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0日是全国第23个“爱牙日”,全国爱牙日是1989年由卫生部、教委等部委联合签署的,其宗旨是通过爱牙日活动广泛动员社会的力量,在群众中进行牙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口腔健康观念和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识,建立口腔保健行为,从而提高全民族的口腔健康水平。今年9月20日爱牙日的主题是“健康口腔,幸福家庭”,旨在发挥家庭的优势和作用,提高家庭成员口腔保健意识及对孩子口腔健康的关注程度和能力。
乳牙作用大,家长莫大意
与恒牙相比,乳牙往往会被家长忽视,认为乳牙迟早要换,即使乳牙得了病也不是积极地到口腔医院检查治疗,而是任其发展,然而乳牙对宝宝的成长和颌面部发育是非常重要的。乳牙是儿童生长发育的有功之臣,婴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健康的乳牙列能发挥良好的咀嚼功能,有助于婴幼儿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对孩子的生长发育起到保障作用。如果乳牙被蛀坏,会使儿童的咀嚼功能减弱,咀嚼功能的不足会影响到颌骨和牙弓的发育,还会造成营养摄入不足而影响身体的发育。乳牙对恒牙的萌出和恒牙列的发育起着引导作用,乳牙被蛀坏或者牙龈发生炎症,就会影响到其下面恒牙胚的发育,乳牙因龋坏而拔掉,一侧的牙齿就会向缺牙处倾斜,恒牙长出来时就会导致牙列不齐。乳牙对孩子的发育有利,乳牙龋齿或早失会影响正常的发音,影响婴幼儿的语言能力。乳牙有利于婴幼儿的心理健康,乳牙如果龋坏成米粒一样的小黑牙,或者因缺失牙齿而漏风,孩子会不敢大笑,有时表情也会不够自然,从而影响婴幼儿的心理健康。
呵护孩子,预防龋齿
家庭口腔保健可以提高父母关爱孩子口腔健康的能力。父母是儿童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对儿童的口腔保健负有应尽的义务。婴幼儿的口腔完全依靠父母护理,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也和父母的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乳牙因龋导致牙体缺损,造成咀嚼功能明显降低,影响儿童的营养摄入,幼儿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乳牙的崩坏和早失会影响正确的发音,龋蚀会影响美观,尤其在前牙区严重龋蚀时,给儿童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压抑。龋病的控制有四个关键的方面,那就是合理饮食、氟化物应用、控制菌斑和窝沟封闭。
合理饮食 1、严重的营养不良不仅可以导致唾液腺发育不良,使唾液分泌量减少,也使唾液质量下降,而且导致釉质发育缺陷。2、蔗糖是致龋性最强的糖,饮食中的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也有一定的致龋性。3、摄取糖的频率、次数对龋齿的发生十分重要,孩子要减少食糖量和摄糖频率。4、在年幼的儿童中,水果味的含糖饮料是牙齿健康的最大危害因素,常常也是猖獗龋的致病因素,在奶制品中加入额外的糖也是导致幼儿牙齿龋患的原因。5、在甜味剂中,强化甜味剂和木糖醇是不致龋的,非糖甜味剂的运用,尤其是在糖果、软饮料中的使用,对预防龋齿起了积极的作用。
氟化物的应用 氟化牙膏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为重要的氟的载体,在这里建议儿童含氟牙膏的合理使用为:1—5岁用含氟量0.5mg/g的牙膏(注意3岁以内的孩子应防止过多吞咽);6-11岁用含氟1mg/g的牙膏;大于11岁用含1.5mg/g的牙膏。
正确刷牙很重要 1、儿童出生后6个月左右,乳牙一旦萌出,在哺乳或食后,家长就应把纱布套于示指,用清水擦洗牙面。随着乳牙的逐渐萌出,让他在家长的帮助和督促下逐渐掌握刷牙方法。2、家长要为儿童选择合适的牙刷,牙刷毛不宜太长,尤其在初期,家长为小儿刷牙时,应选用短的刷毛,操作时较方便和稳定。3、为孩子刷牙时,家长以握笔式持牙刷柄的方法操作较方便。
窝沟封闭 对乳磨牙、恒磨牙的牙合面窝沟和颊舌面窝沟等较易患龋的部位应用封闭剂予以封闭,能起到较好的防龋作用。窝沟封闭的最佳时机是儿童牙冠完全萌出、龋齿尚未发生的时候,一般第一恒磨牙在6—9岁,第二恒磨牙在11—13岁。
专家建议:1、当选择的牙齿萌出到能进行有效隔湿的状况时,就应该尽快做窝沟封闭。2、凡是第一恒磨牙(六龄齿)牙合面有龋坏的儿童,其他健康的恒磨牙都要进行窝沟封闭。3.如果牙合面龋波及一个或更多的第一恒磨牙(六龄齿),则提示需要尽快对第二恒磨牙进行窝沟封闭。
家长要关注宝宝口腔健康
胎儿期:建议父母要制定宝宝的口腔健康计划。
婴儿期(0—1岁):在乳牙萌出之前清洁和按摩牙龈,以助于建立一个健康的口腔生态环境,且有助于牙齿萌出。但不提倡使用牙膏,因为牙膏的泡沫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幼儿期(1—3岁):如果孩子没有刷牙习惯,则建议开始刷牙去除菌斑。2岁左右可以开始使用牙膏。每次刷牙小豌豆大小的牙膏量即可,此时如果单靠孩子自己刷牙不能完全清除菌斑,父母要帮助完成。
学龄前期(3—6岁):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刷牙能力显著提高,但父母仍是孩子口腔卫生保健的主要提供者,此时孩子可以开始使用牙线。
学龄期(6—12岁):对于早期错合畸形的孩子,建议增加刷牙和使用牙线的频率和程度。
青少年期(12—19岁):不良的饮食习惯和青春期激素的改变增加了青少年患龋和牙龈炎症的危险,家长要更加关注孩子的口腔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