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黄帝内经》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就是说夏季是阳气最旺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在此新陈代谢的旺盛时期,根据人体生物钟与生物节律科学养生,不仅能带来舒爽一夏,还能为秋冬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中医讲究“整体观”,“人与自然界相呼应”。在夏季,人体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这时阳气过于活跃,常会导致因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不休、面红目赤、烦躁、失眠,甚至狂躁、心神不安、昏迷等,这与“火”、“热”有关。在中医学五行理论中“心主火”,心气平和,调摄阳气,就不会发生上述情况,故夏季养心为首。
夏养心的“心”并非完全现代医学里“心脏”的概念,而是包括心脏在内“主神志”的整个神经系统甚至精神心理因素。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们,因为随着身体的气血越来越旺盛,自身代谢亦越来越旺盛,在夏季这个炎热的季节,就更容易出现情绪上的急躁。处在更年期变化阶段的人,随着精气越来越弱,血虚于下,气浮于上,气有余便是火,这种状态下自身的生理状态就容易出现一种血虚而火旺的情况,情绪容易发生变化。而工作繁忙、压力较大的上班族,劳伤心脾,会耗伤心血,大家都知道心是主血的,血是属阴的,耗伤心血,心阴不足,心火就旺盛,所以这个季节就更需要通过情志的调整,达到心静自然凉的状态。
静养心
注重养生的人,首先要懂得情绪的调整。对于退休在家的老人,可以在家里静坐,排除各种杂念,尽量做到内无所忧外无所扰,即“恬淡虚无”。对于上班或上学的人来说,静不是绝对的安静,静的含义是不过度,就是说当出现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的时候,不要过度。在工作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烦心的事儿,不是说这时候就什么都不去想了,而是一定要注意不要过度,这样才可以在正常的生活中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还有就是专注做事的时候,也是一种特有的静。当精气神全心贯注于此的时候,也仍然是一种静。“心静”最重要的一点是淡薄名利,如果天天炒股票、打麻将,心理就会随着股票行情和牌局变化而发生起伏,这种利益的驱使会让人无法找到丝丝清凉的感觉。
专家建议:第一,心静必须清心寡欲。因为少一分贪念,就会少一分心烦。同时还要善于调节心情,不能大喜大悲,中医有过喜伤心之说。第二,多闭目养神。有空就经常闭目养神,可帮助排除杂念。第三,多静坐。因为静则神安,哪怕5分钟都会见效。每次在阴凉处或屋内静坐15-30分钟即可。也可通过听音乐、看书、钓鱼、打太极拳等入静。不少人认为太极拳套路繁复,较难学,其实套路只代表形,光是简单的站桩动作就颇有讲究,两眼轻合,双脚自然站立,身端形正,双膝微曲,心静神宁,上虚下实,脚下生根。初学者可以从站桩开始,再逐步学习简单的招式,重要的是配合呼吸。慢、深、长、匀的呼吸,不但能消除烦虑,还能对心脏的微细血管和经络起到养护作用。
动护心
夏季锻炼应选择在早晚气温凉爽时进行,地点应选择在有花有草、有水有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室外。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汗为液属阴,出汗过多损伤心阴。故夏季运动量不宜过大、过于剧烈,应以运动后少许出汗为宜。
究竟有哪些运动适合于夏季养生呢?
游泳。在这种全身运动中,全身肌肉都可得到锻炼,而且水流对人体而言是一种天然的按摩方式,由于划水和打水都是紧张和放松交替的,因此游泳会使肌肉变得柔软而富有弹性,所以经常游泳能使人身材匀称,线条流畅,最适合女性减肥塑身。
温馨提示:游泳的时间安排在早上六点钟左右比较合适,另外下午四点至五点、晚上七八点以后都是不错的选择。每次游10分钟至半小时,每周两三次即可。夏季早晨的水温较低,入水前要充分用冷水擦身,以使身体适应冷水的刺激,防止抽筋等意外的发生。但尽量不要在晚上10点以后游泳,否则会因神经过于兴奋而造成失眠。
慢跑。慢跑时所供给的氧气较静坐时可多8-12倍。研究表明,在夏季进行轻松的慢跑运动,能增强呼吸功能,可使肺活量增加,提高人体通气和换气能力。另外慢跑还可使心肌增强、增厚,具有锻炼心脏的作用。
