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资料表明,当代人类45%的疾病和60%的死亡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在我国,前10位死因中不良习惯和不健康生活方式占致病因素的45%。这些数据说明我国人民的健康正面临着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威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培养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有效减少多种疾病的风险,已经刻不容缓!而且,在改善人民群众健康的各种措施中,最应该关注、最经济有效、最简便易行的就是改变不健康的行为习惯,普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全国“爱牙日”活动就是要让所有的人都懂得追求健康首先要学习和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一颗牙就是一个器官,牙齿健康不仅关系到全身健康的诸多方面,同时也是现代人健康与文明的标志。牙齿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2014年9月20日全国爱牙日的主题为"健康每一天,从爱牙开始"。
口腔健康直接或间接影响全身健康。口腔疾病如龋病、牙周疾病等会破坏牙齿硬组织和牙齿周围支持组织,除了影响咀嚼、说话等功能和美观外,还会导致社会交往困难和心理障碍。口腔炎症,尤其是牙周炎等可导致或加剧某些全身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危害全身健康,影响生命质量。
维护口腔健康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与牙齿健康密切相关,口腔内存留的糖和碳水化合物等是导致龋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容易引起龋病的主要是蔗糖,其次为葡萄糖、淀粉等。如果经常摄入过多的含糖甜食或饮用过多的碳酸饮料而不能及时清洁口腔会导致牙齿脱矿,引发龋病或牙齿敏感。吃糖或饮用碳酸饮料的次数越多,牙齿受损风险越大,所以,应尽量减少每天吃糖的次数,少喝碳酸饮料,进食后应用清水或茶水漱口,晚上睡前刷牙后不再进食。
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很重要
龋病和牙周病等口腔疾病常是缓慢发生的。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一般不易察觉,等到出现疼痛等不适症状时可能已经到了疾病的中晚期,治疗起来更为复杂,患者也会遭受更大的痛苦,花更多的费用,治疗效果还不一定十分满意。因此,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每年至少一次,不但能及时发现、治疗口腔疾病,还有助于医生根据情况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的发展。
出现口腔问题及早就医是关键
常见的口腔疾病,如龋病、牙周病的发生都比较隐蔽。龋病逐渐发展,牙体硬组织不断破坏,造成牙冠缺损,形成残根,常引起颌面部剧烈的疼痛和肿胀;牙周病随着病情的发展,最终导致牙丧失,破坏咀嚼器官的完整性。因此,出现口腔不适,及早就医是关键。
根管治疗是牙髓根尖周病的最佳方法
临床上根管治疗的成功率为53%—94%,根管治疗失败主要源于根管内和根尖周的微生物持续感染,其中以前者最为常见。根内微生物持续感染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五方面:(1)根管形态复杂变异隐匿大量病原微生物,常规根管预备技术难以彻底清除;(2)细菌侵入牙本质小管深处,根管冲洗和消毒药物不能有效杀灭;(3)传统的牙胶充填材料根管封闭不全,残留微生物增殖导致根尖周病变不愈;(4)医源性因素引起根管治疗并发症,导致根内持续感染或根管封闭不全;(5)缺乏个体化牙体修复设计,产生冠部微渗漏,导致口腔微生物侵入根管系统再感染。根管治疗失败的医源性因素主要包括遗漏根管、根管堵塞、根管台阶、根尖偏移和髓腔或根管壁穿孔。研究表明约60%的根管治疗失败归因于不完善的根管充填,如超充、欠充、未能有效充填侧支根管和各种不规则区等。处理上首选非手术根管再治疗。近年来由于牙科显微外科器械和技术在牙髓治疗中的应用,非手术根管再处理的可预见性大大增强。
显微根管治疗牙髓病
