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刚过,国庆节日接踵而至,又是一个阖家团圆、亲友相聚、外出游玩的良好时机。当您同家人、亲友欢聚一堂频频举杯或围坐在电视机前欣赏娱乐节目时,别忘了安排好自己的饮食起居,远离“假期综合征”,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假期。
冷暖不定 小心胃肠疾病
“十一”期间正值换季之际,气温冷暖不定,骤冷骤热。急剧的天气变化加上不规律饮食,使得胃肠道疾病发病率增高。为什么节日期间人们容易患胃肠疾病呢?这是因为节日期间亲朋好友聚餐增多,而鸡、鱼、虾等油腻食物都是餐桌的主要菜肴,加上频频饮酒,或冷热食物混杂,都会增加胃肠负担,出现腹痛、腹泻、腹胀等症状。再加上过多的瓜籽糖果等丰富的零食,吃多了也容易造成胃肠胀气,导致食积不化、消化不良。此外,节日期间作息不规律也是导致消化系统问题频出的重要原因。节假日期间,很多人的作息紊乱,如长时间地打牌、唱KTV,不但打乱了平日里一日三餐的规律,而且休息时间也得不到保障,这些都会损伤肠胃,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及免疫功能,造成食欲不振、胃肠功能紊乱失调、神疲体倦。
防止胃肠道疾病发生,首先要做好生活方式的预防。节日饮食的特点是油脂过多、盐分过高、人工添加物过多等。因此,食用新鲜天然的食物,少盐、少油、少人工添加剂是所有人都适用的饮食原则。 避免食用加工过的碳水化合物,面团、面包、蛋糕、饼干等含有精制面粉和加工糖精的食物往往对身体健康无益。几乎所有袋装食品都用糖或苏打作为防腐剂。另外,家里自制的烘焙食物也含有大量饱和脂肪和糖类。以上食物浅尝辄止,要在合适的时间说“不”!对于中秋节的剩余月饼,还是少吃为妙,普通成人每天不宜超过半个,“三高”人群、老人、小孩不宜超过1/4个,虽然进食月饼时搭配茶水就能降低脂肪吸收,然而降低的幅度远远不够。此外,吃月饼的时候,尽量不要同那些高脂肪、高能量的食物同时进食,以免加重胃肠负担,诱发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等疾病。有肝病史的要控制摄取高蛋白的食物,如鱼、虾等,否则有可能发生“肝昏迷”。除了饮食有节,还要特别注意喝酒要少,少饮烈性酒,饮酒过多容易引发胃出血、急性胰腺炎等,甚至会导致重症胰腺炎或者醉酒昏迷危及生命。在此建议大家可以小酌低度酒或果酒,既有利于健康又有助于活跃气氛。同时,注意菜肴的荤素搭配,节日菜单上的肉菜很多,但别忘了炒几盘青菜、豆腐,适当地喝粥和茶有利于消化。在节日期间想要出去旅游的朋友,要合理安排行程做到劳逸结合,预防过度劳累免疫力低下加上饮食不规律时患胃肠道感冒。此外,“十一”期间恰逢秋季食物丰富,在储藏不当的情况下,细菌和病毒极易繁殖,再次进食这些食物就会发生急性胃肠炎。特别提醒大家,一旦出现不适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规律打破 当心心脑血管疾患
节日期间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患较平时增多,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作息不规律。长期不能相见的亲人得以相见,难免会促膝长谈或欢呼雀跃过度娱乐,造成睡眠不充足过度疲劳;二是情绪波动较大。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朋友越发变得多愁善感,节日期间不堪回首的往事会不自然地涌上心头,造成老年朋友节日期间大喜大悲,情绪起伏波动。不良的情绪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疾病及心脑血管病;三是忘记规律服药。节日期间的忙碌和不规律作息,往往造成本应长期规律服用的药物中断,引起慢病复发。
在这里给老年朋友几点建议:1、起居有规律。在节日期间不要熬夜,做到早睡早起,适当娱乐劳逸结合。2、养精蓄锐,情绪稳定,不要大喜大悲。3、注意锻炼,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增强抗病能力。4、饮食健康。节制热能脂肪的摄入,适量摄入蛋白质,多吃含钾、钙,低钠的食品,食物宜清淡。5、坚持规律服用降低血液黏稠度、保护血管的药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补觉上网 警报拉响
