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中心医院儿科主任刘建英谈新生儿保健常识
宝宝出生了!初为人父、初为人母的您,心情一定非常喜悦,可是又难免有些担心,如何给宝宝最合理的照顾?如何保障宝宝良好的生长发育和智能开发?这些都是新生儿父母非常关心的,下面,我从专业的角度谈一些初生婴儿的基本常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母乳喂养宝宝健康
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一个健康的母亲可提供宝宝生长到6月所需要的营养素、能量、液体量及抵抗疾病的抗体-SIgA等。所以,每个母亲都应尽力让宝宝吃到母乳。首先要尽早开奶。正常足月儿生后半小时即可抱至母亲处吸吮母亲的奶头,增加母亲与婴儿的接触,吸吮对乳头的刺激可反射性地促进泌乳。生后1—2小时试喂温开水或葡萄糖水10ml—20ml左右,无呕吐能吞咽者可于生后4—6小时开始哺乳,每3—4小时喂奶一次,夜间也喂,喂奶间隔时间可根据婴儿食欲而定,吮乳时间先约5分钟,以后延长至10分钟,生后一周可延长至15分钟。尽早开奶可减轻婴儿生理性黄疸,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其次,母亲要掌握正确的喂哺技巧。正确的母、儿喂哺姿势可刺激婴儿的口腔动力,有利于吸吮,而等待哺乳的婴儿应是清醒状态、有饥饿感、已更换干净的尿布。另外,泌乳受情绪的影响很大,所以,保证乳母的身心愉快和充足的睡眠,避免精神紧张,可促进泌乳。如果每次哺乳时能听到吞咽声,喂奶后婴儿能安静入睡,每天有一次量多或少量多次的软便,6次左右的小便,体重按正常速度增加,说明母乳是充足的。
关注新生儿表情
新生儿一离开母体即有洪亮、有力的呱呱哭声,这是与外面世界交流的惟一方式。他的哭声预示饿了、拉了、尿了、温度变化太大了、太热了、太冷了。如果新生儿的哭声发尖、发直,或是沙哑声,或是不哭,那么这个新生儿肯定有病了,需要就诊。新生儿除了吃、尿、拉以外的时间则是安稳的睡眠,一天可以睡20小时左右,但不要抱着睡,外界声音只要不是太高就行,也不用遮光,但需有一个干净、舒适、温度适宜的环境。
了解新生儿特殊状态
1、生理性黄疸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出现生理性黄疸,其特点为:生后2—3天出现黄疸,足月儿2周之内、早产儿4周之内消失,身体健康除外其他疾病。生理性黄疸对新生儿的健康没有任何影响。如果宝宝的黄疸出现过早、消失过迟、胆红素水平过高或伴有其他的不适则为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如果胆红素水平过高会引起胆红素脑病,留有脑瘫、智力低下、听觉障碍、抽搐等后遗症。因此,如果宝宝的黄疸不符合生理性黄疸的标准,就一定要到医院就诊,积极治疗。
2、“马牙”和“螳螂嘴” 在新生儿口腔上腭中线和齿龈部位,有黄白色、米粒大小的小颗粒,是由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腺分泌物积留形成,俗称“马牙”,数周后可自然消退;两侧颊部各有一隆起的脂肪垫,俗称“螳螂嘴”,有利于吸吮乳汁。二者均属正常现象,不可挑破,以免发生感染。
3、乳腺肿大和假月经 男女新生儿生后4—7天均可有乳腺增大,如蚕豆或核桃大小,2—3周消退,切忌挤压,以免感染;部分女婴生后5—7天阴道流出少许血性分泌物,或大量非脓性分泌物,可持续1周。上述现象均由于母体的雌激素中断所致,不用特殊处理。
4、新生儿红斑及粟粒疹 新生儿生后1—2天,在头部、躯干及四肢常出现大小不等的多形性斑丘疹,称为“新生儿红斑”,1—2天后自然消失。也可因皮脂腺堆积在鼻尖、鼻翼、颜面部形成小米粒大小黄白色皮疹,称为“新生儿粟粒疹”,脱皮后自然消失。
5、新生儿溢奶 足月儿出生时吞咽功能已经完善,但食管下部括约肌松弛,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较发达,易溢乳甚至呕吐。所以,在用奶瓶给宝宝喂奶时勿喂入空气,宝宝吃奶不要过多,可以选择右侧卧位以减少溢乳、呛奶或呕吐。
