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耳朵不仅是交流感情、积累知识和经验的重要器官,同时也是人类进行抽象思维的载体。而不同程度的听觉丧失,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沉重负担。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报告称,全球有3.6亿听力残疾者,占全球总人口的5.3%。我国有听力言语障碍者达2700万,其中聋哑人200多万,并以每年3万多的数量在增长,其中50%的听力障碍可通过适当措施加以预防。2014年3月3日是第15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为:“爱耳护耳,健康听力——预防从初级耳科保健做起”,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耳健康,预防听力残疾,提高生活质量。
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耳廓相当于一个声波收集器,当声音在我们周围响起时,耳廓收集的声波进入耳道后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3块听小骨组成的精巧杠杆系统传到内耳,之后听神经将振动信息传至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如图演示
耳朵为何会“聋”
耳部的任一部位发生结构或功能障碍,都有可能发生耳聋。发生在外耳的疾病,如先天性外耳畸形、外耳道耵聍栓塞、外耳道炎、外耳道肿物等;发生在中耳的疾病,如分泌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畸形;发生于内耳的疾病,如遗传性聋、中毒性聋、噪音性聋、感染性聋、突发性聋、自身免疫性聋等,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耳聋。
根据病变性质和部位分类,耳聋可分为器质性聋和功能性聋。其中,器质性聋按病变部位可分为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和混合性聋。发生在外耳、中耳或内耳声音传导径路上的任何结构和功能障碍都能导致传导性聋。由于毛细胞、听神经、听觉传导径路或各级听中枢受损害,致声音感受或神经冲动传导等发生障碍,称感音神经性聋。混合性聋发生于既有外耳和中耳病变,又有内耳毛细胞或听神经病变,同时具有传导性聋与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功能性聋因无明显器质性变化,又称为精神性聋或癔症性聋。按发病时间分类,分为先天性聋和后天性聋;按语言功能发音程度划分为语前聋和语后聋。
哪些生活细节提示听力下降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说明我们的听力可能出现问题了,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1)与人说话时经常“打岔”,答非所问;
(2)经常侧着脸与人说话;
(3)说话时非常注意对方口型;
(4)看电视时声音开得非常大,别人已经觉得很吵了,他却觉得刚好;
(5)说话声音很大;
(6)经常要求别人重复所说的话;
(7)要求别人站在他的一侧说话。及时关注耳聋的早期信号,早期干预,可以使我们保持健康听力,聆听世界,享受美好生活。
发生耳聋别耽搁
如果感觉听力有所下降,应该尽快就诊,及时准确地查找听力下降的原因,并给予早期治疗、早期干预。
对于传导性耳聋,应根据病因、病变部位、性质和范围确定不同的治疗方法:在确定咽鼓管及耳蜗功能正常后,大多数传导性耳聋可以经过耳显微外科手术重建听力;因各种原因不能接受手术或手术治疗无效者,可佩戴助听器。
对于感音神经性耳聋,因致聋原因很多,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复杂,至今尚无一简单、有效且适合于任何情况的药物和疗法,目前多在排除或治疗疾病原因的同时,尽早选用改善内耳微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的维生素B族类药物,必要时还可应用抗菌素、抗病毒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药物治疗无效时可配用助听器。
混合性聋的治疗方法,应根据不同病因及病情综合分析选定手术治疗、基础疾病治疗及助听补偿治疗。
外耳保健很便捷
1、做好防寒保暖:耳廓突出在头部的两侧,外面被覆着较薄的皮肤,内为软骨组织,其血管表浅,并缺乏皮下脂肪组织的保护。在过冷天气,容易发生冻伤,所以在寒冷天气里,要注意戴棉制或毛制耳罩保护。如果已经冻伤,不论轻重,切不可立即返回热室内或局部急速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等加温,宜用洗净的双手掌轻轻按摩耳廓,但切忌用力揉擦。如已发生冻疮,局部红肿痒疼,可用冻疮膏贴敷局部,促进恢复。已有溃疡或坏死者,宜加用抗生素类药膏,防止感染化脓,软骨坏死时,要及早清创,防止发生畸形。最好到医院由专业医护人员处理。
