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破裂,一旦发病会累及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治疗不及时可造成患者终身残疾,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在炎热的酷暑,脑出血的发病率和复发率会有升高的趋势。这是因为气温在32℃以上,体温的调节主要靠皮肤血管扩张、大量的汗液蒸发来散热,就使得皮下血液循环的血流量比正常高出3—4倍,在这种超常的血液循环下,血压很容易升高,这就增加了诱发脑出血的危险性。
血压增高是导致脑出血的主要原因
血压增高时,脑部的小动脉会收缩,血压越高,血管收缩越剧烈。长时间的血压持续升高,会导致小动脉的管壁变硬,变硬的血管壁变脆易于破裂;同时硬化的血管壁弹性变差,不再能够随血压的高低产生明显的收缩。由于血压升高,血液对血管灌注过度,对血管壁的压力增加,容易破裂出血。另一方面,血压持续增高,可导致脑动脉产生一些特殊的病理变化,导致小动脉的脂肪样变、玻璃样变形成微小动脉瘤或小动脉壁夹层动脉瘤等,在血压骤然升高时破裂出血。
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炎,血液病(白血病、再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红细胞增多症、镰状细胞病),脑淀粉样血管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硬膜静脉窦血栓形成,夹层动脉瘤,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等也可引起脑出血。此外,大量饮酒、情绪激动、用力过猛等均可诱发脑出血。
识别脑出血的危险信号
脑出血一般起病较急,发病时间只有数分钟或数小时,但在起病初期或多或少都会表现出一些异常情况。在发生脑出血的患者中,50%有先兆症状。
1、突然感到一侧身体麻木、无力、活动不便,手持物掉落,嘴歪、流涎,走路不稳。
2、与人交谈时突然讲不出话来,或吐字含糊不清,或听不懂别人的话。
3、短暂性视物模糊,以后可自行恢复正常,或出现失明。
4、突然感到头晕,周围景物出现旋转,站立不稳甚至晕倒在地。
脑出血有哪些临床表现
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大致分为两种:1、全脑症状:多由脑出血、水肿和颅内压升高所致,表现为:(1)头痛头晕:头痛是脑出血的首发症状,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有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发展到整个头部。头晕常与头痛伴发,特别是在小脑和脑干出血时。(2)呕吐:大约一半的脑出血病人发生呕吐,可能与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眩晕发作、脑膜受到血液刺激有关。(3)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或昏迷,程度与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关。在脑较深部位的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大多会出现意识障碍。2、局灶症状:为血破入脑实质后所致的定位症状,表现为:(1)运动和语言障碍:运动障碍以偏瘫较为多见;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和言语含糊不清。(2)眼部症状:如瞳孔不等大、偏盲和眼球活动障碍等。
脑出血还可伴有颈项强直、癫痫发作、大小便失禁等。若病人出现深昏迷、高热、瞳孔改变以及合并消化道出血等,则表明病情危重。
科学施治让脑出血患者重拾健康
目前脑出血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二种。对于出血量少、神志清楚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避免搬动、加强护理与预防并发症,加强营养、补充液体、维持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特殊治疗包括降低颅压,调整血压,预防感染、应激性溃疡、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对于30毫升以内的幕上血肿可以采取保守治疗。
但对神志不清楚、出血量大或破入脑室引起急性脑积水的患者,则需要手术治疗以挽救患者的生命。脑出血的手术方式有两种:一是开颅血肿清除术,多由神经外科医师实施;二是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主要适用于幕上大于30ml的颅内血肿,多由神经内科医师实施。脑出血患者在保守治疗基础上进行微创血肿穿刺,能迅速减轻血肿对组织及中线结构的压迫,有效防止脑疝的发生,减轻神经损伤,有效挽救患者生命。微创血肿穿刺术对患者创伤小,对全身功能影响极小,适合不同年龄的患者,特别对并发心肺肾功能障碍的老年脑出血患者来说,由于不能耐受创伤大的手术,微创血肿穿刺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可提高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通常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就可介入康复治疗。在绝对卧床时,也应当适度地进行床上的被动的康复,譬如被动的屈伸、关节活动度的训练等。
预防脑出血降压最重要
目前认为引起脑出血最常见、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有资料表明,80%以上的脑出血病人有高血压病史。日本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脑出血死亡率在高血压组比正常血压组高17倍。
一、控制血压 高血压患者要积极治疗和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终身疾病,如果血压反复反弹,极易导致血管破裂,发生脑出血。治疗高血压的重要原则是坚持规律服药,同时还要注意保持情绪稳定、心理平衡、少饮酒、适度运动等。
二、生活规律 老人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但不可过于劳累。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于激动。
三、合理膳食 饮食要注意低脂、低盐、低糖,少吃动物的脑、内脏,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适量瘦 肉、鱼、蛋等。
四、预防便秘 大便燥结、排便用力,不但腹压升高,血压和颅内压也同时上升,极易使脆弱的小血管破裂而引发脑出血。预防便秘应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的食物,如青菜、芹菜、韭菜及水果等。另外,适当的运动及早晨起床前腹部自我保健按摩,或用适当的药物如麻仁丸、开塞露、甘油外用及蜂蜜口服等,可有效防治便秘。
五、密切注意身体变化 脑出血会有一些先兆症状,如无诱因的剧烈头痛、头晕、晕厥、突感肢体麻木、乏力或一时性失视、语言交流困难等,应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脑出血患者的家庭急救
家中如有脑出血患者,家属不要惊慌,在拨打120急救电话的同时,给予患者及时正确的家庭施救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1、要镇静,不要使劲摇晃、呼唤患者,以免再次引发脑出血;如患者处于俯卧或低头屈颈姿势,会压迫喉头,影响呼吸,此时应将患者翻转为仰卧位。
2、清除口腔呕吐物,取下活动假牙;并将蜷缩入喉的舌头拉出,以免堵塞气道;将头部侧向一边,以利呕吐物流出;将患者的领口、领带解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3、一旦窒息,要进行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
走出脑出血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中青年人不会发生脑出血。
从目前调查统计资料来看,脑出血确实与年龄相关,年龄越大,脑出血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近年来中青年人脑出血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其原因较为复杂,主要与遗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等有关;另外与各种动脉炎、先天血管发育异常等疾病有关;还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大量饮酒、大量进食高胆固醇食物、缺少休息、活动量减少、精神紧张、工作劳累、吸食毒品等有关。因此,中青年人切不可掉以轻心。
误区二:脑出血患者不可能完全恢复。
据统计,在每年发生的脑出血患者中,约有1/3的患者死于各种原因;约有1/3的患者经过治疗可以完全恢复;部分患者会遗留严重的后遗症,早期就诊、及时治疗和康复、可以使脑出血后遗症发生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