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长假结束后,人们会出现一系列身体不适,称为节日综合征。多因为节日期间人体生物钟被打乱而出现疲倦、不愿早起,表现为一天昏昏沉沉,打不起精神;春节团聚之后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启程,作为父母尤其是老人难免心情失落、抑郁、焦虑;节日期间饮食紊乱、烟酒过量等导致胃肠道不适;还有的人由于搓麻将时间过久导致“暂短性行走神经消失”、看电视时间过长患上“视屏终端症”、长时间放松后的“上班恐惧症”等等。因此,春节过后一定要做好身心的自我调节,规律作息、平衡饮食、调整心情、适当运动,一周内即可摆脱“节日综合征”。
生活规律 起居有序
很多“上班族“想趁假期好好补充睡眠,经常睡懒觉,但却忽视了睡眠规律被打乱后,“生物钟”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影响正常生活工作,严重的还会使人的免疫力下降,各种疾病乘虚而入。
专家建议:及时调整生活规律,按时作息。假期结束后,无论应酬还是娱乐都要有节制,要保证充足睡眠,恢复正常的作息时间。孩子要及早收心,读书休闲相结合。家长要帮助孩子调整生物钟,恢复正常的生活节奏。儿女要多关爱老人,有条件的要多回家陪陪老人,在外地工作的儿女要经常给父母打电话,使他们身心得到安慰。在此也提醒老年人要调整心态,经常与老伙伴们聚聚聊聊,多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调节饮食 吃出好心情
节日期间由于食用大量鸡、鸭、鱼、肉等高蛋白食物,易出现消化不良、恶心及上腹部不适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头昏、心慌。
专家建议:注意饮食规律,营养均衡。一是碱性食物与酸性食物要合理搭配。如果人体血液呈酸性,人就容易疲劳,同时抵抗力也会下降。而肉类食品几乎都是酸性的,搭配吃些碱性食物可以使酸碱平衡。碱性食物包括海带、青菜、香菇、萝卜等。 二是要“补钾排钠”。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原本就偏高,节日期间食盐摄入就更多,血液中钠含量过高可引起高血压。补钾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钠,应多吃含钾较丰富的蔬菜如紫菜、海带、香菇、芦笋、豌豆苗、莴笋、芹菜等。三是多吃粗纤维食品。肉类、禽类、水产品都不含膳食纤维,吃多了会造成便秘,而便秘是诱发结肠癌的首位元凶。含粗纤维较多的食物主要有小米、玉米、麦片、花生、水果、卷心菜、萝卜等。
适当运动 及时体检
节日里大家聚在一起打牌狂欢、举杯畅饮,久坐不动,运动减少,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出现下肢僵硬、发麻、血流不畅、栓塞等,一旦血栓脱落可经血液循环到心脏和肺动脉,就有致命危险,特别是大量吸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均属于高危人群。
专家建议:为了尽快恢复体力,要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如散步、做操、跳绳、打太极拳等,这样可有效地解除疲劳、恢复精力,增强身体免疫力。老人或慢性疾病患者因旅途劳累、环境、气候、情绪波动等因素影响,很可能埋下疾病复发的隐患。因此节日后应及时体检,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