显微镜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就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早期,口腔牙髓医学专家们开始尝试将显微镜用于牙髓治疗领域。国内显微根管治疗的起步较晚,直到九十年代末,才引进第一台牙科显微镜,用于牙髓病的治疗。
显微镜可以将牙齿患部放大,且提供非常充足的光源进入根管,使口腔科医生的视野更清晰、操作更精准,可准确定位异物的部位、松动度,术者可以清晰观察整个操作过程,因而可以避免操作时的盲目性,有助于异物的取出,并最大限度的减少根管外科手术,提高了牙髓、根尖周病治疗的品质,这使曾经认为是不可挽救的牙齿得以保留。显微镜在口腔医疗领域的应用,使牙髓病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显微镜可应用于所有牙髓、根尖周病的治疗,其中在寻找根管口和钙化根管的疏通、根管系统的预备、根管治疗失败的再治疗、根管治疗过程意外的处理以及根尖手术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1、寻找隐藏或遗漏的根管
根管系统的解剖形态是极其复杂的。牙髓病学教材中常常提到磨牙有三个根管,前磨牙两个根管,前牙一个根管。实际上,根管系统并不是如此可预知的,而是常常存在许多解剖变异。根管系统的解剖形态学研究发现,几乎50%磨牙中(上颌和下颌)有第四根管存在,30%以上的前磨牙有第三根管,接近25%的前牙有双根管。同时,在传统的根管治疗中,开髓后往往只是依靠术者的视觉和经验去寻找根管,所以常常存在遗漏根管的可能,从而导致根管治疗的失败。研究发现,X线片上显示根管充填满意的患牙仍有症状的主要原因是有遗漏的根管未治疗。所以对于经过完善根管治疗后的牙,如果出现持续疼痛,首先应该考虑可能有遗漏根管的可能。临床上最常发生遗漏的是上颌磨牙近中颊根常常存在MB2根管,尤其是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的根管形态变异较大,MB2根管的发生率较高。而且MB2根管多细小、弯曲,变异大,根管口较为隐蔽甚至发生钙化,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容易被遗漏。手术显微镜是用于寻找隐藏或遗漏的根管最重要的工具,在显微治疗器械的辅助下诊断遗漏根管并完成根管治疗。
2、根管堵塞的处理
造成根管堵塞的原因包括根管内充填材料、金属物、钙化、牙本质碎屑等。根管再治疗时需彻底去尽原有根管内牙胶/糊剂充填物。器械折断于根管内是根管治疗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随着常规牙科中机用镍钛器械使用频率的增加,器械折断于根管中的发生率也有所增加。大部分情况下,折断器械使根管预备无法达到正常的工作长度,根管治疗的成功率下降,所以对于折断于根管内的器械应尽可能取出。随着显微镜、超声器械和显微套管技术的出现,根管内金属堵塞物的取出成功率大大提高,目前显微超声技术是处理根管内金属堵塞物的主要方法。
3、根管台阶的处理
根管台阶多因根管预备短于工作长度和/或根管堵塞所致,台阶的存在使术者在显微镜下难以看清根管的位置,而且台阶根方的根管内常发生钙化,因此治疗难度较大。治疗时宜在手术显微镜下适当扩大台阶上段根管,再用预弯的10号手用锉小幅度来回捻动越过台阶,扩大和疏通台阶根方根管,为完善的根管充填打下良好的基础。
4、根尖偏移的处理
根尖偏移是根管预备过程中改变解剖根尖孔的位置,形成根尖撕裂、根尖拉开和泪滴状根尖孔等不良根管预备形态,使根尖段不能严密充填。显微镜下治疗主要针对II型根尖偏移,即解剖根尖孔中度偏移的病例,处理方法是在显微镜下在根尖偏移处制备MTA(MTA的生物相容性好,操作敏感性低,是修补的理想材料)根尖屏障,然后完成根管充填。
5、髓腔或根管壁穿孔的处理
髓腔或根管壁穿孔导致髓腔和根管系统与根周组织常常交通,对牙周组织的破坏性极大,可导致牙周组织的炎症和牙周附着丧失,根管壁穿孔是根管治疗过程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预后较差,最终多拔除。近年来,手术显微镜的应用,改善了视野,使髓腔或根管壁穿孔的定位更直接、准确,同时提高了穿孔非手术治疗的预后。一旦穿孔发生,手术显微镜是确定穿孔部位的关键工具。在显微镜下从水平、位置、大小及形态等方面对根管壁穿孔部位进行仔细的定位和评价是成功修补穿孔的基础。诊断明确后,在显微镜下开髓和扩大根管口,获得进入根管的直线入口,使光线更易进入窝洞和根管内,增加可视性,同时器械沿着洞壁进入根管而不偏向,为显微镜下进行穿孔定位和修补创造条件。然后仔细清理穿孔部位,在显微镜下用MTA进行穿孔修补。
承德市中心医院口腔科在我市率先开展了显微根管治疗技术,已成功开展了根管内异物取出、钙化根管的疏通、遗漏根管的查找等多项治疗,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