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在60岁以上人群,卒中是第二大致死的原因。在15-56岁的人群中,卒中是第五大致死的原因。儿童也有可能发生卒中,包括新生儿。每年,将近有600万人死于卒中。事实上,因卒中导致死亡的人多于艾滋病,结核和疟疾导致死亡的人数的总和。在各个国家,不分种族,年龄,性别,卒中均是长期致残的首要原因。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罹患卒中的概率正在与日俱增,目前已经上升至我国城乡居民死因的第一位,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超过200万,每年死于脑卒中150万人,。在存活的患者中,大约有3/4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脑卒中已经日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不仅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也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沉重的经济负担。
卒中,俗称中风,也叫脑血管意外,是向脑供应氧气和其他营养物质的血管在某一部位突然破裂或阻塞而引起的疾病。卒中分为缺血性卒中及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又称脑出血,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为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历史上伟人列宁、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名人泰勒、阿拉法特都死于脑出血;沙龙因脑出血已经成为植物人;我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史铁生于2010年12月31日因突发脑出血而离世。脑出血是怎样的一种疾病?怎样科学预防脑出血的发生?突发脑出血怎么办?重视康复治疗及家庭支持。今天由我为朋友们做详细解读。
进一步认识脑出血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大脑实质内的出血,脑出血占所有脑中风患者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多发生于40岁至70岁,其中50岁以上的人发病率最高,占93.6%。但近年来发病年龄有愈来愈年轻的趋势。男性稍多于女性,其发病原因60%为高血压病及脑动脉硬化等。高血压患者约有1/3的机会发生脑出血,而脑出血的患者有高血压的约占95%。由于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激烈运动、过度体力劳动、用力排便等使血压突然增高,血管破裂。一年之中脑出血以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夏季次之。脑出血往往来势凶猛,突然发病,一般多无前驱症状,突发头痛、头晕、呕吐,随即跌倒,昏迷不醒,呼吸深沉,有鼾声,半身不遂,小便失禁,有时抽搐等。严重者可死亡或留下后遗症。
防患于未然很重要
1、有效控制血压 成年人至少每年要检查血压一次,可以在医疗机构中检查,也可以在家里自行测量血压,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高血压,定期检查,确诊后就应终生坚持服药治疗。尽量使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并保持平稳。尽量使收缩压低于140mmHg,舒张压低于90 mmHg ,糖尿病患者,建议血压小于130/85 mmHg 。千万不要以为没有什么不舒服就不去看医生。
2、保持乐观情绪 保持乐观情绪,减少烦恼,悲喜勿过,淡泊名利,知足常乐。
3、避免过度劳累 避免体力和脑力劳动过度,超负荷工作可诱发脑出血。
4、讲究合理膳食 饮食要注意低脂、低盐、低糖。少吃动物的脑、内脏,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每天至少吃5种以上的水果或蔬菜,配适量瘦肉、鱼、蛋。
5、治疗动脉硬化 发现动脉硬化,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早期治疗,积极降血压,调整血脂,抗血小板聚集,以保持血管的弹性,或采用手术治疗。千万不要擅自服用一些疗效不明的偏方、秘方。
6、坚持戒烟限酒 吸烟不但可使血管痉挛,还可以使血液的黏稠度增加,导致体内微循环障碍。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长期过量饮酒会增加高血压,脑卒中危险。所以要坚决戒烟限酒。避免主动或被动吸烟。男性每天饮酒不超过1两,女性不超过1/2两(不饮酒者则继续保持)。
7、注意避暑防寒 必须注意季节变化,防寒避暑,防止寒冷、高温对机体的形响,避免使血管舒缩功能发生障碍,血压波动幅度加剧而发生意外。
8、防便秘不蹲便 大便燥结,排便用力,腹内压力增高,可使血压升高,极易使脆弱的小血管破裂而引发脑溢血。预防便秘,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的食物,如青菜、芹菜、韭菜及水果等。也可做适当的运动及早晨起床前腹部自我按摩。养成定期排便的良好习惯。尽量使用坐便可减少脑中风发生的机会。
9、练身体勿跌倒 要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一些适宜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做广播体操等,以促进血液循环。老年人多有脑动脉硬化,血管壁较脆弱,跌倒后易发生颅内血管破裂。因此,锻炼时要特别小心。
突发脑出血怎么办?
