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中秋、国庆双节的临近,整日忙碌的人们早已开始计划如何欢度这一假期,或合家欢庆举杯换盏或朋友三五成群结伴外出旅行,下面就与朋友们谈一谈如何安全、健康度“双节”。
出行安全提示
“十一”期间早、中、晚温差较大,出发前要根据旅行地气候特征带上合适的衣服,以防着凉感冒;衣着以轻便宽松为宜。紧身衣裤不但妨碍关节和肢体活动,而且会摩擦皮肤、压迫皮下组织,有碍血液循环,也不利于汗液的蒸发,有损健康;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保证家里的门窗、水龙头、电源开关都是关掉的,不留安全隐患;游览的时候要注意人员安全,如自身安全、同伴安全,尤其要防止小孩和老人走丢,比较危险的地段要遵守导游的指导;要小心保管自己的行李,不要与陌生人合住,休息的时候请关好房门,别理会骚扰电话;旅游中不要轻易与陌生人结伴,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于一些喜欢徒步旅行的朋友,不要到山涧及杂草丛生的危险地段,防止被毒蚊或毒蛇咬伤。有心脏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最好不要远途旅行。
正确应对旅行突发病
晕倒昏厥不慌乱 当出现晕倒昏厥时不要随意搬动患者,使患者安静平卧,首先应观察其心跳和呼吸是否正常。若心跳、呼吸正常,可轻拍患者并大声呼唤使其清醒。如患者无反应则说明情况比较严重,除拨打120急救电话外,对失去知觉的患者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使患者侧卧位,因侧卧时可以避免发生呼吸道堵塞及胃内容物流入气管。此外,如果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心绞痛早预防 有心绞痛病史的患者,游玩时除要规律服用平时的治疗药物外还要随身携带必要的急救药品,早做预防。如遇到有人发生心绞痛,立即停止活动安静休息,还要马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及时送医院治疗。
关节扭伤忌揉搓 当发生关节扭伤时切忌马上搓揉按摩,应首先用冷水或冰块冷敷约15分钟。同时对扭伤关节适当制动休息,把患肢抬高,促进静脉回流,利于瘀血消散,也可就地取材用活血、散瘀、消肿的中药外敷包扎。48小时后才可以进行热敷。对于扭伤部位淤血肿胀严重的,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了解是否伴发骨折。
外伤如何止血 受外伤后掌握正确的止血方法非常重要:渗血主要采用伤口加压包扎止血,用创可贴、手帕等物品将伤口紧紧包扎;对头部及肢体活动性出血,没有骨折时要马上采用指压的方法,即迅速用手指将出血处向下按压,或直接压迫出血部位的供血动脉,这是对大出血者首先采取的应急措施;对四肢大血管损伤出血可以采用扎止血带止血,防止失血性休克。
蜂蜇伤及蛇咬伤 严重蜂蜇伤患者呼吸困难、意识模糊、大汗甚至休克,救治不及时可导致死亡。因此外出旅行时,要防止蜂蜇伤,最好远离鲜花盛开的地方,同时要防止过多的身体暴露,如不慎被蜇伤,要拔出蜂刺,局部可涂抹肥皂水、风油精等,有瘙痒、头晕等症状者要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蛇咬后伤口有牙痕并伴有红肿和剧痛,出汗、视力模糊、呼吸困难、恶心呕吐,严重者意识丧失、呼吸停止。被毒蜂蜇或毒蛇咬伤后要迅速用有弹性的条状物在伤口近心端扎结,防止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并尽快送患者到医院就诊。
上呼吸道感染和流感 秋季北方地区天气已经转凉,易发生各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因此要增强自身抵抗力,适时增减衣服,多饮水,不过度劳累,保证良好充足的睡眠。必要时可服一些板蓝根、感冒清热冲剂等。 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易在人群集聚地发生。因此出游尽量少去公共场所,而应以山野风光为主,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慢性病患者、体弱者、老人和儿童等应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旅行必备药品
1、抗感冒类药物:如酚麻美敏片、复方盐酸伪麻黄碱胶囊、Vc银翘片、感冒清热冲剂等。如去南方旅游,还要带上藿香正气类等防中暑的药品。
2、止泻药:止泻药可更好地呵护肠道健康,如:黄连素片、呋喃唑酮片、诺氟沙星胶囊等。
3、抗过敏药: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可镇静、止吐,可消除各种过敏症状、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虫咬皮炎等。氯雷他定片可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有关症状,如打喷嚏、流涕、鼻痒、鼻塞等。
