
脑瘤的发生与基因、脑部损伤、某些病毒感染及放射线和电离辐射有关。心理忧郁者癌症的发生率、死亡率高;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健康筛查。另外,目前虽无证据说明手机辐射跟脑瘤的发生有直接关系,但是建议朋友们最好不要长时间单侧手机聊天,以防手机辐射。
脑瘤的预防
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苯并芘、亚硝胺等致癌物质进入体内。日常生活中,应多食用些黄绿色蔬菜和水果,如胡萝卜、南瓜、西红柿、莴苣、油白菜、菠菜、大枣、香蕉、苹果、芒果等。
2、讲究个人卫生,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防止病毒感染。
3、避免脑外伤的发生,一旦发生应及时救治。
4、尽量少接触射线,尤其要做好头部防护。
哪些手段可查脑瘤
一、体格检查
除一般体检以外,应注意有无浅表淋巴结肿大,及详细神经系统检查,并结合病史而有所侧重。如疑为鞍部病变应特别仔细检查视野,小脑病变应注意检查听力及前庭功能等。意识不清的病人应尽可能作神经系统检查,包括眼底检查。神经系统局限性体征是肿瘤定位的主要依据;在某些部位如前额叶、脑室内肿瘤等可无明显局限性体征,因此需根据其它特殊检查才能正确定位。
二、特殊检查
1、CT、MRI扫描:可扫描出各层次详细的内部结构和脑组织的不同图像,有病变处密度增高。
2、放射性同位素脑扫描,可见同位素浓集现象。
3、脑电图检查:对幕上肿瘤的定位阳性率高,病变区皮层出现慢波。
4、血管造影:可作定位及定性诊断。
脑瘤的治疗选择
颅腔是一个密闭的骨腔,其容积不能扩张,颅腔内出现肿瘤,会促使颅腔内压力增高,压迫脑结构而造成脑损害,并影响脑脊液循环和脑的血液循环,危及生命。因此对于脑瘤来说,无论是良性或是恶性肿瘤均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1、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明确诊断、改善症状、减轻肿瘤负荷、清除坏死及缺氧组织,为其它治疗创造条件。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在保存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切除肿瘤。
2、放疗:无论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如何,凡能在手术后予以放射治疗,其生存时间均高于单纯手术者,在放疗期间或放疗之后,病人的症状和体征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是脑胶质瘤的重要辅助治疗之一。放射治疗宜在手术后一般状况恢复后尽早进行;一般在手术后1周—2周即可开始。另外一些肿瘤如髓母细胞瘤及生殖细胞瘤对放射治疗极为敏感,一旦活检证实即可完全依赖放射治疗。
3、化疗:脑胶质瘤的化学治疗倾向于几种药物联合用药,其目的是增加疗效,降低毒性。临床根据细胞动力学和药物对细胞周期的特异性选用药物,常用的化疗药物有卡氮芥(BCNU)、环己亚硝脲(CCNU)、替莫唑胺等。
4、免疫治疗:脑胶质瘤的免疫治疗,包括主动免疫接种肿瘤疫苗,淋巴结内注入免疫核糖核酸及应用细胞过继免疫等,以上治疗方法均在研究之中。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如左旋咪唑、PSK、PSP等已在临床应用,可减轻放疗、化疗的副作用,增强免疫力。
5、药物治疗:对于泌乳素型垂体腺瘤,建议可以先用溴隐亭试治疗,许多此种类型的患者在经过溴隐亭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或消失,无需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