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口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糖尿病肾脏疾病也在明显增加。在全国,糖尿病肾脏疾病已经排在尿毒症病因的第二位。2010年3月11日是第五个世界肾脏日,今年世界肾脏日的主题为“保护肾脏——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肾脏疾病(即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临床特征为蛋白尿、高血压、水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晚期出现尿毒症,是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糖尿病怎会损伤肾脏
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高血糖使流过肾小球的血液增多,肾小球内的压力升高,使它超负荷运转。长此以往,肾脏不堪重负,可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外渗,引起毛细血管基底膜损害,肾小球硬化和肾组织萎缩。同时还多存在脂质代谢紊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诸多原因对肾脏的损害。
早期为肾小球的高滤过状态,几年后出现微量白蛋白尿,逐渐发展为大量蛋白尿,蛋白尿的出现及其严重程度,不仅代表了肾脏病情的轻重,而且蛋白尿本身对肾脏也有毒性作用,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肾小球的滤过功能通常也随蛋白尿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几乎所有糖尿病患者在2—5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肾脏异常,1/3以上患者在10—20年出现蛋白尿、肾功能损害,直至出现尿毒症。
及早发现糖尿病肾病的蛛丝马迹
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晚期治疗非常困难,因此重在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和体力下降,绝大多数人已经了然于心,通过检查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即可确诊糖尿病。但是,患了糖尿病后如何能早期发现是否并发了糖尿病肾脏疾病呢?
糖尿病肾脏疾病早期是没有任何特异症状的,检测出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累及肾脏的最早期和最重要的临床证据,而且微量蛋白尿期是该疾病可以逆转的阶段。检测微量白蛋白尿的方法主要有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等。1型糖尿病发病5年后开始筛查;成人2型糖尿病确诊时即应行此项筛查。凡初次筛查未发现微量白蛋白尿者,以后每3—6个月应常规检查一次。
糖尿病肾病的危险信号
1、病史及症状
有1型糖尿病病史5—6年或2型糖尿病确诊时,出现微量蛋白尿,排除其它影响因素,临床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无任何临床表现;约80%的患者在10年内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肾脏疾病,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临床表现为水肿、高血压;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和呕吐、贫血,提示已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
2、体检发现
不同程度高血压、浮肿,严重时可出现胸水、腹水等。多合并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3、辅助检查
①尿糖定性试验在糖尿病肾脏疾病时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
②尿白蛋白排泄率(UAE)20—200μg/min,或尿白蛋白/肌酐(ACR)在30—300 mg/g,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的重要指标;当UAE持续大于200μg/min、ACR大于300 mg/g,或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即诊断为糖尿病肾脏疾病。尿中红细胞少见。
③糖尿病肾脏疾病晚期,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和血尿素氮、肌酐增高。
④核素肾动态肾小球滤过率(GFR)增加和B超测量肾体积增大,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在尿毒症时GFR明显下降,肾脏体积往往无明显缩小。
⑤必要时做荧光眼底造影,可见微动脉瘤等糖尿病眼底病变。
控制糖尿病肾病“九要点”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合理膳食:保持良好的心境,清淡饮食,多饮水,控制食量,适量补充维生素,避免咸食、油腻食品,戒烟限酒,适当锻炼身体,控制体重等。
如果出现肾功能不全,要低盐饮食,每日食盐要控制在3克以内。出现尿量减少、水肿,要控制饮水量,少喝粥,避免含钾高的水果及食物。要优质低蛋白饮食,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是延缓糖尿病肾脏疾病进展的重要手段,应根据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限量。
2、控制高血糖:目前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达标不到30%。不稳定的血糖水平或偏高的血糖对心、脑、肾、眼等人体最重要的器官进行着慢性损害,促使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引起肾脏的早期隐匿性不可逆性损害。必须从患糖尿病起就积极控制高血糖,而且要严格达到控制标准,使餐前血糖控制在6.5—7.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7.0%以内。血糖控制越理想,患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几率就越低。
3、控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多伴有高血压,高血糖与高血压双重损害肾脏。已有血压增高者,要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降压药。多数患者常需要联合使用多种降压药,使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内。
4、控制高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都是发生蛋白尿的危险因素。因此有血脂紊乱者,在饮食控制基础上要给予药物调脂治疗。
5、降低尿蛋白:一旦出现微量白蛋白尿,不论有无高血压,都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类药物。
6、防治感染: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抵抗力减低,易发生感染,发生感染后要进行正规的抗生素治疗,以免使原本已受损的肾脏“雪上加霜”。
7、避免使用损害肾脏的药物:以肾脏排泄为主的药物,肾功能不全时不宜使用或需减量使用。
8、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其它并发症:患有尿毒症,需及时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有条件者也可以选择肾移植。
9、定期体检及复诊:在检测糖尿病的变化基础上,要定期筛查尿微量白蛋白。已确诊的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要注意定期复查血常规、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蛋白、血电解质、肾功能及肾脏B超等检查。病情如有变化需随时到医院复诊或向医生咨询,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链接
为了提高广大公众的健康保健意识,承德市中心医院肾内科定期举办肾友会和肾脏病健康教育大课堂,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在第五个“世界肾脏日”来临之际,承德市中心医院肾内科举办了义诊宣传活动,在义诊的同时,耐心解答群众咨询,对如何预防疾病、提高保健水平进行了健康宣教。此次义诊宣传活动,共义诊100余人次,发放健康科普资料30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