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是由于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内产热和吸收热量超过散热,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多种因素均可导致中暑
对高温环境适应能力减退,体内产热和吸收热量超过散热量是中暑的主要原因。此外,高温天气及运动量小,尤其在室外活动少,以及饮食、睡眠不规律,造成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和热耐受力较差;有时气温虽然未达到很高温度,但由于湿度较高和通风不良,亦可发生中暑。年老、体弱、疲劳、肥胖、饮酒、饥饿、失水、失盐、穿着紧身、不透气的衣裤以及发热、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心血管病、广泛皮肤损害、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等均是中暑的发病因素。
中暑是怎么回事?
中暑按病情轻重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如出现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心悸、无力、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的症状,体温正常或稍高,一般不超过37.5℃,此为先兆中暑的表现,若及时采取措施如迅速离开高温现场等,多能阻止中暑的发展。轻度中暑除有先兆中暑表现外,还有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气短、大汗、皮肤热或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表现,体温超过38℃。除先兆中暑、轻度中暑的表现外,并伴有晕厥、昏迷、痉挛或高热的症状,为重度中暑。
根据国际卫生组织的分类,中暑包括9种类型:热射病、日射病、热虚脱、热痉挛、水中毒、因人体失水所致的热衰竭、全身脱水、对热气候无力反应(暂时性的热疲劳)、足和小腿的热浮肿。热射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高热(41℃以上)、无汗和意识障碍。热痉挛常发生在高温环境中强体力劳动后,患者常先有大量出汗,四肢及腹壁肌肉发生阵发性痉挛和疼痛。热衰竭常发生在患者对热不适应,体内常无过量热蓄积。日射病是指因阳光直接照射对人体产生强烈或持久影响而引起的热射病。热虚脱的典型症状是大量出汗,表皮苍白,脉搏微弱。水中毒是因为在炎热的天气,由于出汗丢失很多盐,再加上由于过度饮水造成水负荷过多所致,患者体温正常或者略有升高,同时还会出现神经精神性障碍如抑郁、意识错乱或极端兴奋、头痛。全身脱水的特征是全身状态严重,体力衰弱,常出现澹妄、幻觉、低血压、舌下垂、疼痛。对热气候无力反应或暂时性热疲劳是由长时间停留在炎热气候中导致。除炎热条件外,还有其他某些因素影响如工作单调、饮食平淡、消息闭塞、缺乏生活设施等等。对于炎热的神经反应表现为工作迟钝、易激动、疲乏、恐惧、抑郁。足和小腿热浮肿的发病机理是由于炎热的影响发生继发性高醛固酮增多症,水电解质平衡发生障碍并且由于钠潴留发生血钙过少性碱中毒,在炎热气候中停留到第 3天时,可在足、踝和小腿部出现轻度浮肿。
科学预防中暑
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门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时至16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明显加大,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此外,在炎热的夏季,要备藿香正气、风油精等防暑降温的药品。外出时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要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别等口渴了才喝水 当感觉到口渴时说明我们的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
保持充足睡眠。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大,易感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紧急救护很重要
脱离高温环境 迅速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使其平卧,头部抬高,松解衣扣。
补充液体 如果中暑者神志清醒,并无恶心、呕吐,可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茶水、绿豆汤等,以起到既降温又补充血容量的作用。
人工散热 可采用擦浴、电风扇吹风等方法进行散热,但不要直接对着病人吹风,以预防感冒。
冰敷 可在头部冷敷,或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用冰块、冰棍、冰激凌等放入塑料袋内密封即可),并可用冷水或30%酒精擦浴直到皮肤发红。 每10—15分钟测量1次体温。
转送 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
链接
切莫让空调病扰身
夏季在装有空调的房间工作、学习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但我们在尽享清凉的同时要留意莫让空调病悄然扰身。因为装有空调的房间与室外的温差较大,经常进出装有空调的房间,会引起咳嗽、头痛、流涕等感冒症状。如衣着单薄在空调房间待得时间过长,还会引起关节酸痛、关节僵痛、肩颈麻木等空调综合征,俗称空调病。通常易患空调病的主要是老人、儿童和女性。时下许多白领女性都在公司办公室工作,整天处于低温空调环境,会引起月经不调、腹痛等。 除了女性易患妇科系统方面的疾病之外,呼吸道在空调的作用下也非常脆弱,冷气一旦攻破了呼吸道的“防线”,极易出现咳嗽、打喷嚏、流涕等上呼吸道疾病症状。经常坐在空调屋里也容易出现大脑神经失衡,并影响关节及胃肠。
那么如何预防空调病的发生呢?1、使用空调的房间温度最好控制在24℃到26℃左右,空调温度不要调得过低,以免与室外温差过大;开启空调的时间不要过长,空调关闭后要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2、使用空调的房间要保持清洁卫生,不要在空调房吸烟,不要在大汗淋漓时立即进入温度很低的空调房;3、在使用空调的房间里不要待时间过长,如超过8小时就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影响;4、要及时清洗空调上的过滤器,以防止病原微生物在过滤器上繁殖生长,给人体带来危害;5、晚上最好不要开空调入睡,如果开空调,要在夜间及时调整空调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