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其功能是生成尿液,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废物、毒物,还可以重吸收水分及身体所需的其他有用物质,如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等,同时还有内分泌功能肾内科专家 教授 陈建华,生成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使新陈代谢得以正常进行。
2011年3月10日将为第六个“世界肾脏日”,今年的主题是“Protect Your Kidneys and Save Your Heart”,其义为“保护您的肾脏,呵护您的心脏”。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发现,心与肾之间联系密切。肾病会使心脏疾患恶化,而心脏隐患常常以肾病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我们要共同携手关注心肾关系,积极防治心肾综合征。
心肾之间是兄弟关系
众多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与肾功能减退密切相关。不论先发的疾病是心脏病还是肾脏病,这一心肾器官相互密切关联的现象均客观存在。欧洲心力衰竭调查结果显示,有18%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肾功能不全。在美国,每年有超过100万的患者因为心力衰竭入院,约25%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约36%的透析患者有慢性心力衰竭病史。在一项“左心室功能障碍预防和治疗回顾分析研究”试验中,中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1.73m2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90mL/min/1.73m2)相比,肾功能不全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危险性增加40%。在另一项研究中,有近一半的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伴有肾功能不全,且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相比,其死亡危险性增加2倍。血肌酐每递增88.4mmol/L则死亡风险增加33%。肾小球滤过率每下降10mL/min/1.73m2,则死亡风险上升7%。
在美国的100万医疗保险者中,当慢性肾功能衰竭与慢性心力衰竭共存时,死亡率和透析率分别增加50%和100%。慢性心力衰竭时透析的危险比正常人高5.39倍。终末期肾病患者左心室肥厚和冠心病的发生率分别为75%和40%。尿毒症患者中有43.6%死于心血管疾病,同普通人群相比,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10—20倍。
了解心肾综合征的分型
心脏功能不全或肾脏功能不全时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加重,会导致心肾功能的急剧恶化,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为“心肾综合征”。通过以下分型我们就能看得出心肾互为影响的表现形式了。
心肾综合征分为5型:1型:心脏功能急剧恶化导致肾脏损伤和(或)功能不全;2型:心脏功能慢性异常导致肾脏损伤或功能不全;3型:肾脏功能急剧恶化导致心脏损伤和(或)功能不全;4型:慢性肾脏病导致心脏损伤、疾病和(或)功能不全;5型:全身状况导致心脏和肾脏均损伤或功能不全。
心脏与肾脏如何相互影响
心脏和肾脏关系密切,下面我给朋友们介绍一下为何两者相互影响。首先,两者在血压、血管张力、循环血容量、外周组织灌注及组织供氧、排水和排钠等方面均起着重要的作用。两者均有着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发挥着细胞和体液信号调节的作用。在这些方面,两个器官有着重要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平衡关系,其中一个器官的功能障碍会导致另一个器官的功能下降。
如在心功能不全时,由于肾脏血流灌注减少、肾缺血缺氧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化等因素导致肾功能进行性下降。而肾功能不全时水潴留、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毒性代谢产物、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交感神经及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可以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及加重。并存的心、肾功能衰竭会使两个器官功能进行性恶化而危及生命。
另外,心脏病和肾脏病都可引起贫血,后者反过来又导致两种疾病的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心脏和肾脏的相互作用远不是泵血和排水、排毒那么简单。
科学防治心肾综合征
●保持心脏健康有良方 1、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调查表明,平时不爱运动者,其心脏要早衰10—15年,冠心病的发病率要高出1—3.5倍。而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心跳缓慢而有力。但运动量不宜过大,一般以运动心跳次数比平时快50%为宜。2、避免情绪激动。人的情绪过分激动,如暴怒、大喜、哀伤等,都会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从而增加心脏负担。故要做到心平气和,学会宽容,坦然对待一切。3、控制好饮食。肥胖会招致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暴饮暴食可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甚至猝死。因此要讲究饮食有节,提倡吃七八成饱,同时要少吃各种动物脂肪,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4、饮食宜清淡。食盐过多能使血压上升,增加心脏负担,因此正常成人每日进盐宜在6—8克。对心脏功能不全的人,食盐则不宜超过3—5克。5、增加镁元素的摄入。宜多吃谷类、豆类等含镁高的食物,镁元素能阻止胆固醇的合成,抑制神经的兴奋性,维护心肌纤维正常舒缩功能和冠状动脉弹性作用。人体缺镁,可导致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及明显的心肌坏死和钙化,故镁元素有“心脏保护神”的美称。6、减少肉食。少吃高脂及高嘌呤饮食,每周吃红色肉类(如猪肉、牛肉、羊肉等)不要超过2到3次,吃动物内脏(肝、心等)不超过一次。另外,最好每周吃两次海产品,因为海产品不仅含有丰富的钙和钾,还有降低血压和抗凝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7、戒烟限酒。吸烟可促进动脉硬化易患心脑血管疾病。大量饮酒可以诱发心脏病发作,亦可以导致酒精性心肌病。8、规律生活,避免劳累。人体过度劳累不仅有损健康,而且会加重心脏负担。
●教您如何保护肾脏健康 1、合理安排饮食。尽量选择一些低盐、低糖、优质低蛋白及富含植物纤维、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2、预防各种感染。要根据季节和天气情况及时调整衣物,做好饮食卫生及个人卫生,注意预防皮肤、上呼吸道、肠道感染及泌尿系感染等。3、合理使用药物。患任何疾病都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不要小病大治,以免加重肾脏负担,引起药物性肾病。4、早期发现肾脏病。慢性肾脏病的前期症状并不明显,可能会在早上起床时发现眼睑有点浮肿,平时感觉没有胃口、容易疲劳,或者腰酸背疼,这些大多不会引起人们注意,且这些症状也不一定就是慢性肾病的症状,所以人们往往会忽视。“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防治慢性肾脏病的关键。5、做到定期健康体检。健康人群最好一年进行一次正规的全面身体检查,肾脏体检的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及肾脏超声等。一些常见的肾病可以在早期尿检中被诊断出来。一旦发现肾脏有异常,一定要到有肾病专科的正规医院诊治。
专家提示:很多危险因素既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又是肾脏病的危险因素,如高龄、吸烟、大量饮酒、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因此,提前预防、早期干预是心肾综合征防治的关键。心脏健康,才能使血液流动到全身各器官;肾脏健康才会使身体的内环境得以稳定平衡,机体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心肾健康,我们才能轻松地工作、快乐地生活。
链接
微量白蛋白尿检有利于早期发现高危患者心肾损害
一般认为肾脏血管内皮损伤导致白蛋白从肾小球漏出。在肾脏血管内皮损害的同时,实际上全身血管内皮也同样存在损伤。而心、肾病变时,氧化应激及其产物大量形成显然是造成内皮损害的最主要共同基础。所以尿微量白蛋白既是肾脏损害的指标,也是心血管损害的重要标志。
专家档案:
陈建华,承德市中心医院肾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曾在北京友谊医院、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进修学习,擅长原发性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性疾病、肾血管性疾病等泌尿系统疑难疾病的诊治,在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以及由肾病引发的各类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在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的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挽救了许多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健康热线:2026202 2028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