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气候多变,天气忽冷忽热,宝宝不适应气候的变化,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的侵袭。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表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春季最常见的疾病,俗称“感冒”, 90%以上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感染途径为呼吸道感染和接触感染。主要表现为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咽痛、咳嗽等局部症状,同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烦躁不安、乏力、食欲不振、呕吐、腹痛、腹泻等全身症状,婴幼儿起病急,全身症状为主,热程2-3天,不超过一周,多数患儿于3~4天内自然痊愈。婴幼儿并发症多见,可引起中耳炎、鼻窦炎、扁桃体炎、喉炎及支气管肺炎。并发细菌感染者血常规白细胞可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防治策略:
1.注意休息、多饮水、补充大量维生素C、加强护理、注意隔离。
2.可服用板蓝根、大青叶、等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但不要超过一周。
3.体温超过38摄氏度口服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退热,亦可用退热栓剂或温水浴降温。
4.咳嗽重者适当选用小儿止咳糖浆等化痰止咳药物。
5.合并细菌感染可根据病情选用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头孢类抗菌素。
6.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自然病程3-4天,如果3-4天后仍有发热、较重的咳嗽、喘息、精神差等症状,要警惕合并其他疾病,及时到医院就诊。
麻疹
临床表现: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流脑、麻疹、风疹、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及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极易在春季传播而形成流行高峰。河北省疾控中心疫情分析显示,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麻疹疫情有大幅度上升。麻疹为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易引起暴发流行,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
1.潜伏期 约10日。曾接触过被动或主动免疫者,可延至3~4周。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全身不适。
2.前驱期 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这一期的主要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麻疹粘膜斑等。其中,结膜充血、流泪、畏光及眼睑水肿是麻疹的特点。同时伴有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呕吐、腹泻、腹痛等非特异性症状。
3.出疹期 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全身毒血症症状加重,嗜睡或烦躁不安,甚至谵妄、抽搐,咳嗽加重。皮疹始见于耳后、颈部、发际边缘,逐渐蔓延至面部、躯干及四肢,疹形为玫瑰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大部分皮疹压之褪色,不伴痒感,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呈片状。可伴有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并持续几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呕吐。此期肺部有湿性啰音,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或轻重不等的弥漫性肺部浸润影。
4.恢复期 出疹3~4天后皮疹皮疹按出疹顺序开始消退,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婴幼儿免疫功能低下,易出现合并症,如喉炎、支气管肺炎、心肌炎、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症等。其中肺炎是最常见的合并症占麻疹患儿死因的90%以上。极个别患儿会合并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结核病恶化等。
防治策略 :麻疹的治疗原则是加强护理、对症治疗、预防合并症。为适龄儿童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手段。病人为主要的传染源。患了麻疹要早就诊、早隔离、早治疗,避免耽误病情。如不住院在家治疗的患儿,要做好隔离工作,隔离期一般至出疹后5天,接触麻疹的易感儿应隔离观察3周,以避免传染给家人和周围的人。目前正值麻疹高发季节,要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儿,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一旦发现发热、皮疹、咳嗽的患儿要及时送医院就诊。
如何远离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有哪些表现: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8月为高发期。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儿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一部分患儿在肛门周围和下肢皮肤也会出现类似的皮疹,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全身症状。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接触传播。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手足口病的防治:如果患了手足口病,首先要注意不要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粪便等排泄物要进行消毒处理,不要随意丢弃,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不要急着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口服利巴韦林、板蓝根等有抗病毒作用的药物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1、患儿发热伴手、足、口腔、肛周皮疹,病程在4天以内;
2、疱疹性咽峡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
3、发热、精神差;
4、年龄在3岁以下,要到指定的医院留观。如果患儿出现精神差/嗜睡、易惊、烦躁不安;肢体抖动或无力、瘫痪;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末梢循环不良;呼吸浅促或胸片提示肺水肿、肺炎,提示病情严重,要及时住院治疗。手足口病流行期要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的体温变化。预防手足口病五口诀: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多通风、晒衣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