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中心医院眼科专家温力谈白内障的防治
白内障是因眼睛内晶状体发生混浊由透明变成不透明,阻碍光线进入眼内,从而影响了视力。初期混浊对视力影响不大,而后逐渐加重,直至明显影响视力甚至失明。在世界范围内,白内障是致盲的首要病因,而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白内障的发病率以及患者人数都在不断上升。有数据表明,目前我国每年新增白内障患者近100万人,其中近40万人最终失明,每年实施白内障手术约60万例,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白内障“世界大国”。
白内障将随人口老龄化进入发病高峰
一般说来,先天性白内障是由遗传性或孕妇怀孕头3个月感染病毒等原因引起;外伤性白内障是由车祸、钝器伤害、尖锐物品刺伤、爆炸或电击引起;并发性白内障是因虹睫炎、青光眼、视网膜色素病变等眼病引起;代谢性白内障是因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引起;药物性白内障则因长期使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或某种化学物质引起。
但是,白内障最主要的类型却不是上述各种,而是占有“半壁江山”的老年性白内障。随着年岁的增长,人眼前端的晶状体会慢慢因老化而发生硬化和混浊,逐渐造成视力障碍。老年性白内障多发生在50岁以上,80岁以上老年人白内障的患病率几乎为100%。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包括老年性白内障在内的各种老年病将逐步进入发病高峰。
哪些症状提示患有白内障
白内障的主要症状是视力减退,视物模糊,由于白内障部位及程度的不同,其对视力的影响也不同,若白内障长在晶状体的周边部,视力可不受影响,若混浊位于晶状体的中央,轻者视力减退,重者视力可能只能看见手动或光感。此外还可表现为近视度数加深,需要经常频繁更换眼镜;单眼复视或多视症,眼前固定性黑影或视物发暗,畏光等症状,一般情况下白内障眼无红痛症状。 部分老年人平时需要戴老花镜看书读报,但忽然他们发现自己不需要戴老花眼镜也能看得很清楚了,这也是白内障的早期症状之一。
白内障也可预防
采取防晒措施 过于强烈的紫外线照射是引发白内障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每天多晒1小时太阳,一年中患白内障的危险增加10%,户外工作者患白内障的危险是一般人的3倍。因此,夏季出门应配戴防紫外线的太阳镜,同时再戴遮阳帽或打遮阳伞;即使是春秋两季或白雪覆盖大地的冬季,在阳光照射强烈时出门,也应戴太阳镜。
多喝水少食盐 人体在脱水状态下,体液的正常代谢发生紊乱,会产生异常的化学物质,损害晶状体,导致白内障。调查发现,盐的摄取量过多也与白内障的发生有关系。
限制热量摄入 过度肥胖者白内障发生率比体重正常者高出30%左右,因为过胖者会产生过量的C-反应蛋白,这种心脏危险因子也可使白内障发病率增加。另外,由肥胖引发的2型糖尿病也可加快白内障的形成。
补充维生素 人眼内维生素C的含量比血液中高出约30倍。随着年龄增长,营养吸收功能与代谢机能逐渐减退,晶状体营养不良,维生素C含量明显下降,久而久之引起晶状体变性,导致白内障发生。为预防白内障,可每天服用100—200毫克的维生素C,也可适当补充谷胱甘肽,维生素B1、B2、E及微量元素硒等。
戒烟与服药 人们知道长期吸烟可导致肺癌,却很少有人知道吸烟也会导致白内障。有研究表明长期吸烟者白内障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吸烟斗者更为明显。适当服用阿司匹林不仅有利于软化血管,而且有减缓白内障病程的作用。
科学施治明亮白内障患者心灵之窗
药物治疗 可利用药物溶解白内障或控制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白内障药物防治研究已取得一些进展,例如醛糖还原抑制剂能阻断晶体内葡萄糖、半乳糖转化为多元醇,为防治糖性白内障提供了新的途径。
手术治疗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显微手术的重大成果,目前已成为世界公认先进、成熟、安全的手术方式。应用超声乳化技术进行手术时,在眼角膜或巩膜的小切口处伸入超乳探头将浑浊的晶状体和皮质击碎为乳糜状后,借助抽吸灌注系统将乳糜状物吸出,同时保持前房充盈,植入人工晶体。
专家纠偏 有些人认为白内障即使成熟不做手术也无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白内障在发展过程中,如果不及时治疗,会产生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如青光眼、色素膜炎等,这些眼病多发生在白内障的中期和晚期,不仅能引起失明,还可引起眼内严重的炎症,致使眼球萎缩;有的病人可因长期眼痛无法忍受,最后不得不摘除眼球。
医患连线
我父亲今年80多岁了,我担心他年龄大经受不了手术,请问白内障手术有年龄限制吗?
