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专家 教授 杜海松 进入秋冬季节,气温变化较大,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据统计,每年秋冬交替季节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在此与广大朋友们谈一谈天气转凉如何预防卒中发作。
什么是卒中
卒中俗称“中风”,即脑血管意外,亦称急性脑血管病。中风为中医病症名,指突然昏倒,口眼歪斜,言语困难或半身不遂等病症。脑血管意外是指急性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脑功能紊乱的总称,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我国每年有200万新发生的卒中患者,每年有160万人死于卒中。老龄化、活动过少、吸烟和快餐加速了卒中的发生,如果不加干预,预计到2020年卒中的人口将增加一倍。相反,如果应用已有的知识科学干预,将使一半人免于卒中的危害。
如何防患于未然
卒中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对从未发生过卒中事件的人群,采取各种措施预防首次卒中事件的发生。改变危险因素是一级预防的主要策略,可有效降低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卒中危险因素包括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家族史、种族;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心房纤颤、高脂血症、脑供血动脉狭窄、肥胖、酗酒、久坐的生活方式。二级预防指对于已经发生卒中事件的人群,采取相关措施预防卒中再次发生,包括危险因素的干预及抗栓治疗。下面就如何预防卒中谈几点建议:1、合理膳食: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适量进食一些水果蔬菜,避免高盐、高糖、高脂类食物,低盐低脂饮食。2、秋冬季节气温变化大,注意及时增加衣裳。3、戒烟限酒。4、避免精神紧张,保持情绪稳定。5、保持合理的生活规律,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参加适宜的体育锻炼。6、已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房颤的患者应坚持服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规治疗。7、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大脑。一旦发生脑血管病的先兆症状,应立即就医,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早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按照循证医学的研究结果,四种方法可有效治疗卒中:卒中单元、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卒中单元。卒中患者越早进行康复越好,尤其在发病三个月内进行康复治疗效果更显著。卒中患者如不早期康复,肢体的运动可呈异常行走模式即误用综合征或废用综合征的形成,如此时再进行康复,常常事倍功半,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经过正规而及时的康复治疗,约70%—80%患者可以独立活动,65%—70%患者日常生活可以自理。卒中发生半年之内,是肢体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切不可忽视。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只要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出血性卒中患者,10—14天后可进行康复。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是促进正常运动、抑制异常运动,正规康复治疗是脑卒中患者整个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预防和治疗脑卒中引起的并发症,帮助更多的患者提高生活质量,重返社会。
康复治疗的方法
1、物理疗法:应用物理因子治疗病、伤、残的方法称为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既包括利用力、电、光、声、磁、热、冷等人工物理能进行治疗的方法,也包括利用空气、日光、气候、海水、矿泉水、泥、沙等自然因素进行治疗的方法。
2、运动疗法:以生物力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础,采用主动和被动运动,通过改善、代偿和替代的途径,改善运动组织(肌肉、骨骼、关节、韧带)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提高肌力、耐力、心肺功能和平衡功能,减轻异常压力或施加必要的治疗压力,纠正躯体畸形和功能障碍。
3、作业疗法:应用有目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对身体、精神、发育有功能障碍丧失生活自理和职业能力的患者,进行治疗和训练,使其恢复、改善和增强生活、学习和劳动能力。作业疗法包括功能训练、心理治疗、职业训练及日常生活训练方面的作业疗法,目的是使患者能够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的环境。
4、语言治疗:针对语言障碍患者进行与目标相适应的检测、评估、治疗训练的治疗方法,目的是通过语言障碍患者心理和感情的调整,提高患者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及独立应用语言交流技巧的能力,并巩固所获得的疗效,使其与他人的直接语言交流能力得以恢复。语言治疗主要分为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的治疗,亦可针对吞咽方面的障碍进行评价和训练。
5、心理治疗:对心理、精神、情绪和行为有异常患者进行一对一心理调整或治疗。
6、康复工程:利用矫形器、假肢及辅助器械等补偿生活能力和感官的缺陷。
医患连线
定期输液可以预防中风吗?
杜海松:这种做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是不可取、不正确的。首先定期“常规”输液预防脑血管病尚没有得到临床验证;再者脑血管病要依据病因综合防治,单靠一二种药不能起到预防的作用。目前尚没有预防脑血管病的灵丹妙药,患者不要听信误传。预防脑血管病应到正规医院进行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
卒中有先兆吗?
杜海松: 卒中在发病前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内往往出现各种先兆,及时认识和警惕这些先兆,及早采取措施可大大减少卒中的发生率。常见的卒中先兆有:1、突然一只眼或双眼短暂发黑或视物模糊;2、突然看东西双影或伴有眩晕;3、突然一侧手、脚或面部发麻或肢体无力;4、突然说话舌头发笨,说话不清;5、突然眩晕或伴有恶心呕吐、心慌出汗等;6、没有任何预感突然跌倒或伴有短时神志不清。以上各种表现多发生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老年患者,往往来去匆匆,50%持续时间不到5分钟,75%在1小时以内,至多不超过24小时。上述症状可以单独或组合出现,但每个具体的患者,每次发作的症状,呈现一种固定的顺序。这些先兆的出现预示近期内将会发生卒中,应立即到医院诊治。
影响力
杜海松,承德市中心医院卒中单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市级名医。从事心脑血管疾病诊疗工作近30年,曾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北京天坛医院进修学习。在中枢系统感染、癫痫、帕金森、周围神经病、眩晕症等疾病的诊治方面有专长。特别在脑血管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成功救治了许多急危重症患者。创新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完善流程,使卒中患者在卒中单元得到临床医师、专业护士、康复治疗师等多学科小组的专业、正规、系统、高水平的综合治疗。建立脑卒中预防、治疗、康复网络,将脑卒中的治疗、预防、康复延续到每一个家庭及社会,使卒中单元真正成为卒中患者的最佳选择。承担医学院教学工作,多次被评为优秀授课教师;多项科研成果获奖;撰写的数篇论文在国家级杂志发表。
健康热线:2029610
卒中单元
——患者生命的春天
承德市中心医院卒中单元按照国家级标准进行流程设计,拥有床位68张,医疗组、护理组、康复组共60人。设有重症监护病房,普通病房,康复病房,物理、作业、语言、心理、康复治疗室,配备了国内领先的设备,如:呼吸机、多功能监护系统、64通道中央监护管理系统、电子冰帽机、冰毯机、心电图机、TCD、脑电图、肌电图、丹麦神经网络重建治疗系统、德国vocaSTIM吞咽言语诊疗仪、人体重心平衡系统、减重训练机、多功能起立床、电刺激仪、运动疗法及作业疗法的整套训练设备。制定有科学的卒中单元管理体系和标准的卒中小组查房制度。卒中单元诊疗脑血管病独具特色,开展的脑出血微创硬通道及软通道血肿清除术、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颈内动脉及椎动脉支架植入术达国内领先水平。卒中单元上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天坛医院卒中中心,紧紧扣住最新医学动态脉搏;下与社区及县区乡镇医院联合,形成康复网络;横向与神经外科、急救中心紧密联合,开通脑血管病诊疗绿色通道。卒中单元的目标是:挽救生命,抗击卒中,力争达到最佳功能,最小残疾,最小并发症,最小卒中复发,提高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每一个卒中患者生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