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流行病学统计,我国高血压脑出血年发生率为50—80/10万,约占整个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占出血性脑血管病的70%,且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外科手术干预对于有效救治意识障碍但尚未发生脑疝的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外科手术方式 1、开颅血肿清除术:是传统的手术方法,能够在直视下彻底清除血肿,立即减低颅内压,但开颅手术需在全麻下进行,手术创伤大、风险高,需把握好适应症,幕上出血超过30毫升,幕下出血超过10毫升,应手术治疗;各部位出血破入脑室,引起脑室扩大,可根据情况行脑室及血肿穿刺治疗。一般用于出血部位不深、出血量大、中线结构移位严重、术前患者已昏迷并已形成脑疝但时间较短的患者。2、神经内窥镜血肿清除术:通过与内窥镜相连接的微型摄像机,在直视下清除血肿。该方法需特殊设备,手术操作难度大,不易掌握和推广。3、无框架硬通道置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可快速清除血肿等特点,且无年龄限制,尤其适用于高龄患者,但对于小于30毫升的血肿,定位有一定难度。4、立体定向手术:由于其定位精确的特点,在深部功能区小血肿的治疗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引流术在局麻下操作,准备时间和手术时间短,对正常脑组织的继发性损伤小,置管位置准确,并发症少。主要适用于血肿体积小于30毫升、血肿直径超过2.5厘米、中线移位不超过10毫米、位置深在的幕上功能区血肿,对一般情况好、丘脑基底节区的小血肿进行治疗,主要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引流术手术时机 1、超早期手术,发病6—7小时内进行;2、早期手术,发病后3天内进行;3、延期手术,发病3天后进行。但是,立体定向手术由于其微侵袭性的特点,在手术时机的选择上与开颅手术有所不同。由于超早期手术血肿尚不稳定, 而立体定向手术术中止血相对困难、术后再出血风险大,所以一般主张发病6—7小时后手术,最好在3天内进行,最迟不超过1周。
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手术疗效 承德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在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挽救了多例急危重症患者,下面从三个方面对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手术疗效进行分析:1、手术治疗对再出血的影响。①手术操作细致,小心轻柔进针;②严格控制高血压;③穿刺时避开脑血管区及重要功能区,绝不可在脑内改变方向穿刺;④清除血肿时要保持颅内压的平稳过渡,抽吸不能过快,排空量在估算值的60%以上即可。一旦发现再出血,需开颅手术治疗。2、手术治疗对死亡率的影响。高血压脑出血主要的致死原因大致可分为两方面:一是由于血肿的压迫引起生命中枢衰竭;二是出血后的并发症加重脑组织缺氧及水肿,使病情加重,增加死亡率,如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等。而死亡率与术前GCS评分、血肿量、出血部位等密切相关。3、手术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立体定向手术清除血肿,可以降低颅内压,减轻凝血酶和血红蛋白等物质的神经毒性作用,从而减轻脑水肿程度,改善局部血流,减少血肿周围神经元的损伤,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专家点评:
1、对于少量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立体定向抽吸引流术可有效清除血肿,促进功能恢复,获得较满意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2、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少量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较少,临床使用安全,因此对于有明显神经功能缺失的患者应进行手术治疗。
3、24小时后进行手术较安全,再出血发生率低,血肿清除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