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如本人的拳头大小,就像一个水泵,推动着携带各种养分的血液沿着血管流遍全身,周而复始,往复不断,向人体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最终产物。为心脏输送血液进而补充营养的血管叫做冠状动脉,当由于某些原因冠状动脉发生了严重粥样硬化进而造成血管腔过度狭窄甚至由于合并血栓形成导致血管腔部分或完全阻塞时,冠状动脉血流受阻,心脏血液和氧气的输送发生障碍,引起供应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心肌坏死,这就是冠心病,又被称为缺血性心脏病。
冠脉为何会粥样硬化
全身血管系统在人的一生中要经历发育、成长以及老化的过程,这一老化过程就是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就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弹性减低和管腔变细,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开始于血管内膜上的内皮细胞损伤,而后在中膜发生一系列脂质沉积和炎症反应,形成了粥样斑块,粥样斑块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大,动脉壁越来越硬,管腔就越来越小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导致动脉壁变硬、弹性下降以及管腔狭窄,更严重的是斑块内会发生出血、坏死、溃疡、钙化和附壁血栓形成等等,是目前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哪些因素可导致冠心病
冠心病易患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年龄、性别(男性比女性易患)、早发家族史、精神紧张等等。这些因素尤其是前5种因素,对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十分关键,也就是为什么随着我国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的好了,穿的暖了,反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的根源所在。
早期察觉冠心病发作
冠心病发作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绞痛发作,我们把典型的心绞痛总结为8个特点:1、疼痛部位:胸骨后,也就是前胸中间的位植。2、疼痛性质:压榨样、烧灼样、憋闷感等等。3、放散部位:常向左肩和左上肢内侧一直到小指,也有向颈部、下颌部,甚至上腹部放散的。4、疼痛范围:约为手掌范围大小。5、诱因:劳累、情绪激动、饱餐后、寒冷、逆风行驶、淋雨等等都可诱发。6、持续时间:每次发作持续3~5分钟。7、缓解方式:经过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以完全缓解,缓解后如常人。8、伴随症状:伴有乏力、头晕、黑矇,心悸、周身大汗,甚至突然晕倒,不省人事等等。当然也有不典型的心绞痛,如有的心绞痛表现为活动后喘憋、呼吸困难;有的表现为腹痛、牙痛、头痛、背痛等等,可以说心绞痛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大家记住一点只要前胸部或后背部不舒服,尤其是中年以上的人群要高度警惕,及时就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控制心绞痛发作十分关键。
心绞痛发作时的应急措施
正确的应急措施对缓解心绞痛,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1、让病人立即停止活动,休息、保持安静、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给予保暖。
2、如果身边有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片(消心痛)可以放到舌下含服1片,5分钟不缓解再含服1片,如果两片含服后,也就是心绞痛发作10分钟后症状仍无缓解,就不要再动患者,应该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
3、特别强调的是,冠心病心绞痛的表现形式多样,有的是胸闷、胸痛或胸部不适,有的根本没有这些症状,直接表现为突然晕倒、不省人事、意识丧失,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目击者一定不要慌乱,保持清醒和镇定,在呼喊周围的人进行施救的同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4、在专业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先摸一摸脉搏是否可以触及,如果没有,立即把患者放平后,开始不间断的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部位在两个乳头连线中间的位置,垂直按压,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4~5厘米。这是救治心脏骤停患者非常有效的手段。
确诊冠心病的几个步骤
诊断冠心病需要以下三个步骤:首先专业医师通过询问病史,了解发病时的症状特点,是否符合典型心绞痛;其次就是描记心电图,先后描记的心电图如果有明显的动态演变,就可以拟诊冠心病;最后,如果想真正的确定诊断,就需要检查心脏本身的营养血管也就是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冠状动脉狭窄一半以上就可以明确诊断冠心病,检查冠状动脉的方法目前最准确的就是冠状动脉造影术。
冠心病治疗的三种方法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目前冠心病有三种治疗方法,分别是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其中药物治疗是基础,介入治疗是内科微创的治疗技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外科治疗方法。冠心病的治疗我们遵循综合治疗、终身治疗的原则,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治疗的目的是控制心绞痛发作,延缓疾病的发展,提高活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等,下面就与朋友们谈一谈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为何称冠心病介入是微创治疗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简称PCI)是冠心病的治疗手段之一,属于内科微创治疗范畴。医生通过选择两种路径使球囊和支架到达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一种是过去应用较多的股动脉途径,股动脉就是大腿根部那根搏动的大血管,通过穿刺将一根导管沿着血管送到冠状动脉狭窄或者堵塞的地方;另一种是桡动脉途径,也就是中医把脉的那根血管,也是通过穿刺将一根导管沿着血管送到冠状动脉狭窄或者堵塞的地方。介入医生通过股动脉路径或桡动脉路径,送入造影导管,到达冠状动脉开口处,再从导管内注入碘造影剂,分别对左、右两支冠状动脉进行造影检查,医生再根据造影的结果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狭窄,以及狭窄所在的部位,狭窄的程度,有几处狭窄;对狭窄严重的病变(狭窄超过3/4)可以进一步行PCI治疗;PCI治疗就是医生通过上述血管路径送入介入专用导管,导管的一端是个收缩的气囊,外面套有收缩折叠的金属网,就像一把折叠伞,到了血管狭窄的位植,通过给气囊快速充气,慢慢的将狭窄的部位撑开,此时金属网也就被撑开了,血管重新畅通,然后再将球囊导管撤出,金属网就撑开着留在狭窄的部位。这个金属网就是支架。此种方法无需开刀,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疗效明显等优点。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并不是“万事大吉”了
1、支架植入术后要按时服抗凝药。
支架植入血管后,对于身体来讲是外来之物,血液中的血小板随时可聚集形成血栓以至再次堵上被疏通的血管腔。因此,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需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我们主张阿司匹林与氯比格雷联合应用。有的患者在PCI术后只服用阿司匹林或氯比格雷其中的一种,其实这是很危险的。支架被植入血管腔后,血管内壁上有一层细胞叫内皮细胞,它的功能之一就是起到修复作用,这种细胞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它会一点点把支架给覆盖上,在支架和血液之间形成一道屏障,支架也就长到了血管壁里,这个时间大概需要9~12月以上,所以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时间,至少需要12个月以上。
2、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
冠状动脉硬化是供给心脏血液的血管发生了老化,是全身血管系统的疾病。PCI术只是治疗冠心病的一个有效的手段,植入支架成功,并不等于冠心病被治愈了,硬化的血管就改善了,其实支架植入只是把冠脉血管中最狭窄的部位修好了,对于还没有达到放支架的程度的病变,要在规律应用药物控制其发展的同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很多患者认为支架放好了,自我感觉也很好,不仅自行停药而且又“重操旧业”,吸烟、喝酒、打麻将等,这样做太危险了,PCI术治疗也会前功尽弃。
3、PCI术后患者要定期复查。
PCI术后患者原来胸部的憋闷感、被压着感会消失,从专业角度来讲,就是有效地控制了心绞痛的发作,劳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但PCI术后并不是“一劳永逸”,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医生给予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我们建议PCI术后患者出院后1、3、6、12个月必须来院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