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3日为第九个世界肾脏病日,今年肾脏病日的主题是:“防治老年慢性肾脏病”。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其主要作用包括排出机体多余的水分,维持体液的电解质、酸碱平衡,排泄机体的代谢产物及毒物。另外,肾脏还具有内分泌功能,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影响骨髓造血、调控矿物质代谢及稳定血压等作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脏功能也会逐渐的减退。
年龄对肾脏功能的影响
人体的肾脏从30岁或40岁开始,其功能每年就会递减0.5%至1%,评价肾脏功能主要以肾小球滤过率(GFR)作为指标,正常值是100-120ml/min/1.73m2左右。如果肾脏功能减低至60%以下,就会被诊断为慢性肾脏病。肾脏功能虽然会按年递减,但是每个人的递减速度不一样。如果有导致肾脏损害的因素存在,肾脏功能下降的速度会更快。
了解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肾脏损害,出现临床表现、肾脏结构异常或功能减退超过3个月的疾病状态。随着病情的发展,肾脏功能呈现渐进性的减退,机体会出现水潴留、毒物潴留及内环境失去平衡,发展到了终末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尿毒症了,会导致机体所有的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尤其需强调的是随着慢性肾脏病的不断发展,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大大增加。血肌酐出现异常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中有58%死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是普通人群的15倍以上,而尿毒症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是普通人群的35倍,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发展,具有高危险、高致残、高致死率的疾病。
莫忽视慢性肾脏病
据2012年发表的最新全国性慢性肾脏病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总患病率达10.8%,慢性肾脏病患者预计近1.2亿,但慢性肾脏病知晓率仅为12.5%。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在全国13省市抽样调查,研究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 m2或存在白蛋白尿来诊断慢性肾脏病。结果显示,我国1 期、2 期、3 期、4期和5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分别占5.7%、3.4% 、1.6%、0.1%和0.03%。eGFR<60 ml/min/1.73 m2和白蛋白尿的患病率分别为1.7%和9.4%。北方地区慢性肾脏病患病率较高,为16.9%;eGFR<60 ml/min/1.73 m2的患病率为2.5%;白蛋白尿的患病率为15.4%。我国总人口中女性CKD的患病率从18-39岁的7.4%增加到60-69岁的18%和70岁的24.2%。从而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也会显著升高。
慢性肾脏病主要病因构成
在美国,造成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原因为糖尿病(44.9%)、其次为高血压(27.2%)、肾小球肾炎(8.2%)。台湾地区数据显示,糖尿病已经成为ESRD 的首位病因。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及我国人口的老龄化,慢性肾脏病病因中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比例在逐渐减少,而糖尿病所占比例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据2003年至2012年血液净化统计资料显示,尽管目前大陆地区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病因还是肾小球疾病,但是预计在未来5~10年中,糖尿病、高血压会逐渐成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因此,我们面临着传统疾病与不良生活方式相关疾病的双重挑战。
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生于任何年龄
慢性肾小球肾炎以青、中年为多见,但任何年龄都可以患病。多数起病缓慢、隐袭。临床表现呈多样性,早期患者可有乏力、疲倦、腰部疼痛、纳差;水肿可有可无,一般不严重。有的患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其基本临床表现,但程度不一,时轻时重,病情迁延,经数年、甚至数十年渐进性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另外,部分患者因感染、劳累呈急性发作,或用肾毒性药物后病情急骤恶化,经及时去除诱因和适当治疗后病情可一定程度缓解,但也可能由此而进入不可逆的慢性肾衰竭。
重视代谢综合征可致中老年人慢性肾脏病
代谢综合征是引起中老年人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病因,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也明显增高。所谓的代谢综合征及相关影响因素简单概括的说就是指“四高一胖”,即“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及肥胖症”。这些异常状态可以单独、更多的是联合对肾脏造成损害导致慢性肾脏病。
警惕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与糖尿病病程密切相关。据统计,发病时间少于5年为7%-10%,发病率20-25年为20-35%,发病25年以上为57%。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病变的一部分,根据糖尿病肾病的病理生理演变过程临床分为五期,分别是肾小球高滤过期、正常白蛋白尿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持续微量白蛋白尿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及终末期肾衰竭。
微量白蛋白尿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标志。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尿排泄白蛋白持续升高在20~200μg/min,或尿白蛋白30~300mg/24h,或尿白蛋白/尿肌酐为30~300μg/mg。由于微量白蛋白尿是临床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线索,建议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糖尿病时即应同时检查尿微量白蛋白。但一次检查阳性,还不能确诊为持续微量白蛋白尿,需要在3~6月内复查,如果3次检查中2次阳性,则可确诊;如为阴性,则应每年检查一次。病人一旦进入糖尿病肾病的第四期,会出现大量蛋白尿、全身水肿,病情往往进行性发展,如不积极加以控制,肾小球滤过率将平均每月下降1ml/min,会迅速进展为尿毒症。
