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指农历的立春到立夏这一段时间,此时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柳丝吐绿。《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人与大地相应”,此时人体之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春季养生必须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注意保持体内的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起来,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春季养生原则应具体贯穿于饮食、运动、起居、防病、心态、用药等多个方面。
饮食调节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饮食方面,宜甘而温,富含营养,以健脾扶阳为食养原则,应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芥末等。应少吃性寒食品,如:黄瓜、茭白、莲藕等,以免阻止阳气升发。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尤不宜多进大辛大热之品,如参、茸、烈酒等,以免助热生火。经过冬季之后,人们较普遍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如春季人们多发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和某些皮肤病等,这些均是因为新鲜蔬菜吃得少而造成的营养失调,所以春天宜多吃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特别是各种黄绿色蔬菜,如瘦肉、豆制品、蛋类、胡萝卜、菜花、大白菜、柿子椒、芹菜、菠菜、韭菜等,还可以多吃些野菜,如荠菜、马齿苋、蒲公英、车前草、榆钱、竹笋等。此外,还应注意不可过早贪吃冷饮等食品,以免伤胃损阳。
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春天肝气旺盛,而肝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具有调节气血,帮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功能以及调畅情志、疏理气机的作用。因此,春季尤其应注意养肝,因此要少吃酸味食品,以防肝气过盛。春季宜吃甜品食物,以健脾胃之气,如:大枣,性味平和,可以滋养血脉,强健脾胃,既可生吃,亦可做枣粥、枣糕以及枣米饭。山药也是春季饮食佳品,有健脾益气、滋肺养阴、补肾固精的作用。山药既可做拔丝山药、扒山药、一品山药等甜菜,又可做山药蛋糕、山药豆沙包、山药冰糖葫芦、山药芝麻焦脆饼等风味小吃,还可做山药粥、山药红枣粥。
运动锻炼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体质投资最佳季节。春天空气清新,这种环境最有利于吐故纳新,充养脏腑。春天多锻炼,会增强免疫力与抗病能力,一年之中少患流感等各种疾病,且令人思维敏捷,不易疲劳,人们可根据自己年龄与体质状况选择户外活动,如太极拳、散步、放风筝等,但不应过于剧烈,可以到空气新鲜,环境安静之处;选择合适的时间,不宜在饭后立即运动;老年人不宜空腹运动;每次45—60分钟;衣着要宽松。春季雾多,风沙也大,因此锻炼时要注意保暖,肢体裸露部分不宜过大,以防受潮寒诱发关节疼痛;不要在尘土随风飘飞的地方锻炼,要学会鼻吸口呼,不要呛风;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先抡抡臂、踢踢腿、转转腰,身体的肌肉、关节活动开以后再做剧烈运动。初春时晨练不要太早,清晨气温较低,冷气袭人,如果太早外出锻炼易受“风寒”的侵害,轻者患伤风感冒,重者引发关节疼痛、胃痛发作。运动后脱穿衣服要预防感冒,如果身上出了汗,要随时擦干,不要穿着湿衣服让冷风吹,以免着凉引起疾病。锻炼身体要全面,既要选做四肢伸展的动作,又要有背腹和胸腰部的屈伸动作。锻炼中或锻炼后,不要在草地上随处躺卧,否则易引起风湿性腰痛或关节炎。
环境、起居调摄
春天,人们不仅应从饮食、运动的角度关注养生,还应对环境、起居予以足够的重视。春季,晚上不要睡得太迟,早上要早起,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以适应自然界的升发之气。起床后宜披散着头发,松开衣扣,舒展形体,在庭院中信步漫行,这样使思维易迅速活跃起来。老年人晚间睡眠质量一般不高,宜安排一定时间的午睡。家居绿化是一个重要方面,绿色有益于人的健康长寿,绿色植物可吸收滞留在空气中的大量尘埃,过滤吸收放射性物质,消除生活环境中的噪音,改善和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绿色还能吸收阳光中对眼睛有害的紫外线,有益于眸明眼亮和消除疲劳,并使嗅觉、听觉以及思维活动的灵敏性得到改善。家居绿化的重点是阳台。在阳台上种些花卉,摆上盆景,可美化环境,又对人体健康有好处。如果阳台面积较大,可以用花盆种植攀缘类植物,如牵牛花、茑萝等。在室内,可栽种能净化空气的花,如吊兰、月季、文竹等。此外,居室要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新鲜、流通。
“春捂”有讲究
到了春天,人就和植物一样开始复苏,可春天也是各种病毒活跃的时候,加上寒气还没有完全散去,人很容易患病。所以,在穿衣上中医讲究养生防病应当“春捂”。“春捂”着重于保暖,而“春捂”的时期应该是在早春,一般从三月初到四月中旬。“捂”的程度也因人而异,应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增减衣物,一般来说,“春捂”应随时增减衣物,注意防寒保暖,以助人体阳气升发,抗御外邪侵袭。对婴幼儿、老人和孕产妇更为重要,“老病号”更应注意防寒保暖防中风、心肌梗塞等疾病的发生。但捂得过多也不好,因为衣物穿得过多,捂得过厚、过紧,不仅不利于肌体御寒,而且还会限制活动。
预防春困
春天风和日丽,但人却感到困倦。疲乏头昏欲睡,早晨也不醒,这种现象就是大家所说的“春困”。春天犯困不是需要更多的睡眠,而是因体内循环季节性差异,皮肤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液分泌增加,各器官负荷加重,供应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造成的。预防春困:一要保证睡眠,早卧早起,克服消极懒惰思想情绪;二要积极参加锻炼和户外活动,改善血液循环;三要适当增加营养。研究证明,缺乏B族维生素与饮食过量是引发春困的重要原因,故宜多吃含维生素B族丰富的食品,吃饭不宜太饱;第四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少吸烟,如不太冷,适当减些衣服,或用冷水洗脸,都会使困意尽快消除。
调畅情志
春季养生,在关注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同时,不要忘记精神调养。第一要培养开朗的性格,健康长寿与开朗的性格是密切相关的。第二要不过分奢求生活,生活中要“知足常乐”,不过分追求金钱、名利和享受等。无论社会地位高低,都不必倾慕或自卑,无论吃什么都感到满足,穿什么也不挑剔,不管社会风气如何,都能够泰然处之。第三要协调周围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人心情愉快,反之则使人不安、不适、不满、心情抑郁烦躁,所以要积极协调好周围的人际关系。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对自己的评价越客观,人际关系就越容易协调。其次,多体谅别人,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从而避免因互不了解而产生的不协调。第四要学会戒怒,怒是春季养生的大忌,它是情志致病的元凶,所以一定要学会戒怒。要学会用意识、理智的力量来控制自己的怒气、粗鲁的语言,更不要采取粗暴的行动,并能自我寻找疏泄的方法,即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表达、发泄出去,尽快恢复心理平衡。还可采用转移法,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变自己的思想关注点,或改变其周围环境,使其与不良刺激因素脱离接触,从而从精神烦恼中解脱出来,或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