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在2013年全国脑卒中防治工程工作会议上,经过严格的考评验收,承德市中心医院被国家卫生计生委脑防办授予“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在此次授牌的全国79家医院中,河北省仅占4席。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是一项重大的国民健康促进工程,“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落户我市,对于提高我市公众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当供给人体脑部的血流发生障碍的时候卒中就发生了,包括血管阻塞(缺血性脑卒中)和血管破裂出血(出血性脑卒中)。结果,脑细胞无法获得维持正常的供血、供氧,一部分脑细胞将会受损伤或者死亡。每个脑卒中的患者表现轻重不一,症状取决于脑部受损区域和严重程度。目前脑卒中在我国已成为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哪些人患脑卒中风险高
发生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和不可干预两种。其中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
1、年龄。年龄是重要的独立的脑卒中危险因素之一。脑卒中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
2、性别。男性比女性的脑卒中发生率大约高30%;
3、家族史。脑血管病家族史是易发生脑卒中的重要因素。
4、种族。有色人种脑卒中发病率高于白色人种。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肥胖、缺乏体力活动、饮食营养不合理等。 其它还有动脉夹层、卵圆孔未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液高凝状态、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妇女激素替代治疗、脑血栓后抗凝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季节与气候、炎性反应等。
在脑卒中风险足够高的个体中使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脑血管病预防。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后,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以减少再次发生脑卒中的危险。
早期识别脑卒中
脑卒中的最常见症状包括:突发一侧肢体无力、麻木、反应迟钝、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失去平衡、步行困难、视物模糊或向一侧凝视、缺乏平衡感、吞咽困难、言语困难、意识障碍或抽搐、突发严重头痛、呕吐等。
具有上述症状,推荐使用简便的“FAST”评分系统自行评估,如果具有以下三项之一阳性表现,发生脑卒中的可能性是72%!
F(Face):是否能够微笑?是否感觉一侧面部无力或者麻木?
A(Arm):能顺利举起双手吗?是否感觉一只手没有力气或根本无法抬起?
S(Speech):能流利对答吗?是否说话困难或言语含糊不清?
T(Time):如果上述三项有一项存在,请您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时间就是生命,少一分延误,多一分康复!请立即把患者送入有溶栓治疗经验、有条件和能力提供及时规范诊疗的医院救治。
科学预防脑卒中
1、规范调控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加速形成动脉硬化,容易引起脑出血或脑梗死。抗高血压治疗可帮助患者降低血压水平,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始发和复发。
降压目标:普通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伴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最好降至130/80mmHg以下。老年人(≥65岁)收缩压可根据具体情况降至150mmHg以下。卒中急性期后的患者,如能耐受最好将血压降至<140/90mmHg,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注意血压波动,在医师指导下调整降压药。
专家叮咛:30岁以上人群每年应至少测量一次血压,高血压患者应经常测量血压,以调整服药剂量。早期或轻度高血压患者首先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3个月后效果不佳者,应加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度以上高血压患者除改进饮食习惯和不良生活方式外,还应进行持续性的、合理的药物治疗。
2、持续治疗糖尿病。糖尿病是引起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要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尽早治疗。
专家叮咛:糖尿病患者应改进生活方式,首先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2至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 应选用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治疗,且不能随便停药。
3、积极治疗心脏病(心房颤动)。单独心房颤动可以增加脑卒中风险3至4倍。
专家叮咛:一旦确诊,就要开始积极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阿司匹林或华法林。
4、及时调整血脂异常。血脂异常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系。