温馨提示:在有冷气的健身房内玩跑步机,由于温度低、出汗量少,人不容易觉得累,因此运动量可以比在室外相对增多一些,但在运动结束后应马上换下汗湿的衣服,否则容易引起感冒。如果在室外锻炼,一定要选择阴凉的地方进行,且最好在清晨五六点或下午五六点以后,以免因气温过高发生身体不适。另外在跑步过程中,不要因为天气炎热而不停喝水,此举将导致体内矿物质和体能迅速流失。
钓鱼。对于烦闷、易上火的人来说,钓鱼是夏季修身养性的一个不错选择。钓鱼不仅在于获鱼,更在于怡养性情,增益身心。古时候就有许多文人名士把“烟波垂钓”视为文雅活动,明代李时珍就指出,垂钓能解除“心脾燥热”;更有古人云:“湖边一站病邪除,养心养性胜药补。”
温馨提示: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
另外,读书习字、品茶吟诗、益友清谈和观景纳凉等,亦很有益于夏季养生。
睡宁心
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热天睡好觉,胜吃西洋参。”睡眠好,心情好,有利于心神的宁静。《黄帝内经》记载,整个夏季都应“夜卧早起”。需要提醒的是,所谓“夜卧”并不是挨到凌晨才睡,睡眠建议时间:晚上10:00-11:00入睡,早上5:30-6:30起床。在夜间11点之前入睡为佳。夏季是阳气最旺的时候,而人体阳气生发和闭藏的状态是与睡眠密切相关的。当我们处于清醒时,阳气行于表、行于外;当我们入睡时,阳气行于内、行于脏。因此,要想使人体的阳气像自然界的阳气一样能够生发,就要减少睡眠时间,睡眠过多极易使人体的阳气郁滞体内,不利于夏季养生。养生注重“先睡心,后睡眼”,睡前保健的重点是调摄心神,即精神调摄。在睡前半小时应使情志平稳,心思宁静,摒弃杂念。睡觉时不宜吹风扇,更不宜夜晚露宿。要注意睡眠姿势,尽量平卧或侧卧,不宜采取俯卧和伏睡等压迫胸部、影响呼吸的睡姿。睡时特别要注意盖好腹部,尤其是脐部,中医学认为脐是人体主要经脉的重要通道,也是人体最怕冷的部位。
夏季午时宜小睡或静坐养神。午睡时间有十几分钟就够了,如条件有限,不能睡觉,可静坐一刻钟,闭目养神。
睡时要关窗,不能开风扇、空调,很多人生病都与此有关,因为人在睡眠之中,气血流通缓慢,体温下降,人体会在表面形成一种阳气层,这种阳气层可使人“鬼魅不侵”。阳气足的人不做恶梦,就是因为这种阳气占了上风。相反,情况就不一样了,开窗户,窗户走的是风,风入的是筋;开空调,也有风,风入筋,寒入骨,早上起来,身上发黄,脸发黄,脖子后面发硬,骨节酸痛,甚至有人开始发烧,这就是风和寒侵入到了筋和骨的缘故,也就是气受伤了。
《本草纲目》中有“明目枕”的记载:“苦荞皮、黑豆皮、绿豆皮、决明子、菊花,同作枕,至老明目。”在民间讲究头火重的人枕荞麦皮枕、蚕屎枕;夏天枕竹枕、石膏枕以降暑去热;亦有用菊花、白芷、菖蒲作枕治头痛等保健养生之法。
食清心
夏季饮食要尽量清淡一些,因为鱼生火,肉生痰,人在夏天的时候,由于气血都到外面来了,外面很热,里面就相对不足,这时候如果吃了过于油腻的食物运化不了的时候,就会形成内热,这种内热便会使人徒增很多无名的烦恼。建议可以吃点苦味的食物,苦是入心的。但必须注意夏时心火当令,而苦味食物尽管有清热泻火、定喘泻下等功用,却会助心气而制肺气,因此不建议多吃,以免心火过旺。由于心火能够克肺金,而辛味归肺经,所以在夏季,尽管天气炎热,还可以适当多吃些辛味的东西,如辣一些的萝卜,以及葱白、姜、蒜等,其有发散、行气、活血、通窍、化湿等功用,可补益肺气,尤其是肺气虚的人更应如此。 还建议大家多吃豆类,诸如红小豆、绿豆等,这类食物有补肾的作用,肾主水,肾水旺起来,火自然就清下去了。在夏季高温天气,还可以在饮食上加以调解,喝些绿豆汤,另外菊花、荷叶等是极好的清热解暑良药,可以达到清心火的作用。下面就推荐几种夏季养生常用之品:
菊花:具有消暑、平肝、利尿等功效。高血压患者尤宜。以开水泡代茶饮。
荷叶:适宜中暑所致的心烦胸闷、头昏头痛者。高血压患者尤宜。以开水泡代茶饮。
小麦:被称为“五谷之贵”。养心安神,除烦去躁,消除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自汗盗汗以及烦躁。取带皮的全小麦熬粥。
消暑五豆汤:取赤小豆、绿豆、炒扁豆、黑豆各30克,甘草6克。洗净、浸泡几小时,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000毫升(约8碗水量),先用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2小时,可淡服亦可加糖甜服。适用于痰湿质、湿热质之人,阳虚质、气虚质之人可去掉绿豆。
莲子百合炖冰糖:取莲子l5克,鲜百合30克,冰糖适量。将莲子去心,与百合、冰糖放炖盅内,加水适量隔水炖2小时后食用。尤其适用于阴虚质、气虚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