1、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2、脑出血的最初的5分钟内,对于生命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患者舌根后坠易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在救护车到来之前,采取措施保证呼吸道通畅,松解衣领,取下义齿,头偏向一侧,头后仰,便于口腔分泌物自行流出,并及时清除口腔呕吐物,一旦窒息,尽快掏净口腔,进行人工呼吸。
3、安静卧床,尽量减少搬动。待病情较为稳定后,立即送医院急救。
4、转运过程中尽量不要震动头部,保持头部水平位搬运,以免堵住呼吸道。禁止来回转动患者头部。
5、家属和旁观者应陪同患者至医院。
重视康复治疗
脑出血后有3/4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不仅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也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康复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十分重要。卒中康复的目的是帮助卒中患者达到最好的恢复。使患者达到最小残疾、最佳功能、提高患者及家人的满意度、最大限度的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只有卒中患者和他们的家庭一起努力,才能取得最好的康复效果。在这里我强调两点:
1、早期康复及终身康复
脑出血患者会出现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言语和交流功能障碍,认识和交流功能障碍,情感和心理功能障碍,吞咽障碍、二便控制障碍、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等。
脑出血患者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发病头三个月效果最显著,且越早越好,康复时间宜长些,防止回到家庭后功能减退或衰退,脑卒中患者如不早期康复,肢体的运动可呈异常行走模式即误用综合症或废用综合症的形成,如再进行康复,常常事倍功半,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患者一旦进入和完成康复程序,约70---80%患者可以独立活动,65%—70%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可以自理。只有10%的患者留有严重残疾,有的患者甚至可无功能缺陷或只有轻度障碍。所以脑卒中的早期康复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残疾对正常生活的影响。同时我们提倡终身康复的理论,使早期康复的良好效果得到巩固,又使神经功能不断恢复和提高,并有效地减少和阻止神经功能的减退。
2、家庭支持及良好护理
作为患者最为依赖和信赖的人员,家属在脑出血患者的康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属富有成效的工作,可以加速患者的康复,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患者家属,应努力从下列方面做起:改善患者的生活环境:超过一半的患者卒中后会遗留残疾,应根据患者的残疾程度,重新设计并改造卧室、厨房、楼梯和门口等,如使地板防滑,加装扶手等,可以减少意外发生,让患者的生活更为安全,并且能够方便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患者戒烟、戒酒,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多食水果和蔬菜,减少盐的摄入,制定日常生活计划,生活规律,通过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减少卒中的复发。
帮助控制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等均是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如患者存在上述情况,应督促患者及时就诊,按时服药,并定期观察治疗,做好每次复查的记录,在复诊时向医生出示以便获得更为具体的指导。
知晓脑出血的征象和急救知识:如果不幸患上过卒中,再次发生卒中的风险将比普通人高9倍,而再次卒中发生后,其中约有25%的人致死。因此,对于卒中的中后期防治治疗,是需长期坚持和重视的。 作为家属,应知晓急性卒中的征象,万一卒中复发时,能够快速识别,准确记录患者发病的时间,并不迟疑的拨打急救电话,快速将患者转移至合适的医院进行争分夺秒的抢救。
促进患者康复和回归社会:帮助患者进行肢体、语言的康复,促进患者的功能改进,并根据功能改善的情况,及时调整康复策略,以便达到最佳效果。创造条件,让患者多接触社会,与外界建立良好的沟通,逐步从医院、家庭走向社会
促进与患者的感情交流,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卒中后,几乎所有的卒中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焦虑和抑郁可直接源自脑部损坏,也可以是对重大疾病的正常反应。卒中早期内有一段时间的抑郁也是必然的,但若这种焦虑或抑郁情绪持续较长时间,可影响到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甚至造成患者自杀等。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并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必要时求助于医师,进行心理或药物治疗。家属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尽可能细致的工作,并持之以恒,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心理环境,减少卒中对患者造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