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据统计,全球约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亿人,平均每年约300万人因此丧生;在我国,每年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者达100万人,该病已成为第四大致死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是一种逐渐削弱患者呼吸功能的破坏性肺部疾病,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较高。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慢阻肺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与营养状况,特别是气道的营养不良密切相关,只要病人能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自我保健,提高机体素质,就可改善气道营养,延缓病情进展,有助于病情的好转和康复。
1、自觉戒烟。吸烟是引起慢阻肺的主要原因,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可直接损伤呼吸道粘膜,使气道分泌物和渗出物增多;而且吸烟刺激气管平滑肌使之收缩,血液循环受阻而导致气道粘膜下的静脉丛淤血,加重病情。所以,戒烟是慢阻肺患者防范病情发作的必然选择。
2、防止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易引起慢阻肺急性发作。因慢阻肺患者多体弱、抵抗力低,稍受寒冷刺激,存在于上呼吸道粘膜的细菌或病毒便会乘机侵入粘膜上皮细胞而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重者可引发肺部感染,使病情恶化。因此,慢阻肺患者一年四季,特别是冬天和早春,要注意防止受凉,寒冷天气更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不要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去,以减少感染机会。室内要保持一定温、湿度,这样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一旦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应尽快请专业医生治疗,控制并消除感染。
3、有痰尽量咳出来。冬季天气干燥、寒冷,年老体弱的慢阻肺病人气管内分泌物增多,因呼吸道湿化不足,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易造成呼吸道阻塞,加重呼吸困难。因此,要及时给予祛痰止咳药,鼓励病人有痰尽量咳出来,解除呼吸道阻塞。对于无力咳痰的老年病人,可采取坐位或俯卧位,医务人员或家属将手掌蜷曲呈覆碗状,自胸廓边缘向中间、胸下部向上中部有节奏地拍击,增加空气振动力量的同时,让患者自动咳嗽,或在患者用力咳嗽时用双手用力压迫其下胸部或上腹部以增加膈肌的跳弹力量,促使痰液咳出,以清除呼吸道阻塞物,保证老年患者正常呼吸。
4、坚持运动。不少慢阻肺患者天气一冷便缩在屋里“猫冬”,不敢出门活动,却忘了适度的户外运动有益无害。患者可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中老年健身操等,身体状况较好的也可选择爬山、游泳等锻炼方式,但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运动后以自我感到舒适为度。
5、耐寒锻炼。患者开始进行耐寒锻炼时,可先用冷毛巾擦头面部,逐渐扩展到四肢。对体质较好、耐受力强、呼吸功能较好者,可全身大面积冷水擦浴。冬季冷水的温度宜保持在15℃—20℃,每次坚持5—10分钟,可使身体迅速适应外界气候变化,增强耐寒能力,并有效改善气道营养,防止慢阻肺的发作。
6、呼吸锻炼。呼吸锻炼可以增强肺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增强抗病力,防止感染。具体方法是:采用平卧或站立位,两手放在上腹部,然后有意识地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呼气时间比吸气时间长l—2倍,吸气用鼻,呼气用口;呼气时口唇紧缩做吹口哨的样子。同时可用两手按压上腹部,加强呼气力量,排除肺中残留的废气。每次20—30分钟,每天l—2次。
7、生活规律,劳逸有度。慢阻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日积月累生活无度的结果,诸如劳力过度、劳心过度、大量吸烟等均可损及身心健康,伤害呼吸系统,引发慢阻肺。因此,慢阻肺患者一定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到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千万不要干力所不能及的劳动,有心慌气短者更应掌握好自己的活动量,以减轻心脏负担。
8、保持良好的心情。医护人员和家属要倾注一片爱心,针对患者病情、体质、家庭状况、外界因素、精神状态以及最大的顾虑和牵挂等问题,进行分析,排忧解难;对如何用药、使用氧疗、怎样加强营养支持和康复锻炼等方面,给予具体指导,这样可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治疗。患者更要注意自己的情绪,莫为鸡毛蒜皮之事劳心费神,做到遇事乐观豁达,荣辱不惊,淡泊超脱,对早日摆脱病魔威胁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增加营养,提高免疫力。多数慢阻肺患者存在营养不良、身体消瘦、低蛋白血症,致使免疫力低下,易感冒,引起病情复发。因此,合理调配好膳食,也是慢阻肺患者养生保健的重要内容。在膳食平衡的基础上,要适当增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B、C、E和锌、铁、钙等营养素的摄入,以保证身体的需求。摄入的合理营养比例为:碳水化合物50%,脂肪35%,蛋白质15%。如体重为65公斤的男性慢阻肺患者,每天可给予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米饭、面食等)282克,脂肪88克,蛋白质84克。对食欲不好、消化吸收差的病人,必要时可采取静脉输入脂肪乳、多种氨基酸等,以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10、合理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对慢阻肺患者提倡吸入疗法,具有起效快、迅速缓解症状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的有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沙丁胺醇能选择性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促使支气管扩张,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按需使用,在喘息发作时每次喷雾吸入1—2喷(100—200微克),必要时可每隔4—8小时吸入一次,但在24小时内最多不宜超过8喷。若用药后喘息等症状未见显著改善或变得严重时,千万不能自行增加吸入剂量,应及时请专业医生采取其他治疗方案,以控制病情。长期使用β2受体激动剂易产生耐药性、降低疗效,还有肌肉震颤、心率加速、头痛等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需引起注意。
小知识:
肺功能检测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
慢阻肺的早期症状隐蔽,可出现咳嗽、咳痰等,往往不容易被大家所重视,等到出现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往往已属中晚期。必须引起注意的是,在症状出现之前,有些患者的肺功能已开始下降,这是因为人的很多器官具有较强的生理代偿能力,有的功能下降了30%左右,生活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而一旦到了40%以上,其功能损失就会成倍地增加,很多问题都会暴露出来。
检测肺功能是早期发现慢阻肺的有效手段,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这种检查主要就是测第一秒用力肺活量,即深吸一口气,然后用最大的速度把气体吹出来,看第一秒呼出的气体占总的呼气量的多少。慢阻肺患者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第一秒用力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之比小于70%,第一秒用力肺活量小于理论正常值的80%,即可诊断为慢阻肺,因此肺功能检查对确定气流受限有重要意义。
有两类人群应定期到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以判断是否患有慢阻肺:第一类人群是经常出现咳嗽、咳痰症状者;第二类人群是慢阻肺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长期吸烟的人或长期处于职业性粉尘环境的人;处于室内、室外严重污染环境的人;婴幼儿时期经常发生肺部感染、肺炎、气管炎的人以及家族中多发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的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