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值春暖花开,再过几天“五一”假期也即将来临,市民外出踏青、旅游、度假、探亲等活动增多,人们在亲近自然,陶冶情操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及自我防护。
一、旅行必备药品。外出旅行要带一些常用药品,下面所说的几类药必不可少。1、抗感冒类药物:如酚麻美敏片、复方盐酸伪麻黄碱胶囊、Vc银翘片、感冒清热冲剂等。如去南方旅游,还要带上藿香正气类等防中暑的药品。2.止泻药: 止泻药可更好的呵护好肠道健康,如:黄连素片、呋喃唑酮片、诺氟沙星胶囊等。3、抗过敏药:春季是过敏症的多发季节,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可镇静、止吐,消除各种过敏症状、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虫咬皮炎等。氯雷他定片可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有关症状,如喷嚏、流涕、鼻痒、鼻塞等。3、滴眼液:沙眼患者、隐形眼镜佩戴者以及其他一些容易发生眼睛疾患的人,带一小瓶洗眼液可以在旅途中减少不必要的麻烦。4、外用药: 出门在外带上创可贴、云南白药之类的外用药,可以对划伤、扭伤、关节肿痛等外伤等起到止血、预防感染、减轻疼痛的作用。5、缓解胃部不适药:颠茄片可以解除胃肠痉挛性疼痛;乳酸菌素片可用于消化不良、肠内异常发酵、肠炎、腹泻等;法莫替丁片可抑制胃酸,用于胃溃疡、胃痛。6、防晕车类药物:有晕车、晕船、晕机的朋友必备茶苯海明片,可在动身前半小时服用50毫克,途中必要时再加服1片,但高血压、甲亢、心悸、青光眼患者及新生儿、早产儿、哺乳期妇女等忌用。
二、交通安全要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驾车出行越来越多,朋友们在出发前要全面检查车况,了解行经路线路况及近期天气情况;不酒后驾车,不开带病车、疲劳车、超速车;自驾车长途行驶途中如出现故障,在需要紧急停靠时,要正确使用好警示标志,避免发生二次事故。长途旅行要尽量避免夜间行车及疲劳驾驶,遇大雾、雨、沙尘等恶劣天气条件时,要控制好车速。
三、毒蛇咬伤。随着天气转暖,各种小动物开始活跃,有的朋友喜欢去密林探险,被毒蛇咬伤是常见的意外伤害。每年承德市中心医院120急救中心都会接诊被毒蛇咬伤的患者,由于蛇咬后伤口有牙痕并伴有红肿和剧痛,伤者会出汗、视力模糊、呼吸困难、恶心呕吐,严重者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此时要迅速用有弹性条状物在伤口近心端扎结,有条件的要用清水冲洗伤口,防止毒素进入血循环,并尽快送患者去医院。
四、外伤止血。受外伤后掌握正确的止血方法非常重要:渗血主要采用伤口加压包扎止血,用创可贴、手帕等物品将伤口紧紧包扎;对头部及肢体活动性出血,没有骨折时要马上采用指压的方法,即迅速用手指将出血处向下按压,或直接压迫出血部位的供血动脉,这是对大出血者首先采取的应急措施;对四肢大血管损伤出血可以采用扎止血带止血。
五、如何应对旅游突发病。 1、晕倒昏厥:不要随意搬动患者,应首先观察其心跳和呼吸是否正常。若心跳、呼吸正常,可轻拍患者并大声呼唤使其清醒。如患者无反应则说明情况比较严重,除拨打120外,对失去知觉的患者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方法是让患者侧卧位,因侧卧时可以避免发生呼吸道堵塞及胃内容物流入气管。此外,如果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2、关节扭伤:切忌马上搓揉按摩,应首先用冷水或冰块冷敷约15分钟。然后用手帕或绷带扎紧扭伤部位,也可就地取材用活血、散瘀、消肿的中药外敷包扎。3、心绞痛:有心绞痛病史的患者,游玩时要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如遇到有人发生心绞痛,先不可搬动患者,要迅速给予硝酸甘油含于舌下,并及时送医院治疗。4、胆绞痛及胰腺炎:旅游途中若摄入过多的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容易诱发急性胆绞痛或胰腺炎。患者发病后应静卧,并用热水袋在其右上腹热敷,也可用拇指压迫刺激足三里穴位,以缓解疼痛,减轻病情并及时送医院救治。
如何拨打120急救电话
1、不要惊慌,保持镇静。以免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听不清楚说话内容,耽误时间。
2、要交待清楚患者居住区或是事故发生的具体地点,指示附近的明显标志物。
3、要较清楚的告诉急救人员关于患者的病情,群体伤要说出大致受伤人数、伤情。
4、留下能够与现场联络的电话号码,以便急救人员与现场联络指导自救。
5、一定要等120急救人员先挂线,保证急救人员已经完整的了解施救所需要的信息。出车前急救人员一般都会打电话联系求救人,确认患者病情和事发地点等相关情况,同时指导现场自救,所以求救人或是亲属应在患者身边陪护,同时等待救护车的到来。
急救热线:市区内拨打120
外县区拨打203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