专家叮咛:血脂异常患者首先应进行改变生活方式的治疗,并定期复查。改变生活方式无效者采用药物治疗。患有糖尿病和心血管病者,由于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极高,提倡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血脂水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保护血管。最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
5、颈动脉狭窄不容忽视。颈动脉狭窄患者存在脑卒中风险。
专家叮咛: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方案:﹙1﹚饮食控制+药物治疗;﹙2﹚颈动脉内膜剥脱术;﹙3﹚支架植入术。
6、戒烟限酒。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是伤害血管的危险因素。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风险增加1.9倍,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风险增加2.9倍;长期被动吸烟者发生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增加1.82倍。
专家叮咛:戒烟是防范脑卒中发生的必然选择。饮酒者亦应适度,不要酗酒;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含量不应超过25g,女性减半。
7、适当进行体力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体力活动,能够有效降低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
专家叮咛:根据个人情况制订个体化运动方案,量力而行选择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或其它有氧代谢运动等,成年人(部分高龄和因病不适合运动者除外)每周至少有5天、每天30至45分钟的体力活动。
8、合理营养饮食。长期大量食用动物脂肪,如猪油、牛油、奶油等,以及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蛋黄、鱼籽、动物内脏、肥肉等,可使血中胆固醇浓度明显升高,促进动脉硬化。
专家叮咛:每日饮食种类应多样化,使能量和营养的摄入趋于合理;降低钠摄入量,增加钾摄入量,有益于降低血压,从而降低脑卒中的危险性。推荐的食盐摄入量<6g/d,钾摄入量≥4.7g/d。每日摄入新鲜蔬菜400至500g、水果100g、肉类50至100g、鱼虾类50g;蛋类每周3至4个;奶类每日250g;食油每日20至25g;少吃糖类和甜食。
根据病情确定最佳治疗方式
脑卒中患者被紧急送到医院后,需立即做头部CT扫描、头部MRI扫描及血液检查、胸片、心电图、多普勒超声检查等。
脑卒中的治疗方式取决于:
1、卒中的类型;
2、是否还有其它临床症状;
3、头部CT检查的结果。如果患有缺血性脑卒中,排除禁忌症后,可在溶栓时间窗4.5小时之内给予溶栓药物治疗。如发生出血性脑卒中,将由内、外科医师共同评估是否具有手术指征,为患者确定最佳的治疗方式。
之后患者被送入卒中单元进行系统规范的治疗。卒中单元是由卒中专业治疗医生和护理专家组成,能为患者提供规范的卒中治疗和护理,帮助患者尽可能恢复脑部功能,减少卒中对脑部的损害,治疗和预防并发症,保护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家人发生脑卒中了怎么办
发现了脑卒中患者后,做到以下几点对于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非常重要:1、保持镇静并将患者平卧,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2、如患者清醒,要尽量安慰患者使其情绪平稳。3、迅速松解患者衣领和腰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天冷时注意保暖,天热时注意降温。4、如患者高热,可在其头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或冷水毛巾降温,以降低脑代谢率和耗氧量。5、如患者昏迷,不要大声叫喊或猛烈摇动,要将其平卧,头部转向一侧。6、患者昏迷并发出强烈鼾声,表示其舌根已经下坠,可用手帕或纱布包住患者舌头,轻轻向外拉出;或将患者头部后仰,用双手托起下颌角,头部转向一侧。7、如患者有抽搐时,可用竹筷缠上软布塞入上下齿之间,以防舌被咬伤及窒息。
医患连线
问:血压高时服药,血压正常了就停药行吗?
侯书敏:很多高血压患者在应用降压药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降到正常就以为病治好了,不再吃药。还有人认为是药三分毒,很多药都有不良的毒副作用,不能长期服用,血压正常了就要停一段时间。结果停药后血压很快又升高,不得不再次开始服药。这种间断和无规律的治疗,不但造成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而且加重了动脉硬化和对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
问:血脂达标后,能立即停药吗?
侯书敏:他汀类药物不仅仅是降脂药,也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它还具有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保护血管的作用。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需要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才能见效,若中途停药会导致粥样硬化斑块继续增长、斑块脱落或不稳定的斑块发生破裂,上述情况都会引发脑卒中再次发生。服用他汀药一段时间后血脂化验指标显示正常,只是药物治疗的结果,停服他汀药后可能有些人很快又会升高。如果没有其它禁忌症,一般他汀类药物应长期坚持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