温力主任:白内障手术的最大年龄医学上没有统一的限定。有些高龄老人身体素质良好,血压、心脏情况稳定,而且目前白内障手术多采用眼部点麻药(表面麻醉),痛苦很小,因此多能承受手术。目前承德市中心医院眼科白内障手术最高年龄为93岁,所以能否承受白内障手术并不取决于年龄,而取决于病人的身体状况。
专家提示:远离威胁孩子眼健康的三大因素
及时发现斜、弱视 过去认为斜、弱视的发生主要是遗传因素,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引发青少年和儿童斜、弱视的因素越来越多,过度使用电脑、电视等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另外,现在手机、MP4等电子设备的普及,又成为引发斜视的新隐患。值得庆幸的是,斜、弱视如能及早发现,并在6岁前给予干预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0%以上,治愈率可达70%以上。在早期发现中,父母起着关键作用。对有斜视家族史的儿童,即使从外观上看没有斜视,也要在2周岁时请眼科医生进行验光检查。家长应在孩子3至4岁时,带其到医院做一次较全面的眼科检查。如果发现孩子看电视爱歪头或眯眼,做功课时缺乏耐心,写字时有串行现象,字形歪歪扭扭,眼容易疲劳,常揉眼睛,就要及时看医生。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斜视,应尽快予以矫正,全部矫治过程最好在6至8周岁以内完成,以取得眼位、视力均理想的疗效。
远离近视 据一项权威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高达50%—60%,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近视患者总数的33%,远高于我国占世界人口总数22%的比例,而且发病率仍在日益增加,且近视始发年龄越来越低。
究其原因主要有:1、孩子接触电脑、电视等的年龄越来越小、时间越来越长,成为视疲劳的最大潜在发病人群。因此,家长要控制孩子接触电脑、电视的时间,增加室外活动时间;2、70%左右的学生存在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问题,老师和家长要让孩子保持正确的学习姿势;3、配镜时只注重镜框式样,而忽视了镜片质量及合适度,家长要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散瞳、验光、佩戴眼镜。
要控制近视,家长、学校和学生应积极避免以上可能引起近视的原因,同时从孩子3岁开始,每年定期请专业眼科医生检查。
避免伤眼的“时尚” 目前很多“时尚”正悄然伤害着孩子的眼睛,如戴彩色隐形眼镜、戴不合格的太阳镜、在不正规的医疗机构做近视矫治手术以及文画眼线等,正成为威胁青少年眼健康的新隐患。
许多隐形眼镜品牌都推出了蓝、绿、棕、紫、黄等彩色隐形眼镜,戴彩色隐形眼镜也成为一种新时尚。但有人戴的时间不长就会觉得眼睛发紧、有异物感、干涩流泪,甚至出现充血发炎的情况,这是因为彩色隐形眼镜是在普通隐形镜片上加镀颜色,镜片的透氧、透气性相应降低,因此稍佩戴不当极易引起结膜炎、角膜溃疡等眼部问题,严重的还会影响视力。因此如需佩戴,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2009年4月,76岁的姜禄老人被确诊为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右眼视力只有0.1。6月25日,温力主任为他做了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右眼视力恢复到0.8。清晰的世界尽收眼底,兴奋不已的姜禄老人拿起了久违的毛笔,亲自给承德市中心医院眼科的医护人员写了一封近500字的表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