4、滴眼液:沙眼患者、隐形眼镜佩戴者以及其他一些容易发生眼睛疾患的人,带一小瓶滴眼液可以在旅途中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5、外用药:出门在外带上创可贴、云南白药之类的外用药,可以对划伤、扭伤、关节肿痛等外伤起到止血、预防感染、减轻疼痛的作用。
6、缓解胃部不适药:颠茄片可以解除胃肠痉挛性疼痛;乳酸菌素片可用于消化不良、肠内异常发酵、肠炎、腹泻等;法莫替丁片可抑制胃酸,用于胃溃疡、胃痛。
7、防晕车类药物:有晕车、晕船、晕机的朋友必备茶苯海明片,可在动身前半小时服用50毫克,途中必要时再加服1片,但高血压、甲亢、心悸、青光眼患者及新生儿、早产儿、哺乳期妇女等忌用。
巧吃月饼保健康
在我国的民俗里,中秋节是合家团聚的节日。而中秋吃月饼则是中国人最普遍、最喜爱的食俗,月饼也是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食品。在秋高气爽的中秋之夜,或与家人,或与亲友欢聚一堂,品尝各种不同风味的月饼,可谓别有情趣。但月饼为高脂肪、高糖分的食品,多吃不但会使血糖、血脂增高,还不利于胃肠健康。下面就和朋友们谈一谈如何科学选购和健康食用月饼。
一是要选购正规厂家生产、符合卫生质量标准、无有害添加剂、在有效期内安全卫生的产品。否则,如果食入污染、变质的月饼,非常容易导致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二是适量品尝,不宜多食。普通大小的一枚月饼,建议用刀切成四块,一次吃一至两块,一天吃一枚月饼足矣。如果是老人、孩子、消化不良的人,更要少吃。一次大量食用,由于月饼中脂肪和糖的含量很高,轻者导致恶心呕吐、厌食纳呆、消化不良,重者诱发胆绞痛、急性胰腺炎,甚至导致胃扩张。三是品尝月饼不宜搭配冷饮,比如啤酒、饮料、雪糕等。中医认为,月饼甘甜油腻,遇热则“化”(消化),遇冷则“凝”(积滞),容易导致恶心、厌食、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吃月饼后饮白开水或热茶,有助于消化。四是月饼不宜空腹吃,不宜当早点。虽然月饼美味,但营养成分较单一,且含糖量和油脂较高,吃多了还容易引起肠胃不适,这样的食品不能满足我们早餐对营养的需求,正餐的时候更不适宜吃月饼。
哪些人不宜吃月饼
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十二指肠溃疡、胆石症、胃病、胰腺炎等疾病的人不宜吃月饼。月饼中含有大量的糖分,会增高人体内的血糖,使胃酸大量分泌。吃月饼过量时,容易引起疾病发作,尤其是有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的人摄食月饼后,月饼中的糖、脂不但会增加血液的黏度,加重心脏缺血程度,诱发心肌梗死,还可引发急性胰腺炎,出现剧烈腹痛、胃痛,而且对胃十二指肠溃疡面愈合不利。糖尿病人还会因血糖过高引发心脑血管病变,肾脏病变及神经病等并发症。
谨防假日综合症
假日综合症是在长假后生活习惯难以调整的一种心身疾病,节假日期间由于过度疲劳、过度放松、暴饮暴食等而引起身体、眼睛、消化系统出现异常。
觉不是睡的越多越好 人们平时生活节奏很快,长假期间正是补充睡眠的好机会。但不少人觉是睡足了,却感觉整天昏昏沉沉,再次面对工作时会出现焦虑、恐惧的情绪。究其原因,是在节日期间“闷睡”,会将各种生理代谢活动降到最低水平,可造成脑供血不足、消化不良、便秘等。
连续上网警报拉响 假日期间长时间上网,会造成双眼红肿、神经衰弱和身体酸痛。有时甚至饭也顾不上吃,改变了正常的饮食规律,最终可能会导致胃肠功能失调。这些症状主要发生在青少年身上。另外,网吧电脑的键盘上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容易传染各种疾病。
通宵搓麻将百病丛生 许多人利用长假的机会,通宵达旦地打麻将。这种反常的生活方式,会扰乱人体生物钟,影响各系统、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
过激过劳损伤心脑 节日期间走亲访友过度劳累、中秋的思念、情绪激动都容易使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旧病复发,因此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及脑溢血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要尽量注意劳逸结合、控制好情绪,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
合理膳食很重要 节日期间因应酬、聚会、娱乐活动较多,生活及饮食规律被改变,如果食入过多的肉、蛋和海鲜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会引起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过多的摄入白酒、啤酒会伤害身体。因此在节日期间要饮食有节、饮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