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气候由寒转暖,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开始繁殖,活力增强,容易侵犯人体而导致疾病。作为一名消化内科医生,下面我就与朋友们谈一谈春季如何“吃”出健康。
山野菜如何吃出原生态
春季是蔬菜的淡季,但野菜、山菜的生长期早于一般蔬菜,而且富含维生素,属于纯天然无污染食品。但是要提醒朋友们,在采摘和购买野菜时要认真识别,并且要彻底清洗。在食用野蕨菜前,最好先将蕨菜根外表的皮去掉,用淡盐水浸泡半小时后,用开水略焯一下,以去除涩味和黏液。榆树钱、刺嫩芽等部分野菜不宜炒着吃,适合蒸或做成酱食用。苦味的野菜不宜多吃,因这类野菜多半味苦性凉,过量食用会造成脾胃损伤。
霉变甘蔗不能吃
霉变甘蔗含有神经毒素,易损伤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切勿食用质地较软,外皮无光泽,截面呈浅黄色、浅褐色至深褐色、甚至出现霉点的甘蔗。
鲜木耳要经暴晒后再吃
春季是盛产南方木耳的季节,新鲜木耳含有一种卟啉类光感物质。人食用后,会随血液循环分布到人体表皮细胞中,受太阳照射后,会引发日光性皮炎。这种有毒光感物质还易被咽喉黏膜吸收,导致咽喉水肿。提醒朋友们不要立刻就食用鲜木耳,木耳要经过暴晒,且经水浸泡后食用。
四季豆要熟透再吃
四季豆俗称刀豆。生的四季豆中含皂甙和血球凝集素,彻底加热可破坏这两种有毒物质。若加热不彻底,毒素留存极易导致食物中毒。朋友们在外用餐时,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若发现上桌的四季豆色彩鲜绿,则要先浅尝一口,没有异味才可食用。
发芽马铃薯食后会引起中毒
马铃薯又称土豆、山药蛋、洋山芋,是我国家庭常用的蔬菜。随着天气转暖,马铃薯就会长芽,发芽的马铃薯含龙葵碱较高,进食后极易中毒。芽较少者,可挖去芽及芽眼周围部分,烹调时加适量醋,烧熟、煮透再食用,也可烹调前用水浸泡半小时,烹调时可加少量醋,有助于减少龙葵碱,避免中毒。
野蘑菇要仔细鉴别
春季是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我国已知食用蘑菇种类约有700多种,大多数美味可口的种类仍处于野生状态。每年均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因采食野蘑菇致中毒。据介绍,毒蘑菇与食用菇没有明显区别,仅凭肉眼难以鉴别,容易因误食而造成重大食物中毒,误食毒蘑菇中毒症状严重,死亡率极高。毒蘑菇中毒临床症状分为五种类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性型、脏器损伤型和日光皮炎型。一旦发生中毒要及时送往医院治疗。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是减轻病情的主要措施。
鲜黄花菜要焯后再吃
春季是黄花菜盛花期,鲜黄花菜里含有秋水仙碱,本身无毒,但进入人体后,被氧化成氧化二秋水仙碱就有毒了。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渴等症状,严重者可有血便、血尿或无尿。据专家介绍,秋水仙碱是水溶性的,食用鲜黄花菜前一定要先经过处理,去除氧化二秋水仙碱。可以将鲜黄花菜在开水中焯一下,然后用清水充分浸泡、冲洗,使氧化二秋水仙碱最大限度地溶于水中,此时再行烹调,可保安全食用。食用鲜黄花菜,每次不宜多吃,最好不超过50克。
春季饮食要点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四季之始,春季饮食打好基础,对一年的健康都有重要作用。那么春季里到底应该遵循什么样的饮食原则呢?下面我给朋友们讲一讲春季饮食要点。
“多主少副”。即多吃主食,少吃副食。春天风多雨少气候干燥,气温变化反复无常,人体免疫力和防御功能极易下降,诱发一些春季常见的疾病。此时可以多吃些主食,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既经济又能直接转化成热量,提供身体基本所需。此外,春季应注重调养脾胃,而米饭同菜中的大鱼大肉相比,要容易消化,能很好地保护肠胃。
“多菜少果”。即多吃蔬菜,少吃水果。 春季以养肝为主,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有疏通血管和肠道的特殊功能,肝和心都喜欢它,蔬菜能帮助肝脏尽快实现蛋白质、糖类、脂肪代谢;若缺少它,肝脏代谢就差。春天气温回暖,人们爱多吃酸甜的水果来解渴。但水果含有较多果酸,属生冷食物,吃多了容易伤害脾胃。
“多奶少肉”。即多喝奶类,少吃肉类。春季是万物复苏、阳气生发的季节。春天多喝奶能满足人体生长、健康等多方面的需求,是各类人群春季养生的首选佳品。肉类胆固醇含量高,吃多了,容易发胖,诱发“三高”等富贵病。
“多水少油”。 季节更替带来多风、干燥的气候,加剧了身体水分的流失。头痛、便秘、体重增加等症状都是因春燥上火所致。最简单的排毒方法就是多喝水。每天清晨起来,喝点蜂蜜水,将有助于清洗肠道,排毒祛火。
“多彩少单”。即多吃五颜六色的食物,少吃颜色和口味单调的食物。在人体中,五脏各有所爱,如心爱红、苦;肝爱绿、酸;肾爱黑、咸;肺爱辣、白;脾爱黄、甜。人们在饮食中,应当照顾到各脏器的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