新生儿常见病预防
1、红臀或尿布疹 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涂抹护臀油,勤换尿布。应选用柔软、吸水性强的尿布。如果已发生了红臀或尿布疹,可选用美宝烫伤膏、婴儿油、红霉素软膏等局部涂抹治疗。
2、新生儿脐炎 保持脐带残端清洁和干燥。一般生后3—7天残端脱落,脱落后如有粘液或渗血,应用碘伏消毒。如宝宝出现发热、脐轮与脐周皮肤红肿、渗出,有臭味,则说明宝宝患了脐炎,一定要到医院处理。
3、腹泻 母乳喂养儿每天大便2—6次甚至更多,金黄色糊状或稍稀,气味酸,不臭。如一般状况好、体重增长,是属于正常现象。人工喂养小儿的大便颜色浅黄色,成形,每天1—2次。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变稀或水样有时带脓血。腹泻常见的病因是喂养不当,少数宝宝腹泻是对奶制品过敏或是对乳糖不耐受,母乳喂养可以减少腹泻发生。人工喂养时注意喂养方法和做好奶具清洁消毒,是预防新生儿腹泻的根本措施。一旦发生腹泻,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4、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婴儿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早期表现为易激惹、烦闹、睡眠不安、多汗等症状,后期出现鸡胸、方颅、○型腿、X型腿、免疫功能低下、智力受损等,故预防应从新生儿期开始。新生儿从母体获得的维生素D仅够生后2周所需,而新生儿由于缺少日光照射,自身合成的的维生素D少,故足月新生儿应在生后2周开始补充生理需要量的维生素D400单位/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多胎儿补充800单位/日,至2岁,夏季户外活动多,可暂停服用。
新生儿早期教育
新生儿不仅能从外界接受各种感性刺激,而且对于他们正在发育的大脑来说,这些外来刺激的传入是大脑发育完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宝宝刚出生,他心灵的“窗口”就敞开着,随时准备捕捉来自环境的良好信息。这些“窗口”包括眼、耳、口、鼻和皮肤等感觉器官。他的大脑有上千亿个神经细胞渴望着从“窗口”进入适当的刺激,并随时接收和处理这些信息,这就是学习的开始。这些信息可以促进新生宝宝神经细胞茁壮成长。父母要学会和新生宝宝交流,新生儿的哭是和成人交流的主要方式,用哭来表达自己的要求,提醒父母不要忽视他的存在,父母要细心体会婴儿哭的原因,对他予以满足。婴儿在和成人的交流中辨别不同人的声音、语言,辨认不同人的脸、表情,父母要充满爱心地和他交流,并保持愉快的情绪,以促进宝宝交往能力的发展。因此,父母要从婴儿出生开始,将他看成懂事的人,多和他谈话,多和他玩耍,在和新生儿的交往中充分发挥你的创造性,在你找到无穷乐趣的同时,对孩子未来的智力发育也大有益处。
链接
宝宝生命的摇篮
承德市中心医院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医护人员均在北京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在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黄疸等疾病的救治方面具有一整套规范、科学、先进的诊疗方法,先后成功救治出生体重750克、850克、1000克等数百例早产儿及危重新生儿,救治成功率达国内先进水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配备有国内领先的新生儿无创CPAP呼吸机、新生儿心电监护仪、黄疸光疗仪、新生儿暖箱、开放式远红外辐射抢救台、微量血气及生化分析仪、经皮胆红素测定仪等高精尖的设备。制定有《新生儿危重症救治应急救治预案》,为危重症患儿开通紧急救治绿色通道,已形成了120急救中心、儿科相互联动的危重症患儿救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