人们平时生活节奏很快,很多人认为长假期间正是补充睡眠的好机会,但不少人觉是睡足了,却换来了整天的昏昏沉沉,再次面对工作时会出现焦虑、恐惧的情绪。究其原因为在节日期间“闷睡”,打乱了生物钟,造成睡眠、觉醒节律的紊乱,将各种生理代谢活动降到最低水平,可造成脑供血不足、消化不良、便秘等疾病。健康睡眠,最重要的是不要随意打乱自己的生物钟,即使睡眠不够,也要按时起床。那些总是觉得自己睡眠不够的朋友们,应该用坦然的态度对待睡眠。睡眠是一种自发平衡我们精神和生理状态的生理现象,即使有时睡得不够,也不要过分担心,因为身体机能会自动调节以补足前晚睡眠的不足部分,昨晚没睡够,今晚就能熟睡,反而能享受到高质量的睡眠。适量运动可以提高睡眠质量。中等程度以下的运动能加快入睡时间,并加深睡眠深度,剧烈运动不能使人入睡快,却能使人在后半夜睡得更深。需要指出的是,运动不要离睡眠时间太近,睡前6小时运动最佳。
有一部分人利用假日期间长时间上网,会造成双眼红肿、神经衰弱和身体酸痛,甚至饭也顾不上吃,改变正常的饮食规律,最终导致胃肠功能失调,这些症状主要发生在青少年身上。另外,网吧电脑的键盘上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容易传染各种疾病。还有一些人利用长假的机会,通宵达旦地打麻将,却不知通宵搓麻将百病丛生。这种反常的生活方式会扰乱人体生物钟,影响各系统、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
做好攻略 健康出游
对于“十一”长假,很多朋友都提前制定了出行计划,或回家探亲归心似箭,或外出旅游兴致勃勃,然而无论选择何种休闲度假方式,都不可忽略旅途的安全和健康是快乐假期的保证。
1、旅程合理。如果有老人、小孩及体弱者参与,则旅程不宜过远,景点不宜过多,不宜登高。
2、健康行囊。行囊内备好常用药品,如2%碘酊、眼药水、创可贴、皮炎平、达克宁、便携式消毒液等外用药;防治感冒的维C银翘片,治疗扁桃体炎的阿莫西林,治疗腹泻的氟哌酸等内服药,以及可满足自身特殊需要的乘晕宁、安定,平时需要连续服用的慢性病用药。
3、量力而行。必须根据自身健康状况,确定活动内容和游玩项目,如有较重心血管疾病就不宜登山越岭或从事刺激性活动。
4、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睡眠。不要过多增加额外活动,学会控制自己,合理安排休息。切忌游玩时流连忘返,踯躅不前,回到住地,又三五人相聚聊天、打牌至深夜,甚至夜间暴饮暴食、大量饮酒等,因为这些都会削弱机体抵抗力,引发疾患。
5、预防疾病。一防肠道传染病。腹泻、痢疾等肠道传染病均是旅游中常见病,缘于水土不服、旅途疲劳、气候变化、饮食卫生不洁等。旅游者应做到喝开水、吃熟食、勤洗手;不随便购买食用摊贩食品,不在不洁小摊点用餐,不生食或半生食海产贝壳类食品;水果要洗净或削皮后再吃;旅程饮食以清淡为主。此外还要预防皮肤过敏性疾病、蚊虫叮咬、性传播疾病等。
6、少喝碳酸饮料。解渴不宜用碳酸饮料,因为碳酸饮料中含有大量的色素、添加剂、防腐剂等物质,对身体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而且这些成分在体内代谢时需要大量的水分,可乐中含有的咖啡因也有利尿作用,会促进水分排出,所以喝碳酸饮料,就会越喝越觉得渴。
旅行发病 正确应对
晕倒昏厥莫慌乱 当出现晕倒昏厥时不要随意搬动患者,使患者安静平卧,首先应观察其心跳和呼吸是否正常。若心跳、呼吸正常,可轻拍患者并大声呼唤使其清醒。如患者无反应则说明情况比较严重,除拨打120急救电话外,对失去知觉的患者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使患者侧卧位,因侧卧时可以避免发生呼吸道堵塞及胃内容物流入气管。此外,如果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心绞痛早预防 有心绞痛病史的患者,游玩时除要规律服用平时的治疗药物外,还要随身携带必要的急救药品,早做预防。如遇到有人发生心绞痛,立即停止活动安静休息,要迅速给予硝酸甘油含于舌下,并及时送医院治疗。
关节扭伤忌揉搓 当发生关节扭伤时切忌马上揉搓按摩,应首先用冷水或冰块冷敷约15分钟。同时对扭伤关节适当制动休息,把患肢抬高,促进静脉回流,利于瘀血消散,也可就地取材用活血、散瘀、消肿的中药外敷包扎。48小时后可以进行热敷。对于扭伤部位瘀血肿胀严重的,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了解是否伴发骨折。
外伤止血要正确 外伤后掌握正确的止血方法非常重要:渗血主要采用伤口加压包扎止血,用创可贴、手帕等物品将伤口紧紧包扎;对头部及肢体活动性出血,没有骨折时要马上采用指压的方法,即迅速用手指将出血处向下按压,或直接压迫出血部位的供血动脉,这是对大出血者首先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对四肢大血管损伤出血可以采用扎止血带止血,防止失血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