2、纠正挖耳的不良习惯:耳道内有耵聍是正常现象,如分泌旺盛而致外耳道栓塞者需要到医院取出。不少人喜欢用棉签、耳杓挖耳,造成外耳道壁的损伤,有的人挖耳时掌握不住深浅,或无意被别人碰撞,伤及中耳和内耳,引起耳聋。3、正确取虫:夏天会出现蚊子等小虫进入耳道的情况,建议最好到医院由医务人员取出,防止自行操作不当造成外耳道、鼓膜甚至内耳的损伤。
4、做好儿童宣教:告知儿童不要将诸如豆类、珠子及果核等异物塞入耳道,造成损伤,取出困难。
5、防治耳内进水:夏季游泳时耳内进水易引起外耳道及中耳的感染,故在游泳时宜戴耳塞。
中耳保健莫忽视
1、做好鼻腔保健:因为鼻咽腔与中耳鼓室通过咽鼓管沟通,鼻腔、鼻咽部及临近上呼吸道疾患如慢性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症等疾病可以通过咽鼓管传至中耳,引起中耳炎,所以应训练正确擤鼻法,及时治疗鼻部疾患及上呼吸道感染,以减少中耳感染的机会。
2、防止外耳道感染进入中耳。
3、游泳跳水时应注意姿势,防止气压变化引起鼓膜穿孔。
4、婴幼儿喂奶时,注意头位不应过低,避免呛食。不要在哭闹中喂奶,由于婴幼儿咽鼓管比较短、宽、平、直,分泌物及奶液容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感染。
5、腭裂及腭隐裂患者,因咽鼓管功能不良,以致中耳炎发病率高,因此及时进行修复手术,可以减少中耳并发症。
6、乘飞机、潜水或高压氧舱治疗中,要注意及时反复做吞咽动作,以调节中耳内外气压变化,减少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的发生。在做捏鼻鼓气时,应先擤净鼻涕,再做捏鼻鼓气,但用力不宜过大。
内耳保健很重要
1、预防声损伤性聋:包括爆震性聋及噪声性聋。对于长期从事与爆震有关的职业,平时应佩戴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和防声帽,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用小指塞于外耳道内,及时就地背向爆震源卧倒,张口呼吸,以减轻受伤的程度。对于噪声性聋,可以通过降低声源强度、减少暴露时间、重视护耳器的使用等方式来防范。
2、预防耳毒性药物引起的内耳中毒:目前已知的耳毒性药物有近百种,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四环素、氯霉素、抗癌药(长春新碱、顺氯铂),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抗疟药(奎宁)、袢利尿剂(呋塞米)等,使用需谨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应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并密切观察早期毒副作用的表现,及时酌减或停药。同时适当给予维生素类药物(氨基酸类、ATP、细胞色素C、核苷酸等),在预防和治疗耳毒性药物中毒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
3、预防气压损伤。
4、预防老年性聋:注意饮食卫生,适当减少脂类食物、戒烟、防治心血管疾病等。
5、积极防治其他系统慢性病和慢性传染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流行性腮腺炎、带状疱疹等。
6、优生优育:绝大部分遗传性聋为隐性遗传,要加强遗传咨询,查清遗传规律,做好婚前指导。女性在怀孕期间要防治流感、风疹、梅毒等疾病,防止对胎儿造成严重影响。
在耳科保健过程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规律的生活,避免长时间睡眠不足、精神压力过大及情绪波动不稳定等,这些都可以引起听力损伤。
健康连线
问:耳病遗传吗?
管华:随着遗传学研究的深入,发现许多耳部疾病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比如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某些综合征型耳蜗畸形等。
问:我的耳屎是那种油油的、稀稀的,医学上好像叫做油耳。我曾问过很多医生,他们都说这个是无法医治的,请问真是这样的吗?
管华:油耳即外耳道分泌的耵聍(耳屎)成油脂状,一般不影响听力,也不必特别处理。如果经常堵塞外耳道导致耳部不适,建议定期(比如每三个月或半年)到医院由医生处理。
问:戴耳机听摇滚音乐已成为我无法拒绝的习惯,尽管我知道这样对耳朵不好。在耳保健方面我该注意些什么呢?
管华:经常戴耳机听大音量的音乐确实会损伤听力,如果您发现听音乐时间长了有耳鸣等现象,建议立即停止一段时间。同时每次使用耳机听音乐的时间不要连续超过一小时,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另外,参加力所能及的有氧运动对养耳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