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2011年6月6日是第十六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活动的主题是“关爱低视力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有盲人4000至4500万人,低视力是盲人的3倍,约1.35亿人。我国目前有视力残疾人1233万人,其中低视力占多数。我国每年新增盲人约45万人,新增低视者110多万,提高低视力患者生活质量和康复水平、预防眼病、保护人民群众眼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认识低视力
低视力是指双眼的视觉功能减退到一定程度,且不能用手术、药物或常规的屈光矫正方法加以改善,导致患者生活和工作能力丧失或部分丧失。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低视力诊断标准是指一个患者即使经过治疗或标准的屈光矫正后仍有功能性损害,其视力小于0.3到光感,或视野半径小于10,但仍能应用或有潜力应用视力去做或准备做各项工作。对于儿童,应强调近视力和功能视力即包括了对比敏感度、暗适应下降而致残的低视力。
导致低视力的原因
不同年龄段导致低视力的原因不同,在29岁以下人群中, 多数低视力患者有先天性眼病,如先天性眼部结构缺损及眼球震颤、先天性白内障、黄斑部营养障碍、先天性视神经萎缩、白化病、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晶体后纤维增生等;在30—59岁人群中,按顺序排列分别是视神经萎缩、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部营养障碍、近视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等;在大于60岁的人群中,老年性白内障、老年性黄斑损害占绝大多数,其次是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神经萎缩、近视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等。如果不分年龄,根据我国的调查结果,占低视力病因第一位的是高度近视,第二位的是视神经萎缩,第三位的是先天性小角膜及小眼球,第四位的是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第五位的是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其次是黄斑变性、青光眼、先天性眼球震颤等。
儿童低视力需早查早治
定期查视力:家长可自购一张标准视力表,挂在光线充足的墙上,在5m远处让孩子识别。反复认真检查几次,若一眼视力多次检查均低于0.8,则很有可能是弱视。平时多观察:除了视力低下以外,弱视儿童往往还有其他表现,如斜视、视物歪头、眯眼或贴得很近、走路容易跌倒等。一旦发现孩子有上述现象,应尽早到医院眼科检查确诊。遮盖做试验:对于婴幼儿和不能配合检查视力的幼儿,可有意遮盖一眼,让孩子单眼视物,若哭闹不安或撕遮盖物,就提示未遮盖眼视力很差,应尽早到医院检查。小儿应分别在出生时、6个月、1岁、2岁、3岁进行包括眼部在内的全身检查。儿童到6岁以后眼球的解剖及功能的发育已经与成人基本相同,因此,6岁以前是儿童低视力防治的关键期。
如何让视力不再下降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保护视力:1、注意用眼卫生。2、劳逸结合,睡眠充足。3、定期到专科医院检查视力,发现减退应及时矫正。4、延长视线距离、扩大视野。5、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间不应过长,看书写字或看电视40—50分钟要停下来休息或望远3—5分钟。6、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和姿势。7、注意锻炼身体,多参加户外活动,合理饮食,并补充足够的钙、磷及维生素,少吃甜食。8、防止眼肌过度疲劳,光线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尽量减少异常视觉刺激。
通过康复训练可提高视力
低视力儿童的康复训练包括:视觉训练、听觉、触觉或触-运动知觉、嗅觉与味觉、自我照顾或独立生活能力、运动发育等方面的训练。老年低视力者的康复训练包括: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定向和活动的训练、助视器的使用与保养。低视力患者可以通过训练而更好、更有效地利用他们的残存视力,进而提高其工作、学习和生活能力。具体训练方法如下:1、认识及注意外界物体的训练:用眼睛寻找外界的物体,能较长时间如3—5秒钟注视它,这样可辨认或认识这个物体。2、跟踪训练:利用眼睛的运动、头部的转动看一个活动的物体称为跟踪训练。3、从外形或一般形状辨认物体:目的是通过物体的大致外形、大小、特征就能够辨认它们,不一定需要看清每件东西的细节。4、通过看到物体的局部而能将其组成整体:例如,让患者看到汽车或自行车的各个不同部分,然后得到总体印象,此后只要看到汽车或自行车的车轮,便可辨认出是汽车还是自行车。对于完全失明的人,可以通过一些非视觉性的辅助设备或装置帮助,如导盲犬、触觉阅读器、自动穿线器及电子行动工具(超声波或激光装置)等。
科学饮食保护视力
保护视力,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其中科学合理的饮食对改善视力尤为重要,以下是改善视力的食物:1、含维生素A的食物。维生素A与正常视觉有密切关系。如果维生素A不足,暗适应时间延长,严重时可造成夜盲症、干眼病。维生素A最好的食物来源是各种动物肝脏、鱼肝油、鱼卵、禽蛋等。2、含维生素C的食品。维生素C可减弱光线与氧气对眼睛晶状体的损害,从而延缓白内障的发生。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柿子椒、西红柿、柠檬、猕猴桃、山楂等新鲜蔬菜和水果。3、钙。青少年正处在生长高峰期,体内钙的需求量相对增加,若不注意钙的补充,不仅会影响骨骼发育,而且会使正在发育的眼球壁——巩膜的弹性降低,晶状体内压上升,致使眼球的前后径拉长而导致近视。含钙多的食物,主要有奶类及其制品、贝壳类(虾)、骨粉、豆及豆制品、蛋黄和深绿色蔬菜等。4、铬。缺铬易发生近视,铬能激活胰岛素,使胰岛素发挥最大生物效应,如人体铬含量不足,就会使胰岛素调节血糖功能发生障碍,血浆渗透压增高,致使眼球晶状体、房水的渗透压增高和屈光度增大,从而诱发近视。铬多存在于糙米、麦麸之中,动物的肝脏、葡萄汁、果仁含量也较为丰富。5、锌。锌缺乏可导致视力障碍,锌在体内主要分布在骨骼和血液中。眼角膜表皮、虹膜、视网膜及晶状体内亦含有锌,锌在眼内参与维生素A的代谢与运输,维持视网膜色素上皮的正常组织状态,维护正常视功能。含锌较多的食物有肉类、肝、蛋类、花生、小麦、豆类、杂粮等。
专家提示:一般情况下正常裸视力都能达到1.0,具有屈光不正的人(近视、远视、散光),裸眼视力会低于正常,但通过配戴眼镜之后,可以矫正到正常视力1.0。如果通过眼镜矫正视力仍然低于正常,则需要进行全面眼科检查。如果眼睛的矫正视力低于正常,眼睛检查也发现一切正常,则很可能有弱视,弱视需要在6岁之前治疗才比较有效。对于成年人,如果是单纯的屈光不正,可以做近视矫正手术(包括准分子激光手术和眼内晶体手术),术后的视力可以达到正常,但如果伴有弱视,术后视力仍然难以达到正常。对于任何引起视力下降的情况,都要到医院做一下全面正规的检查。如果屈光不正,要选择适当的矫正方法,以获得正常视力,保证生活质量。矫正屈光不正的方法包括:框架眼镜、隐形眼镜、屈光手术等。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