重视高血压肾病
肾脏本身主要是由100至200万个微小的被称为肾小球的血管球构成,用于过滤体内毒素,同时防止蛋白、血细胞等物质漏出血管。高血压使血管内血液压力增高,可使血中的蛋白漏出,蛋白一旦漏出会对肾脏的滤网系统造成破坏。同时,高血压还可以使小血管壁增厚,血管狭窄,引起深层髓质缺血,肾小管系统损害,日久破坏出现肾脏萎缩,肾功能衰竭。血压越高、持续的时间越长对肾脏的损害就越重。
高血压病史5~10年,早期仅有夜尿增多,继之出现蛋白尿,个别病例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生短暂性肉眼血尿,但不伴明显腰痛。常合并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左心室肥厚、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动脉硬化和(或)脑血管意外史。病程缓慢进展,肾脏萎缩,少部分可发展成肾功能衰竭。
关注高尿酸肾病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特别是过多地摄入蛋白质、富含嘌呤的食物等饮食,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呈显著增长。尿酸是人类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肾脏是尿酸排泌的主要器官。无论是尿酸内源性产生过多或摄入过多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均可以引起高尿酸血症。尿酸及其盐类沉积于肾脏可以导致尿酸性肾病。故血尿酸升高不仅是诊断痛风的指标,也是诊断尿酸性肾病的重要参考指标。高尿酸造成的肾脏损害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慢性尿酸性肾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或绝经期后女性。多伴有痛风关节炎和痛风石。一般发展较慢,可有轻微蛋白尿。早期表现为尿浓缩功能减退,约10~20年,其后逐步出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
急性尿酸性肾病:常见于淋巴和骨髓增殖性疾病或恶性肿瘤,多见于化疗或放疗后。由于大量细胞溶解、核酸分解,血尿酸短期急剧增高,可高达1000umol/L以上。过高的尿酸负荷超过肾脏的清除能力,而引起急性肾损伤。
尿路结石:是因为尿酸结晶沉积于肾脏及尿路,产生结石,可以引起肾内、甚至肾外梗阻,导致梗阻性肾病及肾功能不全。
肥胖相关性肾病
肥胖是一种疾病,随着肥胖症患者的日益剧增,肥胖相关性肾病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由肥胖导致蛋白尿的患者,其肾活检组织中可以观察到肾小球肥大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病变。
肥胖定义为体内贮积脂肪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肥胖是根据患者的体重指数来诊断的。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中国将肥胖定义为体重指数≥28.0kg/m2;腰围:男性>84cm,女性>80cm。超重的
标准为:体重指数≥25.0kg/m2。
肥胖相关性肾病起病相对隐匿。54.4%的患者临床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尿检异常而就诊。临床突出表现为蛋白尿,多以轻、中度蛋白尿为主,而大量蛋白尿(>3.5g/24h)仅占 10.0%。患者尿蛋白量与肥胖程度相关。在体重指数≥35kg/m2患者中,大量蛋白尿的发生率可达30.8%。肥胖相关性肾病患者临床上虽有大量蛋白尿,但低蛋白血症并不明显。无肉眼血尿发作,镜下血尿的比例也较低。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肾功能不全。
“四高一胖”常常在一个患者身上同时并存,除可引起慢性肾脏病肾功能不全以外,往往还可以导致脑血管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眼底血管病、闭塞性动脉硬化等严重疾病,使患者致残,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防治慢性肾脏病我们该怎样做
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根据年龄大小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健康查体。尿检异常通常是肾脏病最早出现的表现,患者往往无自觉症状,因此,体检时需常规做尿常规检查,而血肌酐通常是在肾功能已明显受损的情况下才会升高。还需提示的就是一旦发现有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疲乏、腰痛、夜尿增多、头痛、头晕等症状时,就需及时去肾脏专科就诊,做进一步诊查以明确肾脏病的诊断,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的发展。
患了慢性肾小球肾炎需要注意休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避免或去除感染、劳累、妊娠、肾毒性药物等加重肾损害的因素。合理饮食,有水肿及高血压者限盐、限水,限制食物中蛋白质及磷的摄入量。积极控制肾性高血压,减少尿蛋白。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类药物,并对症治疗,控制或减缓肾炎病情的发展。
对“四高一胖”患者,建议低盐、低脂、低糖、低嘌呤饮食,鼓励吃新鲜水果、蔬菜和全麦食品,适量多饮水,控制食量,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减轻体重。给予调控血压、调控血糖、调控血脂及降尿酸等治疗,使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及体重调控达到控制标准。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心、脑、肾、大血管等相关损害的发生。同时,酌情采用扩血管、抗血小板、抗凝等治疗,并保护重要脏器功能,进而达到防治代谢综合征、减少心脑肾血管并发症、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和改善长期预后的目的。
慢性肾脏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一种重要疾病。加强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掌握更多的慢性肾脏病的防治知识是非常必要的。防治慢性肾脏病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即使患有慢性肾脏病通过积极适当的治疗,也可以使病情得到缓解或控制病情的发展,即使到了尿毒症期经有效的肾替代治疗,患者依然可以像常人一样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